人文夜读丨徐则臣:生活十面霾伏,我曾想这个小说写不完了
人文夜读,来这里聆听经典
原文:选自《王城如海》后记
朗读:徐则臣
- 原 文 -
每当我坐在书桌前,心绪不宁、惊慌失措地面对《王城如海》的空白稿纸时,我就想,这个小说是永远也写不完了,我没有那么多的心力应付接踵而至的坏消息。
这些都不算完,看过小说的读者会发现,小说中花了不少篇幅写了北京的雾霾和一个叫余果的五岁男孩,他在故事发生期间正经历旷日持久的咳嗽。他的小嗓子对雾霾过敏,PM2.5数值稍微往上飙那么一点,在他那里就立竿见影。没错,写作这小说的过程里正值北京旷日持久的雾霾,也因为这雾霾,我四岁的儿子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咳嗽。他和余果一样,对雾霾过敏。刚治好了,雾霾来了,咳嗽又起;费了很大的力气再治,差不多了,雾霾又来,咳嗽再起。写《王城如海》的四个多月里,儿子前后咳嗽了三个多月。听见他“硿硿硿”的咳嗽声,我同样有种使不上劲儿的无力感和绝望感。那段时间,儿子清一下嗓子,我都会心惊肉跳。白天纠结他上幼儿园穿什么衣服,穿多了怕他上火,肺热咳,穿少了又担心着凉,肺寒咳或感冒咳;我睡得迟,睡前零点左右,看一次他被子盖得如何,凌晨四点钟左右还会醒来一次,看他是否蹬了被子,身上有没有微微的汗意。从早上起床到半夜突然醒来,一天要看挂在书橱上的温度计好多次。明知道气温变化不会大,还是认真地去数两个度数之间的一个个小格子,我要精确到半度、四分之一度、八分之一度、十六分之一度。
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正大踏步地走进我的中年生活:日常生活每天都在提醒我,我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写作《耶路撒冷》的时候,我三十出头,以一个青年人的心态豪言壮语,要努力进入宽阔、复杂、博大的中年写作,并为此很是认真地想象过,中年写作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在不必刻意地想象了,我已然中年,照直了写,大约就不会太离谱。在小说里,我多次写到雾霾,与其说要在其中加入一个环保和批判的主题,毋宁说,我在借雾霾表达我这一时段的心境:生活的确是尘雾弥漫、十面霾伏。
当然,我肯定知道谁都不能永远都过开心的好日子,生老病死,聚散离合,乃是人生题中应有之义,圣诞老人也不负责每年都往你的小袜子里塞礼物。说到恰好是情真意切,说多了就是自恋,招人烦,凭什么你遇到点事就吧啦吧啦磨叨个没完?所以,打住。《王城如海》已经结束,儿子的咳嗽早已痊愈,在小说里的那个霍大夫的精心理疗下,小东西现在身体倍儿棒,两个小腮帮子上又有了婴儿肥的迹象。四姑康复良好,逐渐适应了腹腔内摘掉部分器官之后的空。父亲为脚腕处积水上了两次手术台,现在伤口完全愈合,回到了之前的健步如飞,只是在夜深人静时,还会慢慢寻找腿部皮肉和骨头之间曾有亲密无间的关系。而祖父,已在天上,只有他老人家再也不会回来了。
徐则臣《王城如海》人文社2017年出版
配乐-Yiruma《 -River Flows in You》 配图来自网络
人文夜读,来这里聆听经典
徐则臣《王城如海》
今天是【人文夜读】第三十三夜。今夜播出的是著名作家徐则臣朗读的《王城如海》后记,诉说自己写作过程中的经历与心境。欢迎收听。
《王城如海》是曾入围茅盾文学奖的70后代表作家徐则臣最新的长篇小说,继续书写各个阶层眼中的“新北京”。
海归导演余松坡回国,先锋戏剧涉及蚁族,引发巨大争议,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的隐秘开始不断显现。这一切被小保姆罗冬雨看在眼里,慢慢地,这隐秘也被罗冬雨的男友,快递员韩山发现了,最后,又被罗冬雨的弟弟,准备考研的大学生罗龙河引爆……
小说篇幅不长,但情节节奏紧凑,视野大开大合,人物在雾霾偶发的新北京,各自奔向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各自寻找着内心的安宁。
长按上图,扫二维码即可进入京东购书页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到当当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