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出事了!中国女学霸留学生在他乡自杀!年仅20岁!留学生压力谁人知?

2017-02-17 澳洲Mirror

天呐!最近留学生圈真的是噩耗不断!在美国,又有一名中国留学生出事了!和之前的感情纠纷不同,这次竟然是因为压力太大而自杀!而且这名女留学生年仅20岁!真让人惋惜!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近日传出噩耗,20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刘薇薇(Weiwei Liu,译音)被发现在寝室内身亡。警方调查断定,刘薇薇的死因为自杀,自杀动机仍在调查中。

好好的一名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就这么陨落了,谁看着都可惜啊···

要知道刘薇薇可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在校就读德语及心理学双学位!相信小伙伴们都知道德语可是难过英语的存在啊,像小编这种英语都没学好的都不好意思提起德语。可这名女生竟然选择了德语!还是双学位!另一个学位还是心理学!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并且她还是个美丽阳光的女孩,社交广泛且热爱户外运动。可以说是双商都超高!这就是传说中邻居家的孩子吧···可就在此次惨剧发生前一周,女孩曾贴文感谢母亲抵美陪伴近一个月,并表示“自己已经长大懂事”,未曾想一周后竟传来噩耗!

根据刘薇薇的脸书主页信息,现年20岁的她来自广东省广州市,2012年就读于佛山第一高中,2015年进入圣芭芭拉加大进修德语及心理学专业。从她社交网络的推文和照片看,她生前专注记录平日点滴,几乎在每一张图片中,都以灿烂笑容示人。

看起来真的是一名乐观向上的女生呢,怎么就选择自杀了呢?



通过脸书贴文时间,刘薇薇最近一次发布文章就在出事前一周的2月5日,她用英文记录到“我无数次走过这条宁静的阳光小路,总觉得它美到不应该有人置身其中。我也从来不愿意家人在镜头前曝光,但这一次是个例外,因为我的母亲在近一个月的陪伴与照顾后,即将与我分别。不要担心Linka(刘薇薇英文名),你的小女孩已经长大,母亲,我一直想念你”。 

这次刘薇薇自杀的消息一出,整个留学圈都震动了!像这样一名美女学霸,平时乐观开朗,却也受不了学业及生活上的压力自杀了!不由得让其他留学生惴惴不安!

留学生自杀事件虽属极端案例,可是反映的问题却是典型的。学业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在适应国外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当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时,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习生活都会受到极大的干扰,由此会产生种种问题,如心理疾病,抑郁症等等,极端的甚至轻生。

现在的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即使出来读本科已经成年的学生,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他们中很多人的心理还没有“长大成人”。所以家长在考虑送子女留学时,不妨先问问自己下面这八个问题,评估一下自己是否为孩子的留学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孩子的能力追得上你的期望值吗?

国内的家长对留学的期望值容易有两种误区,一是孩子在国内学习表现良好的,家长“望子成龙”,总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排名最靠前的学校。二是孩子在国内无望上一本二本的,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只要能出去,上了美国大学就会变好的”。通过中介的包装,家长们的这些初衷也许都能达到。但结果也许是,到了美国,包装出来的肥皂泡很容易被严酷的现实戳破。

首先,英语是任何人都无法绕过的一座山,中介可以为你包装出好看的成绩,可是不会替你上课、写作业。英文不过关,听课、记笔记、写作业、交朋友,每一步都会遇到麻烦。其次,那些上了名校和排名靠前的大学的更要有思想准备,这些名校排名靠前是有道理的,他们对学生要求严,学生课业重是非常普遍的。国内的学生,有时尽管书面成绩不错,但社会经验、语言表达以及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与美国学生仍然会有很大差距,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能力有客观的判断,帮助孩子在国外的大学中找到适合他的“那一个”。

孩子抗压的能力,你真的了解吗?

在每一个家长的眼里,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是在脱离父母庇护的环境下,孩子的情商决定了他/她是否能度过难关,顺利适应新的生活。面对困难重重的异国环境,性格开朗外向,喜欢与人打交道,在社交上没有畏惧心理,遇到困难,主动寻求有效的帮助,在情绪不佳时能找到排泄的渠道,这样的人更容易适应国外的环境。

要知道,出国路上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再聪明再优秀的学生最初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苦难”:老师上课听不懂,同学聊天你也插不上话。但千万不能放弃!在你对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都还没“上道”的时候,不要轻易被他人轻蔑的眼神,不屑的口气打倒。内心一定要坚强!

你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了吗?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发出这样的抱怨,出国留学的孩子不愿与家长交流,只有缺钱的时候才会找家长。因为缺乏良好的沟通,家长无法了解孩子真实的状况,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如挂科,无法毕业,被学校除名,精神抑郁,甚至酗酒吸毒犯罪时,家长都感到措手不及,无法接受。这其实说明孩子在出国前没有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一种基于爱与信任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可以动态地了解孩子在国外的生活,特别是他们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孩子支持和安抚,孩子也会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得到情绪的释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是否详细了解了国外大学的情况?

孩子留学前,家长要准备的不仅是充足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有很多要做的“功课”。美国大学系统与国内大不相同,家长应从各种渠道去了解:课业压力,师生比例,课程设置,成绩考核,毕业率,就业率等等。

家长只有成为“内行”,才能给孩子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才能与孩子有效交流,才能与学校顺畅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了解了真实情况,才能因地制宜,及时引导孩子的思想,梳理孩子的压力。

一旦出现问题,孩子是否懂得寻求专家的帮助?

出国前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特别是那些在掌声和赞美中长大的孩子,挫折、失败、孤独都将是他们的“必修课”。除了父母的安抚,在美国一个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亚裔,特别是华人(不仅是留学生)忽略的是看心理医生。

尤其是中国学生!要知道中国学生从小都是应试教育长大的,其实对于挫折教育接触的很少。不夸张的说,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抗挫折能力都是很低的。这样的孩子出国之后,如果不即使解决心理问题,就很有可能会走向歧途!

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统计显示,亚裔大学生自杀念头及试图自杀的行为远比白人高。在15至34岁的亚裔中,自杀是第二大死因,而20至24岁的亚裔有最高的自杀率。专家认为,这个现象与亚裔不习惯看心理医师,延误了及时获得专家协助的时机有关。

有些人缺乏处理压力的能力,但是又认为寻求心理帮助是件丢脸的事,因此较少看心理医生。事实上,美国大学都提供相关的免费心理咨询,家长要正面鼓励孩子,及时发现和干预,不要延误而后悔莫及。

当孩子承受不了压力时,你知道该怎样应对吗?

在孩子踏上留学之路的时候,家长应做充分的心理准备,知道这是一条坎坷不平的路。在美国每一年都有学生在功课压力下身体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坏。美国的家长一般会让孩子休学半年甚至一年,或是从压力大的名校转到压力小的普通州立大学。

可留学生不会这样。他们往往害怕父母失望,报喜不报忧,有问题自己扛着。因为留学生知道,出国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在出国这件事上,他们本身就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作为家长该有这样的意识:与孩子的健康、一生的幸福快乐相比,暂时的挫败和家长的面子都不值一提。出现问题不要一味责怪孩子,而是要多了解国外大学的有关规定,在发现孩子无法正常学习下去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找出可实施的策略,如休学或转学。

是否为孩子在国外准备了有力的后援?

有这样两件事。

第一件,一个留学生因酗酒过量闹事被警察带走,他的亲戚在外州得知后立刻飞过去帮助解决。

第二件,一个留学生突发急病昏迷住院,家长在美国的大学同学及时赶到,并与在中国的家长联系,向医生通报学生以前的病史,使学生的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说明很有必要为孩子在国外寻找一个信得过、靠得住的“后援”。千里之外的父母在孩子出现紧急状况时“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时,事先委托的亲戚、朋友、同学就会为你“打头阵”。除了紧急情况,这些比家长更了解国外情况的“后援”也是孩子日常生活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的最好渠道。

经济实力是否足够支持孩子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

美国的学费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贵,而中国留学生的学费已经成了很多美国大学的一大“财源”。尽管留学大军中有“不差钱”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也有大批需要掂量自己腰包的中产和需要借债付学费的工薪族。

对于后两者,除了知道要付给大学的费用外,还要为孩子准备充足的生活费。这时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对孩子的了解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家长与孩子能很好沟通,让孩子懂得节制开支,也许学费外的花销就会“止损”,否则的话,家长就得考虑家庭财力是否足以支付每年的这个“超支”。

没有足够财力的家庭,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盲目跟风,踏上留学路后,受苦的是父母,受罪的是孩子。

今天的留学生大多是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长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留学路又多是父母为之策划安排的。从国内到国外,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要移到旷野经风沥雨。别怪他们太稚嫩,因为他们确实还太年轻。做父母的“扶上马,再送一程”,做足功课,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留学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重大利好!澳洲十年签真正式落地!?今年年底生效!?无名额限制!澳洲政府的大招终于放了!


告急!澳洲急需中文人才!中国狂招近5000汉语教师!送出国!年薪轻松100W+ 普通话变澳洲第二官方语言真不远了...


中国大妈入境澳洲!又出事了!行李中暗藏玄机!活虫乱爬...试图瞒天过海...结果...


重大突发!中国查300吨“问题奶粉”!当饲料收购!200吨已售出!或已流入全国各地!已有19人被捕!


全城警戒!僵尸出街!今天,现实版釜山行恐现澳洲!现场血腥!胆小勿入!


合作详情请致电 +61 2 90171055

或发送邮件至

irene.wang@camedia.com.a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