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协和,你怎么这么牛?

桃蛋妈 笨鸟文摘 2020-02-19


来源 | 牛娃成长记(ID:niuwa1666)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名字:协和。

武汉协和在此次抗疫中,无疑是扛把子的主力。

武汉人有首顺口溜:

还有一口气,赶紧送同济;同济救不活,赶紧去协和;协和有困难,必须找中南。

疫情发生后,北京协和医院3小时内集结了第一批医疗队,大年初一奔赴武汉。

福建协和医院,仅用48小时完成病房改造,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很快,一套《协和解决方案》面世,发给更多医院作为参考。其中精细划分病情症状,给出不同的应对与用药策略。


这比起让所有人去喝那种莫名其妙的口服液,有实际帮助太多。

还记得前几日,武汉协和医院因拿不到物资在网上求助,被推上风口浪尖。


疫情让我们看到武汉协和的高超医术,也见证了他们的无力无奈。

有的朋友们好奇:协和很牛么?协和医院不是全国各地都有么?

没错,协和医院遍天下,但是大多数,都是假的。

真正的协和医院只有四家:

北京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今天桃蛋妈想跟大家聊聊武汉协和医院,它的成立,比北京协和医院还要早50年。

它的诞生,是一部人间大爱的济世史。

自诞生之日起,协和医院就与武汉这个城市休戚与共、不离不弃。

一个世纪以前,武汉协和医院和武汉红十字会,也曾在战火纷飞之中共进共退。




01



1861年,没有人能想到——

回荡在江水上空的汽笛声,正在叩响武汉这座城市的现代医学之门。

一艘客船,载着英国传教士杨格非,停靠在汉口码头。

杨格非,1831年出生在英国斯旺西的一个贫穷家庭。

当时的斯旺西,工业发展迅猛,同时,疫病横行。伤寒、猩红热、霍乱频繁爆发。

杨格非8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因疫病去世。

17岁时,父亲又被霍乱夺去生命。

孤苦无依的他跟姑母一家生活,因为穷,15个人挤在两间狭小的房子里,生活赤贫。

喜爱阅读圣经和宗教经典的杨格非,一边在工厂当学徒,一边靠自学考上布雷肯大学,3年后进入贝德福德神学院深造。

杨格非的成绩突出,神学院让他提前毕业,派往中国传教。

1855年,24岁的杨格非偕新婚的妻子玛格丽特来到了上海。

三年后,《天津条约》签订,增设汉口为通商口岸。

杨格非一路逆长江而上,抵达了武汉。




02


来到武汉的杨格非,观察着身边的中国人。

他觉得这大概是世界上最不需要信仰的群体,每天最关心的是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即便如此,他还是每天去街头讲道,不过收效甚微。

从小生活在拥挤、贫穷、肮脏不堪的环境中的他,在中国的街头看到了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惨状。

当时,国人对西医的还存在不信任和误解。

循道会传教士乔西亚·科克斯利用施医发药、创办医院的办法,接近群众,救治伤患,赢得信任,为布道提供了不少便利。

受到启示的杨格非决心建一所医院。

汉口有一条小巷子,毗邻英国租界,名字叫居巷。南起沿江大道,北到花楼街,衔接着交通路。

杨格非拿着400万英镑的捐款,在此买地,盖起了一座医院,称汉口伦敦会医院,又取“仁爱济世”之意,取名汉口仁济医院。

这便是协和医院的前身。

最初,医院里只有十几张病床,一位叫雷德的医生。而且雷德医生还是兼职,每天抽出一小时来义诊。

即使人手、经费都严重不足,但仁济医院无论是问诊还是住院,全都免费。

杨格非坚持:

如果一开始就想着赚钱,以后就不愿意再做那些没钱的工作了。

每天来问诊的人越来越多,雷德医生不得不培训自己的女佣们,让她们来帮忙护理。

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护理业的起源。

杨格非的故事传回了英国,许多教会和学医的基督徒深受感动。

越来越多的西医漂洋过海而来,也带来了资金和医药。


1882年,英国伦敦会总部派来了外科医生纪立生,他是武汉的第一位外科医生,从此,仁济医院开设了外科,有了普通手术和截肢手术。

在当时,这一进展可以说是造福了无数的普通百姓。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失去肢体的人太多。

外科医生纪立生曾说:

在中国,失去肢体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冻伤,各种原因的坏疽,还有枪伤,受感染的骨折,结核病,肿瘤都会导致截肢,截肢通常意味着失去生活的能力,被截肢的人们只能被迫坐在路边,展示残肢的部分,换取路人的同情和施舍。

在中国期间,杨格非还建了其他10家医院,包括专门的妇科医院玛格丽特女子医院。

玛格丽特女子医院

杨格非另外还建了6所学校,其中最有名的博学书院,是今天武汉四中的前身。

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都是武汉四中毕业。

博学书院

1902年,杨格非创建了武汉首个医科学校,汉口伦敦会医科学校。

在此之后的1906年,仁济医院建立30年后,医院里终于出现了中国医生的身影。

5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当时的杨格非已经中风偏瘫卧床,家人出于安全的考虑把他送回英国。

不久后,杨格非去世,享年81岁。


这个外国人,因为布道来到中国,却用一颗仁爱之心,给中国的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转机,给社会底层的弱者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杨格非说:

我来中国不是为了开发资源,也不是为了做生意,也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文明的发展,我来这里,只是为了拯救世人。

虽然是英国人,但他强烈反对英国政府的鸦片贸易,认为鸦片有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从1855年来到中国,杨格非待了57年,中间只回过英国3次。

58岁那年,杨格非曾被英国教会选为英格兰与威尔士公理会全国协会主席。

他拒绝了这个荣誉,继续留在汉口。

他说:

如果上帝再给我50年,我仍将都给中国。




03


仁济医院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年两三万号,住诊两三千。

医院只得找新的地方,建一所新院。

大家在西满路找到了合适的地,但属于汉口赫赫有名的地皮大王——刘歆生。

当年,刘歆生拥有汉口绝大部分土地,是名副其实的“土”豪。

院方上门与刘歆生谈价钱的时候,不知道对方开什么价位,心里很忐忑。

谁知刘歆生一听是仁济医院要扩建,一文不取,拱手把地皮奉送给了院方。

1928年,伦敦会创立的仁济医院,与循道会创立的普爱医院合并,搬入刚建成的新院,正式定名为:汉口协和医院。


前面说到的外科医生纪立生,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任院长。

从那时候起,武汉协和就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

1931年,武汉协和就引进了X光机。

那个时候能进入协和医院工作,既代表着拥有高超医术,也意味着获得优渥的生活条件。

从当时的建筑图上看,武汉协和拥有住宅、学校、厨房、洗衣房、教堂、车库、两个网球场、一个足球场。

图源: 《武汉教会医院的源流,、演进与社会动因研究 (1864-1953 年) 》作者 | 聂非 (2016) Master's thesis,华中科技大学

多年来,协和医院收到无数曾救治过的人的捐款。

有充沛的资金保障,协和医院保持着高水准的医疗,同时,协和医院还坚持尽力扶助贫苦病人。

一位协和的老医生说:

你就干你的事,什么都有管。

在协和,医生就是医生,只需要全心全意帮病人看病,没有附加“任务”,没有后顾之忧。




04


从此以后,协和一直战斗在武汉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1911,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最初的三天激战,协和医院(前)至少收治了200名伤兵。

为了保护从马路对面来医院看病的病人,院方将一袋袋芝麻堆成保护墙阻挡子弹,在乱世中辟开了一方安宁与希望。

1931年,武汉洪灾,汉口一片汪洋。

水淹中山路

当时的媒体描述汉口水灾景象说:

大船若蛙,半浮水面,小船如蚁,漂流四围。

城区一片汪洋

协和医院日以继夜,租用船支在江上和陆地同时展开救治。

风雨飘摇的小船,是人们能抓住的唯一救命稻草。

随着洪水肆虐,新建成三年的协和医院也未能幸免。

医生们只能随着水位的一点点上升,先把病人从一楼搬迁到二楼,再从二楼搬迁到三楼。

后来,在上海两个慈善组织的帮助下,协和租了一艘运煤船「罕拿摩勒」,这艘能运3300顿煤炭的大船,改造之后,成了诺亚方舟。

妇女和手术患者被转移到岸上,留下男医生和伤寒、痢疾等病症的患者登船。

手术室和药房的一应设备、床铺、被褥、床头柜等小件东西,被医院用“划子”一点一点艰难地运上了大船。


乱世浮沉,洪水滔天,漂浮着的罕拿摩勒号灯光彻夜通明,拯救了武汉六百多人的生命,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接近赤贫。

1938年,日寇疯狂轰炸大武汉,死伤无数。

协和在炮火中损伤严重,但坚持开诊,一直到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汉口成立,协和医院的首位华人系主任林可胜担任总队长。

那一年,武汉的红十字会与武汉协和医院,在战火中共进退。




05


杨格非先生之后,他的故乡斯旺西和武汉结成了友好城市。

而他一手创建的协和,已经成为一座标杆,站立在医疗金字塔的顶端。


看着武汉协和医院底下的留言,桃蛋妈觉得每一个都是一面锦旗。



如今,疫情当前,协和的医务工作者们又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一去就是几十天,密不透风的隔离衣,每天一穿就是500余分钟,换下来就是一身水。

脸颊过敏红肿,鼻子被口罩磨破,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

我们抱怨待着无聊的家,是他们回也回不去的远方。


他们没有抱怨过。

但是,拿命去守护生命的协和医院,却也因为拿不到救命的物资,在网上求助。

这些,才让他们负重前行的背影更加悲壮。


150多年,武汉协和医院与这座城市一起栉风沐雨。

首义的枪声没有吓倒协和,滔天的洪水不能淹没协和,抗日战争的炮火无法击退协和。

这次疫情,他们不该遭受这样的待遇。

在协和医院医生求助的微博之后,直升机直接给协和医院送来了物资,不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

网友称其为现实版的“穿越火线”。



后来,湖北红会相关领导被问责免职。


拿到物资的协和医院,又一腔热血不管不顾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仁爱济世,协诚人和。

时光变迁一个世纪,医者仁心却未曾改变半分。

2016年7月6日,武汉暴雨来袭,协和医院现场抢险,把对病人的影响降至最低,一如一个世纪前。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官网

在桃蛋妈心里,医学,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

大难当前,扛起守卫生命大旗的他们,坚守着本心,从未亵渎过他们的职业。

愿他们用心守护的所有人,都不辜负这份仁心和善意。


参考文献:

1.《随便研究 | 1931年,为救治武汉灾民,协和医院租了条运煤船》,作者:壹肆叁伍,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573576/

2.《协和往事|一百五十年的起点——武汉协和医院的“前世今生”!》,来源:武汉协和医院。

3.《“不是告急,是没有了”——武汉协和医院救援物资之困》,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END


牛娃成长记 | 桃蛋妈 长按二维码关注并星标我

与30万家长共同育儿成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笨鸟文摘立场。


还可以看

◎疫情世界的19条定律

◎他还在相信人间,我们为什么不呢?

◎“我不敢看武汉人的朋友圈”

◎疫情灾难下的呼吁:请保持理性,不要再加入乌合之众的狂欢



为了不和我们错过

不要忘了将我设为“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