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天你的饭是什么味道的?

2017-05-08 sophieliang 第三只眼

 做饭是一种修为。


一天的工作辛劳之后,不想看电脑,懒得出门,想留点时间和自己呆着,这个时候做饭便是最好的。只要简简单单的做一两个菜,时间就轻快地过去了。买菜,洗菜,择菜,洗干净,出水,切好。在饭菜出锅的那一刻,内心氤氲着的情绪也在咕嘟嘟的冒着热气的饭菜中化解掉了。饭菜出锅的时候,内心也已经达到了平和的临界点。


一蔬一菜之中,都是生活。有一段时间在英国,总是一个人,很孤单,举目无亲,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环境,语言也是陌生的,甚至连身边的建筑物,街道,家里的摆设,房屋设施使用方法。这些,都是陌生的。白天的时候有各种的学术会议,讲座,课程,用尽了脑子。回到家,都已经忘了,大脑到了麻木的状态。这个时候想再出去,哪怕跟中国的同学说说话都已经没有力气了,又不想再看书,就做顿饭。在英国做饭的时候也很简单,因为在tesco里面,蔬菜,鱼,虾,羊肉,牛肉,各种各样的海鲜类产品,水果,都是已经清洗好的,然后,包装好的,所以呢,材料买回来,只是简单的过一下水,就可以下锅做了。那个时候经常做的叫sea bass,就是鲈鱼,这个鱼大概也就3.5磅,不是很贵,但是,肉质很肥美,鲜嫩,买来自己吃,觉得很棒。那个时候会用煎的方法,一般会先用淀粉等淀粉面粉勾芡一下。勾芡完了之后,然后热锅,下橄榄油,等到7分热的时候,便将鱼扔到锅里,两面煎直到金黄,就可以起锅了。不需要放太多的调料,撒上胡椒就可以了。接下来,会做一些辅菜,西兰花,胡萝卜,豆角,豆子,土豆,简单切片或者段,清水煮沸之后,青菜都一股脑儿扔里面,焯水就起锅了。有时候也再在烤箱里面,烤个5到10分钟,就可以上菜了。

每当在外面的餐厅里面,吃腻了英国当地油腻荤腥重口味的菜的时候,就要靠这道菜来刮刮油水,却又不会太对不起自己的胃。


做菜的时候,因为是公用厨房,经常会撞到很多中国过去的学者,他们都是北京上海各大高校的教授、老师,到英国拖家带口的大多为了孩子的英语学习,他们做的饭菜那叫一个精彩。经常是open market里的野鹌鹑啊,野鸡啊,鹿肉啊,什么新鲜他们就买什么来做。因为都是带小孩的,所以做的饭菜也就格外注意营养,经常馋的我口水直流。偶尔有国内的春节假期啊,国外的圣诞节过节啊,这帮老师教授们就拉帮结伙的呼啦啦一起做饭,我也凑个热闹,每家出一道菜。过春节的时候,还包了一桌饺子,真是美哉。


食物其实是情感。妈妈做的饭就不用多说,不是有句话,妈妈的爱都在饭菜里吗?也有多年不下厨的爸爸亲自为我下厨做了饭,这次回家爸爸一大早起来就给我买了好吃的团子,用上好的乌鱼头煲了一锅汤,就为了煮这锅团子,也是好吃的不得了。想想自己每次都琢磨着要给爸妈做个饭吧,可是一回家自己变得很懒,爸妈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样子,所以呢,也就一直没有做成,希望爸妈心目中心里面不会有什么遗憾吧?


其实以前也不是一个吃货。只是后来发现,原来在食物中可以承载那么多的感情。


数年前和我的前任吃了顿散伙饭,饭是在麦子店的一个面馆里吃的。他一提分手,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吧嗒,珠子一样一颗一颗的掉进了碗里面。当时后面已经完全不知道面是什么滋味儿,但是呢,还是自己一直把面往嘴里塞,直到塞不下了。透过眼泪望过去,看看对面坐的那个男人,他的脸上挂着我所见过的最猥琐最尴尬,我见过的最厌烦的眼神,用一首歌来形容那就是Justin Bieber唱的那首 You Should Go and Love Yourself的现实版。只是我当时眼泪都蒙了心了,哪里看得到。都说分手见人品嘛。这大概是我吃过的最难吃的一碗面,却让我记住了,当一个男人下定决心不要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再多的眼泪也留不住他。

对于食物,也有很多快乐的回忆,在英国的时候我会和一个叫小兔的女生,经常两个人一起搭伙做饭。我们会就像小姐妹一样,下了课各自备好自己的食材,我一般是准备肉,她就负责准备蔬菜和水果,然后呢?我们俩在她公寓楼上小小的厨房挤着一起洗菜,切菜,然后由我来做菜,最后她来来洗碗。记得有一个圣诞节,我们吃完饭,她突然想起来,想要聊一聊我们理想中的男朋友的样子。于是,我就拿起了录音笔把她说的她想要的男朋友的样子录了下来。我们约定好,将来各自找了男友,要拿出来录音来听对照是不是符合我们的理想男友型。


前两天跑步的时候,这段录音突然从我的itunes里面蹦了出来,我静静听了,发现她现在的男友和她想要的样子真的好像。更开心的是,他们就快要去美国结婚了,男友是个美国人,牛津的经济学博士,十分符合这个爱臭美学历高颜值高却希望男人有经济能力养她的要求。我真的很为她开心。小姑娘一直也想在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男孩,两个人可以在文化中互相能包容碰撞,这个也可以算是她梦想成真了,看,这个食物里面有寄托了这么快乐的情绪,还有我们对彼此满满的祝福。


饭局:一忘数年

还有一顿饭,这时候想起来,也是印象深刻。不过就扯远了,不是自己做饭,而是饭局。早年做记者的时候,虽不爱热闹,也被拉了去不少饭局。记得北京望京一直有望京黄珂的“黄门宴“,我很多年前吃过一次。已经不记得是谁带我去了,但是还记得他家出名是因为他家365天有360天家里提供流水宴,每天晚上都有宴请宾客,而且来的人呢都是不认识的,大多是朋友的朋友。这吃饭的人多量大,黄珂爷爷专门从四川老家请个大厨给大家做饭,席间有一位叫三毛的。三毛是经常会去吃吃的,有时就会帮着下厨,那三毛这个人是一个很讲究的人,他是四川很有名的一个大厨,在北京也是江湖混迹多年之后,后来在南小仓那边开了一个餐厅,名字叫天下盐,后来我还去吃过一次,不过根本就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也是朋友带去的。


说回黄门宴,我已经完全不记得谁带我去的,也不记得谁在那个桌上,就记得有几个文艺青年,还有电影导演啥的。有互相认识的,大多数不认识。吃完饭之后呢,大家就开始搓麻打扑克,唠嗑,由于我那个时候年纪还小,对于这种饭局呀搓麻大牌等赌博项目都不感兴趣,就提前早退了。据说黄珂好赌,那天也是打到夜里几点。但那顿饭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觉时自己乱入了一场饭局。不过后来这个被我写成了一篇文章,现在在环球时报英文版网站上还能搜到。(想帮忙挑英语的毛病的请点这里: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628541.shtml


说到这样的经历,满满都是回忆。有时候,食物会让你从某处断片的回忆里一下子就续上了。


从英国回来之后,我已经有很久没有去饭局了,但是最近的一个饭局是黎涛同学组的,他是国内著名奢侈品垂直电商super-in的创始人(想买英国专柜同价奢侈品的请百度之),那天他发给我一个饭店地址,我一开始压根儿没想到我去过。直到找到地儿落座之后,我才发现这个餐厅原来是这么的眼熟,我好像是很多年前就来这吃过,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三毛开的餐厅天下盐。我一下子就觉得过去就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数年前也是在这个包间,是唐建光老师的饭局。唐老师是新历史合作社的创始人,在北京的史学界也是一角,和三毛也是老友。转一圈回来,数年之后,和这次黎涛带我去的饭局主人也是老熟人。北京就是这么有趣,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能在一桌吃饭。然后兜兜转转,转不出三个人,大家都认识。所以啊,做坏事不要让第二个人知道哦,要不就传出千里去了。


那时候做记者,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人,所以不认识的坐在一起吃饭也就正常。很多新闻的选题也就是这样聊出来的,比如黄门宴。现在转行做互联网了,每天都是技术啊,开发啊,固定的人也就很难有各种新鲜的人新鲜的事了。其实,也是挺怀念那段时间的。那个时候的食物对于我来讲,就有了更多的关于文化、社会认知、人情请托的意思。


现在呢,还是更喜欢自己做饭。那是自己沉淀的时光。往往这样的时光,可以让自己静静的,一口一口的,去品尝,嚼着嚼着才能真真儿的尝出饭菜的滋味。有旁人在,总要说说话吧,总要照应着吧,所以吃饭也就显得不那么从容了。所以呢,一个人吃饭,才能更好的品出饭菜的味道,就真的是食材本身的味道了。


一直觉得,做菜的过程,就是一个入定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无论你做的菜还是川菜,鲁菜,赣菜,还是北京菜,每一道菜里面,都会有自己慢慢沉淀下来的对于生活的体验。比如说,当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做水煮鱼,麻辣鸡丝,麻辣小炒肉,这种快意,劲爆,爽口的食物,可是现在呢?做的菜,都是寡淡的,我估计连扔到地上可能猫都不会吃。就是简单的放一点点油,盐,糖调味儿,就可以了。因为食材原本是新鲜挑选的,所以呢,也就不用担心菜本身出不来味儿。天然好菜,就不需要下猛料。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做出来的饭菜也不一样,所以,在挑选男女朋友的时候,也可以请对方给自己下厨做一顿饭,做几道菜,可能从这个菜里面就能看出来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情。这时候的饭菜,可能就能吃出爱情的味道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