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国家最可怕的,不是中年人的危机,而是青年人的佛系

我是拾遗君 笨鸟文摘 2020-02-24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 | 拾遗(ID | shiyi201633)

作者 | 拾遗

五四青年节已经过了,现在聊五四精神,应该不算蹭热点了。

很多人觉得,所谓的佛系就是消极地无欲无求,丧一点,再丧一点,但事实上,佛学六度精神讲的是:

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哪个不需要我们积极一些,再努力一些?

所以,不要总是拿自己的丧,说成佛系,你那只是:

假佛系,真惰性。



01


起五四精神,我首先想到的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女大学生舍身为同学挡8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一男生因为感情纠葛,持刀将女生梁某捅伤。

为了保住梁某性命,女大学生崔译文一冲而上,用身体护住梁某,不幸身中8刀。

事后,记者问崔译文:


“当时的情况,你就没想过危险吗?”

崔译文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当时没想这么多,我只知道,我不冲上去她可能会死。”

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很多年轻人在网上留言:

“何必呢,险些成了又一个江歌。”


“怎么还不吸取江歌的教训呢?”


“差点小命不保,傻不傻啊。”

面对这样的留言,崔译文却说:

“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冲上去。”




02

崔译文让我想起了两个人。

一个是五四运动烈士郭钦光。

1919年5月4日,身患严重肺病的北大学生郭钦光,不顾同学的劝阻,拖着病躯参加了五四运动,他冲向赵家楼搜寻卖国贼,不料遭到曹汝霖卫兵的殴打,当场呕血不止,三天后,他忧愤而死。

24岁的他,留下了一句话:

“国危而俗偷,不如早死,胜于撑两目以俟外人之屋我国!”

一个是戊戌变法烈士谭嗣同。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苦劝谭嗣同东渡日本,以躲避慈禧太后之搜捕。

但谭嗣同毅然拒绝,他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为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就义时,只有33岁。

中国为什么能有今日之崛起?

中华民族为什么能有今日之复兴?

就在于有郭钦光、谭嗣同这样的青年,敢于发声、敢于流血、敢于舍身。

青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



03

崔译文舍身挡刀事件曝光后,当很多人嘲讽她“太傻”时,我心里其实有点不是滋味。

上周参加了一个青年人的聚会,无意中聊起了“百年五四”这个话题,然后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现在的青年跟以前的青年相比,活得特别“怂”。

所谓活得特别怂,


就是活得特别明哲保身,

活得特别息事宁人,

活得特别海阔天空,

活得特别避而远之,

活得特别审时度势,

身上没有那种血性”的劲了。

三种心态,在青年身上越来越明显。

  • 第一种是“看客心态”。

青年人很喜欢说“这不关我的事”:

“又不关我的事,我何必自找苦吃呢。”

“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又不是我的。”

  • 第二种是“从众心态”。

青年人很喜欢说“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

“又不是我一个人乱扔垃圾。”

“又不是我一个人乱闯红灯。”

  • 第三种是“自弃心态”。

青年人很喜欢说“我一个人也改变不了什么”:

“我一个人坚持又有什么用。”

“我一个人反对又有什么用。”

我们总喜欢抱怨政府、抱怨体制、抱怨法规、抱怨人心,但殊不知社会之滑落,正源于我们之不作为。

木心先生有句话说得好:

“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每个人都是体制的元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元素,一个个你和一个个我的滑落,才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滑落。

一个个你和一个个我的提升,才能促进这个社会的提升。

所以说,一个国家最可怕的,不是中年人的危机,而是青年人的佛系。

因为青年是一个国家最具活力的因子,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



04

博士王刚跟着导师做论文,导师派给他一个活儿:

到一个医疗管理机构去做咨询,帮助政府改善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

两个月后,王刚回来了,他一脸沮丧地跟导师抱怨:


“这个机构太糟糕了,管理太差劲了,做的事情也非常不公平,不是在按照规定帮助穷人,而是在拿国家的钱帮助富人。”

导师听完后说了一句话:


“你得出的这些结论,他们办公楼旁边那个理发店的师傅,五年前就跟我说过了。你很聪明,知道哪里有问题。

但其实所有人都是聪明人,谁都能够看出问题,谁都能够轻易否定一件事情。


但我之所以让你去,不是让你做聪明人,而是做能改变的人,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后来,王刚也做了导师,他喜欢跟学生讲这个故事:

“那一次,我学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训,就是不要抱怨,而要改变。”



05

“不要抱怨,而要改变。”

这才是青年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所以,我特别想对自己及青年们说三句话。

  • 第一句:不要嘲笑那些为正义发声和舍身的人。

崔译文舍身挡刀事件曝光后,很多青年人觉得崔译文“太傻”,很多青年人讥讽崔译文“当个好人有什么用”。

我希望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路遇不平事,如果我们不敢站出来,如果我们不愿意发声,那就沉默好了。

请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

请不要嘲笑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

请不要指责那些比我们更有热量的人,

我觉得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06
  • 第二句: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玉漏迟”讲过一个故事:


“以前大学外面那条小吃街,脏得实在是不堪入目。摊主们都随意乱扔垃圾、乱倒汤水,但只有最近来的泡饭摊子是个例外,他的不锈钢案板永远闪闪发光,调料罐整洁得看不到一点污垢。”


玉漏迟吃饭时,见泡饭摊主开始洗锅。


“我以为他也会将洗锅水泼到大树下。没想到他竟然拿出了一个红色垃圾桶,然后像卖油翁一样,很小心地把水倒了进去。那桶本是艳红色的,但因为常常刷洗变成了粉白。


这个摊位的地上很干净,几乎看不到一颗饭粒。”


其他摊主都嘲笑这个摊主是个傻逼:


“大家都乱倒,你一个人坚持又有什么用?”


“这条街已经臭了,你一个人能让它变香吗?”

我们不要去做这样嘲讽的人,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我特别喜欢杨帆老师说的一句话:

“世界上不管有多少人同流合污,只要你不参与,你就是好汉。”



07
  • 第三句: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记得四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打车回家,坐上“渝B1T792”。

一上车,就发现这辆车很温馨,里面还挂着香包和装饰。

我刚坐下,司机就问:“您冷不冷?我备有暖手宝。”

车一启动,司机又问:“您饿不饿?我备有零食。”

遇到堵车,司机又递上杂志:“您翻翻。”

这样的服务让我大吃一惊:“你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服务的?”

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

以前,他是个特别喜欢抱怨的人,抱怨政府无能,抱怨社会不好,抱怨孩子不听话……

有一天,他听一档广播节目说:

如果你想改变生活,首先就应该改变自己。

如果你觉得日子不顺心,那么所有发生的事都会让你不开心。

“于是我决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

以前他生意很一般,还经常遭人投诉。

现在却业务火爆,无数乘客抢着预订他的车。

他说:“我自己改变后,世界就真的变得美好起来了,遇到的每个人仿佛都是我的贵人。”

这个司机,叫陈周礼。

从陈周礼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要想遇到一个闪闪发光的环境,首先得活成一个闪闪发光的人。



08

你可能心存这样的疑惑:

我一个人改变又有什么用?

我一个人坚持又有什么用?

我先讲一个实验吧。

这个实验是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的杰作。

卡尼曼让一群士兵去军校接受训练。

把士兵交给教官前,他告诉教官:

“这些士兵已进行过测试,以判断其潜在指挥能力,成绩分为‘高’‘一般’‘不确定’三类。”

实际上,这些士兵根本没做过测试。

三个月后,这群士兵进行结业考试。

考试成绩如下:


潜在指挥能力被赋予“高”的学员,平均得分为79分;


潜在指挥能力被赋予“不确定”的学员,平均得分为72分;


潜在指挥能力被赋予“一般”的学员,平均得分为65分。

成绩差异源自于教官:当他拿到测试成绩时,就在潜意识中给每位士兵贴上了标签。

在后面的训练中,他就以不同方式对待不同成绩的受训者。

受训者也接受了这一暗示,慢慢变成了教官潜所认为的那个样子。

卡尼曼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你就是他人的环境。

是的,你就是他人的环境。

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同时在塑造着他人;我们对社会的看法,同时也塑造着社会。

很多人以为,

我一个人改变没有什么用,我一个人坚持没有什么用,其实不然,因为“你就是他人的环境”。

再大的社会,亦由个人组成。

一个个小我的改变和汇聚,就能涓流成海、积土成山,集小气候为大气候,最终塑造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气质。

所以学者崔卫平才说: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09

高中老师给我讲过一件事:

有一天傍晚,她骑车回家那时交通协警已下班,很多人闯红灯。

看到前面的人都在闯,老师很犹豫:“要不要停下来呢?”

思考了一会,她决定:“停下来,为大家做个榜样!”

她停下来,静静等待。

没想到奇迹发生了:

后面的人看到她在等绿灯,竟然都跟着停了下来。

前几年,还看过一则新闻:

在广东经商的一位巴西青年,目睹一场街头行窃后,便立即冲上去阻止,被小偷打得头破血流也毫不退缩。

很多人问:“你为什么要冲上去,又不关你事?”

巴西青年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有个妹妹,如果她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希望有人帮她。但在此之前,我应该先帮别人。”

我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呢?

其实我就是想说:要想改变中国,首先改变自己。

喜欢电影《中国合伙人》的一句话:

“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是:改变。改变身边每个人,改变身边每一件事。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改变世界。”

我们每个人的改变,虽然不能立马让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但它至少会改变一点点。

持续多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一点点改变”之于这个国家的意义所在。



10

1919年1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一篇文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

是啊,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最后以和菜头的一段话收尾吧:

“当夜晚到来,站在高处看任何一座市镇,无数灯火星星点点在风中摇摇欲坠,明暗不定,但是却一直发出光亮。世界有时候仁慈,有时候酷烈,但是那些小小灯火却长明不灭。

它们只是为了照亮自己,但是却因此照亮了世界,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奥秘。”


END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还可以看


◎有些人结完婚就死了

◎我把宋画放大了 10 倍,吓死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努力了也没有得到回报……” | 东京大学开学演讲

◎这样和女朋友睡觉,更持久



看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笨 鸟 文 摘





▼点击阅读原文,进笨鸟生活馆逛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