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晓松太气人!看看他家里的这个神秘女人,所有人就都明白了!

笨鸟文摘 2020-02-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德国优才计划 Author 德国优才

神 秘 女 人

文章来源于 | 德国优才计划

如需白名单请联系原作者 




记得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人生最大的错误,
是创立了阿里巴巴。”



也记得王健林第一次登台献唱,
这个亿万富翁唱的是《一无所有》。



而撒贝宁更是放过如此“豪言”,
北大在他眼里就只是还行。



所以江湖上流传的这几句牛诗:
悔创阿里杰克马,
一无所有王健林,
北大还行撒贝宁。
这三位的言行,简直是要气死人!
而现在呢,又多了一句:
硕士文盲矮大紧。
这是啥意思?



“矮大紧”,其实是网友,
给风云人物高晓松起的“诨号”。
原来曾考进清华的他,
说过这样一句特气人的话:
我是我们家学历最低的,
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


啥?硕士在他家等同于文盲!
他何以出此狂言啊?
等我们今天看过了,
他家里的这个神秘女人,
姥姥的故事,
我们所有人就都明白了......


她,就是陆士嘉



1911年3月18日,
当她从出生在苏州知府衙门,
内宅狮子林那一刻起,
就被打上了“贵族千金”的烙印,
家人给她取名“陆秀珍”。


她的祖父陆钟琦,
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
她的父亲陆光熙,是孙中山的好友,
同盟会的中坚;
她的舅舅施今墨,
是赫赫有名的大国医......



如此钟鸣鼎食之家,
却在她出生仅仅几个月时,
全家惨遭灭门!


1911年10月,
祖父陆钟琦调任山西巡抚,
看似升职,
实则是走向死亡的最后一站。


陆钟琦


就在他上任四天后,
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就要垮了,
那时的很多高官们,
嘴上满是忠君爱国,
背地里却是做好随时站队的准备。
但陆钟琦不同,他不仅不溜,
还把自己的儿子陆光熙一起叫来,
那就是准备以死报答一个“忠”字。
不久,阎锡山带领士兵冲进巡抚衙门,
陆钟琦痛斥涌进来的士兵:
“尔辈将反邪?”
话音未落即被当场击毙。
斩草必除根,
他们见着只要是陆家人就杀,
她的祖父死了,
接着是祖母、父亲、堂兄,甚至仆人,
一个个都倒在了血泊中......
在这场灭门大屠杀中,
母亲抱着7个月大的她,
在仆人的拼死帮助下,
通过东墙挖出的一个洞,
在茫茫夜色里奔逃出了一条生路。
血色之夜,陆家被灭满门,
而她是唯一幸存的血脉。


母亲带着她投奔了舅舅施今墨,
但她的苦难还未结束。
母亲每每看到她,
就会想起那场鲜血淋漓的屠杀,
精神状态都不正常了。
舅舅只好将她,
送到了一个远房亲戚家寄养,
从此,
她就尝遍了寄人篱下的辛酸苦辣。


而她骨子里的陆家血脉坚韧无比,
“无父无母”的苦并没有让她埋没尘埃。


施今墨


聪明又勤奋的她,7岁时,
就轻松考上北京最好的小学,
北京师大一附小,
在这里,
她遇到了两个聪明非凡的男同学,
其中一个是京城大家族子弟,
他叫张维。


张维


另一个家里也巨有钱,
而他不但成绩优秀还特调皮,
有位老师爱拖堂,
下课铃声音弱就假装听不到,
他就把闹钟偷摸放在讲台下,
一到下课闹钟铃声大作,
老师只好匆匆下课。
这小男孩后来和她关系也很密切,
更了不得的是,
他和她一样,未来影响全中国,
他叫钱学森


童年钱学森


但那时的她丝毫未觉得,
自己会和这两个大少爷有所关联。
她只为一件事烦恼,
我以后到底干什么?
同窗说,有什么好烦的,
女儿家不就是结婚生子喽。
可她从未这么想,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
她却要大胆地对这样的理所当然说“不”。


1925年,
她偶然看到一本《居里夫人传》,
书里瘦小的居里夫人,
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科研的崇高志向,
带给她无穷无尽的力量。
她突然发现,
女子也可以当科学家建立不朽功勋!
她迷茫之时,一下子亮起引路明灯,
从此立下无比宏伟的理想:
我要做中国的居里夫人,
为我的祖国献出毕生的光和热!


之后,她考入北平师大女附中,
并选择了女性极少的理科,
她还给自己改了一个最男儿的名字:
陆士嘉
毕业后她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成为该系唯一的女生。


北师大物理系师生合影(右上角陆士嘉)


物理系就她一个,自然追求者众多,
情书一封封送来,
可一心要做巾帼的她,
根本无心谈恋爱,
终身大事她一点不急,
却急坏了一个人,
就是她曾经的发小张维。


张维


他早就情根深种,而她却浑然不觉。
直到有一天,她抱怨说被人追很烦,
张维又气又急立马说:
“我娶了你,你就不烦了。”
这也太直接了,
恋爱都不谈一下就结婚?
她很尴尬赶紧换个话题,
可之后,张维一见到她,
就说要和她结婚,生怕她和别人跑了。
好吧,几次三番穷追不舍,
她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不仅学问出色,
还拉得一手好二胡的大直男。



不过,
她们之间说是谈恋爱却更像打比赛,
约会时一人一本书,
比的就是谁比谁的学问更厉害。
而她略胜一筹,1933年,
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后来两人都成了老师。
四年后,家人都催他们成婚,
可她非常有主见,
决定出国留学,暂缓成婚,
她要先大家后小家,
唯有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知识,
才能达到自己救国的理想!



左陆士嘉


1937年,张维获得留英指标,
而她作出更惊人的决定,
自费独自去德国学航空。
那天,她和张维坐上前往欧洲的轮渡,
高晓松曾讲述过这段外婆外公留学的故事,
他是这么描述的:看着滚滚的黄浦江,
和停在附近的日本军舰,
听着远处传来隆隆炮声,
当时全船的留学生是哭着和中国告别的,
发誓学成报效祖国。


第5届“中英庚款”全体留学生合影,第二排右二为张维


作为全船唯一的女留学生,
她也心中暗暗发誓:等我回来,
我要为中国造出一流的飞机。
而到了欧洲,她们各奔东西分别前,
她送给张维一支钢笔,
上面写着四个字:勿忘祖国。


来到德国后,她一门心思要拜入,
路德维希·普朗特教授门下,
去学习空气动力学。
普朗特是什么人,
那可是当时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
他的徒弟随便一个,
那都是享誉国际的大人物:
冯卡门、铁摩辛柯、布拉修斯......


路德维希·普朗特


而要拜师普朗特,不光门槛极高,
且他从不收女学生,
尤其当他知道陆士嘉来自落后的中国,
更是摇头:
一个东方女子,学煲汤就好了,
所以她来的第一次,他连面都不见。


可他低估了这个中国女学生的执着,
一次吃了闭门羹,她就足足来了八次,
他后来没辙了,就和她见面,
她说:“您可以考我,
如果我通不过考试,一定不再烦您。”
他当然要为难她:
“这样吧,你先拿几本书回去看看,
两个月以后来考试。”


而那几本书的晦涩程度,
对她这种根本没有任何动力学基础的人来说,
别说两月了,
估计是看半年都不见得能看个五分明白。
可两个月后她真来了。
普朗特问了几个问题,
她解答的十分出色。
老普皱眉,还难不住你了,
于是又给她出了几道极高难度的数学题,
而她解答的速度,
绝对要比他预料的快许多,
看着答案,老普眼中的不屑与怀疑,
渐渐成为了欣赏和惊喜。
他有些激动地当场拍板:“中国姑娘,
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学生了。”


就这样,她破例成为了,
普朗特接收的唯一一位中国留学生,
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女学生!


陆士嘉和德国友人合影


四年后,她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还被推荐到空气动力学试验所,
凭出色能力受高薪高职。
学业有成后,她终于和张维结婚,
第二年喜得千金,孩子名为张克群。



陆士嘉、张维和女儿张克群

但是学业有成,家庭和美,
并不意味着她日子就好过。
当时正值二战期间,
她所在试验所所长是个极端纳粹,
他反复询问她对日本侵华的看法,
她每次都又怒又痛地说:
“我痛恨日本人对中国所做的一切!”
这必然引起了这位所长的极度不满,
朋友都劝她低头服软,
如果为此丢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
就意味着忍饥挨饿甚至流落街头。
可她断然拒绝,
大是大非面前,宁可无小我。
而她也早就一心在等着能回国,
因为当时德国封锁,她们无法离开,
直到1945年,一得知可以离开了,
她们马上就动身做准备。
也在这时,她听说师哥冯卡门,
收了钱学森为弟子,
她笑着对张维说:“真是没想到,
当初你们两个少爷,一个成了我丈夫,
一个成了我师侄。”


科学史上著名照片,普朗特、钱学森、冯卡门


1946年,
她和丈夫回到祖国在清华任教,
三年后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作为大名鼎鼎普朗特门下的博士,
她毫无疑问成为了,
最重要的航空科学家,得到中央重用。
而满腔热血的她,以一个女子之身,
义不容辞的为祖国挑起了千斤重担!
之后的她,
为我国航空事业开创了多个第一:
她建设了新中国第一所,
专门培养航空人才的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她是我国,
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主要奠基者;


1953年北航三大奠基人:沈元、陆士嘉、徐华舫在北航风洞实验室工地上


她创建了,
中国第一个流体力学实验室:
北航陆士嘉实验室,
这是我国第一个,
以女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实验室。



她拼力托举起中国航天梦的摇篮,
可因为工作太忙碌,
她失去了自己的小女儿。
1953年,
42岁的她生下小女儿张克建,
但当时为了北航的建设,
她只休息了28天便上班了
之后小克建患上了重感冒,
被送到医院后,又因过量用药而夭折,
孩子只陪伴了她不到五个月......
那时她心痛的快要窒息了,
可北航的筹建还在紧要关头,
她还肩负着国家巨大的使命......
于是咬着牙,这个失去幼女的母亲,
坚强的回到工作第一线,
自己的悲伤一句不提,
将全部的心痛,
都化作继续为祖国母亲奉献的动力!



1959年,一直想为祖国造飞机的她,
终于盼来梦想起飞这一刻,
中央政府给北航拨款15万元,
用以研究轻型客机项目。她为此没日没夜的投入,亲自开设粘性空气动力学课程,然而这个梦,
竟也夭折的那么快那么突然。


1966年,因为曾经回国时,她替一位反对纳粹的德国朋友,保存了750克铂金,此后无论战火还是贫穷,她一分没动,悉心保存直到物归原主。可她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举,成了她的罪状:偷运战略物资出境。


之后她全部的工作被喊停,丈夫被下放江西农场养猪,家被抄,工资被停发,家中还被安排搬进好几户其他人家。即使这样,她还是特别乐观,1967年夏天,女儿张克群回到家中,发现她穿着毛衣毛裤,热得汗流浃背,张克群忙问:“妈妈,这是怎么了?”她笑着说道:“这些天我要到江西去出差,那里天气热,我怕我适应不了,就提前进入了状态。”其实,她是要被去下放江西农场啊。


可即便一切都被停滞,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搞科研,她说:只要祖国一句话,让她做什么她都愿意。


时间来到了1968年的12月,当时参与原子弹项目的大物理学家郭永怀,从青海返回北京途中遭遇了飞机坠机,飞机坠毁之际,郭永怀和警卫牟方东紧抱在一起,把重要的氢弹试验数据夹在两人之间,之后文件保存完好,而郭永怀面目全非......


郭永怀和警卫牟方东两人的骨灰,现埋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郭永怀的塑像下


而因为郭永怀的突然去世,原本计划由他翻译成中文的,普朗特德文著作《流体力学概论》,也不得不停下。
可是这本著作,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键时刻是她不顾一切挺身而出:请交给我,我来完成。


短短八个字背后,是难以想象的沉重负担,要知道这本学术著作多达55万字,将德文译成中文,难度相当大,而那时文革期间的她,已是近六十岁的老人,可她还是毫不犹豫的说:“我年纪大了,造飞机的梦圆不了了,可我能把这些知识留给下一代。”


之后她就在几平米的小屋里,一边接受改造,一边坚持翻译。


胜因院23号,陆士嘉和张维,几十年就住在这里


而这期间,她也当上了外婆,1969年,外孙出生了,后来这个外孙考上清华无线电专业,之后没有成为科学家的他,成为了一名文艺工作者,很红,至今她外孙那张饱满的大脸,都一直未离开过大众的视野,他就是高晓松


1972年全家合影。前排左起:张克群、高晓江、张维、高晓松、陆士嘉。后排左起:张克澄、高立人(高晓松父亲)


她翻译这本学术巨著,整整翻译了十多年,直到1981年,终于完成这一巨献。70多岁的她,翻译完成后,上级要把她的名字署在第一位,可她坚决要求,把郭永怀的名字放在第一位,
自己第二位。


《流体力学概论》,译者为郭永怀、陆士嘉


文革结束平反后的她,被列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而她第一时间拒绝:“我年纪大了,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她还给中科院写了这样一封信:“年纪大的同志应该主动设法,为中青年同志创造条件,绝不能由于我们而挡住了他们,这样对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不利。”最终在她的强烈坚持下,从候选人名单中删去了她的名字。为了让年轻科学家能够出头,她主动拒绝院士头衔,这在中国科学史上是唯一的特例。


别人觉得不解、可惜,可她却觉得自然而然,之后从没再提起过这件事。



她不重名利,也不要好待遇。
她70岁了还坚持在北航授课,
因为身体不好,
北航给她配了一辆轿车,
可她不愿给国家增添负担,
每天坚持坐公共汽车。
在参加人大会议时,她也是坐公交车去,
导致哨兵误会,
以为她不是人大代表不放行,
她只能一直站着等熟人,好捎她进去。



陆士嘉辅导学生气体动力学


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
对待教育更是争分夺秒。
即便在病榻上她也坚持工作,
医生不让她看新闻不让她看书,
老太太脾气上来了:
不让看书这不是让我等死吗?
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长子张克澄回忆母亲陆士嘉


她也严格要求学生。
曾有学生说:“陆老师授课,
不是右手写字左手拿书,
而是为省时间双手同时板书,
我们都看呆了。”
她主张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朱自强回忆说:“老师要求很严的,
常说什么是别人的,
什么是自己的,要弄清楚。”
“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


朱自强回忆老师


她也时常鼓励后辈要超过前辈,
在1982年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上,
她鼓励后辈踊跃发言:
“年轻同志多说说!”
在她大力提携下,
一代又一代空气动力学学者,
延续着她的爱国梦,
支撑起祖国的航空航天伟业!


陆士嘉在1982年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春节学术座谈会上


而对于自己后辈的教育,
老太太也同样严格,
还有很独特的教育方法。
长子张克澄说:
母亲总是要我们自己解决问题,
她不会告诉我们怎么去做,
而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而她的外孙高晓松也深受她的影响,
曾说:“小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
家里人就写一张字条,
说你去问谁谁谁。”
“随便踹开一家的门,
进去聊天就会长知识。”


遇事自己想办法,独立且高效,
就是她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
可以说,这样去教育后代的她,
直接影响了后来家族三代人

张克澄回忆母亲陆士嘉


她的女儿张克群,
国家一级建筑学家,
写下了影响几代人的诗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长子张克澄毕业于清华,是著名的教育家;
幼子张克潜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外孙女高晓江,博士毕业,建筑师;
这样看来,
只是硕士学历的外孙高晓松
的确还真是家里“学历最低的文盲啊”!


陆士嘉和孙辈合影,后排左一为高晓松


1986年8月29日,
为祖国操劳一生的她,
于北京病逝,终年75岁。


她留下如下的遗嘱:



妻子去世之后,张维在自家的后院种下玉兰树,后来一家人总在这里合影,有点像《项脊轩志》里的描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一生,她为国立下豪言壮志,
奔赴远山重洋,只为报效祖国;
这一生,她为国倾洒毕生热血,
艰难时默默致力开拓航空伟业;
这一生,她命运跌宕波澜起伏,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但有些人注定是会被写入史册的,
今天,
她的名字被写进了课本里;
今天,
北航以她的名字去命名学院;
今天,她的外孙,
会在北航士嘉书院的开学典礼上,
向一个个初入大学的学子们,
去分享他外婆的故事。


高晓松在北航士嘉书院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演讲


高晓松曾在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让世界更加文明,让国家相信真理。
是啊,这想必一定也是她的期许!
她小小身躯,却有着大智大勇,
在中国能称得上先生的女性,
想必一定有她一个,
巾帼女子陆士嘉,
她的故事必将永载史册,
值得我们所有人去铭记!


END




还可以看


◎“对方父母嫌我不够160cm”丨国产父母拒婚实录

◎“把10岁孩子从父母手里抢走,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大胜利”

◎凌晨2点,妻子闹着要出门,他哭着说,我才是你爱人啊

◎为何不直接收拾香港暴徒?看完视频后恍然大悟!






抽奖活动
笨鸟菌来发红包啦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后台回复『红包』即可参与
感谢大家不离不弃的陪伴
祝好运!

 喜欢就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