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两个澳洲人改变了世界!他们的发明,可以挽救十亿条生命!

2018-01-25 澳洲Mirror


3天之前,新西兰北岛Northland地区,Tutukaka Marina港口的居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接下来的生活,


将会被两个澳洲人,

彻底地改变。


那天像往日一样,Tutukaka Marina港口的渔民们一大早就起床出门捕鱼,


可是他们的船没开出去多远,


一个异常的现象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当天的海水,清澈得难以置信——


不仅可以看到水中的沙石,而且连鱼群的流动,都可以尽收眼底!




虽然新西兰素有“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的美誉,


可这几年来越来越严重的近海塑料污染,以及政府的治理不力,也让这里美丽的海岸线,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即便干净如新西兰,对于渔民来说,


把鱼和塑料垃圾一起打捞起来,

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对于这些渔民来说,


看到一片毫无塑料污染的海洋,

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莫非是政府好意拨款,邀请了专业的人员前来清理不成?可渔民们环顾四周,除了阵阵涛声和密集的鱼群,再也看不到有人类的身影。


而同样怪异的现象,也发生在了英国 Old Portsmouth 港口,一夜之间,那里的居民都发现,


十几年前那个清凉透彻的海洋,

又回来了。



难道这些海洋垃圾,都自己长腿消失了不成?正当人们疑惑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


在平静的海洋上,

竟然存在着一个“黑洞”!



附近海水表面的垃圾,

都被这个大黑洞

一点一点吸掉了!



人们这才意识到,并不是政府专门派人来清理海洋垃圾,也不是垃圾自己长脚跑了,


而是这个像“黑洞”新奇的玩意,


在短短24小时内,

以一己之力,

神奇般地清理了附近海洋的

所!有!垃!圾!


这个黑科技,先是轰动了新西兰和英国的媒体,随后很快就火遍了全球!




在这些报道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


SeaBin

海洋垃圾桶


人们兴奋异常,有了它,解决海洋污染问题,指日可待啊!到底是谁的点子,谁的创意?


就当全球媒体追捧这个新型科技,希望知道背后的发明者时,澳洲最权威的媒体,ABC NEWS,给了定锤之音!


都别猜了!


不好意思!

这次这个改变世界的发明,


又是我们澳洲人的杰作!



在这个发明之前,

海洋污染,一直是个无解的难题…


这几年,随着海洋的污染情况愈发严重,一个残酷无比的世界,也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


主要污染一:塑料污染

据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研学者统计,


全世界每秒钟,有超过200公斤塑料被倾倒入海洋。


而每年,人类在海洋里留下的塑料垃圾高达800万吨。



今年2月,在挪威的西部海岸上人们发现一头巨大的鲸鱼搁浅了。



当地科学家赶到现场时,这头痛苦的鲸鱼已经无法挽救,只能将其安乐死。


然而当人类剥开鲸鱼的肚子,


却发现这条鲸鱼的胃里,

被整整30个塑料袋所塞满!


同时发现的,还有长达9米的长绳,花盆甚至,还有一团超过30平方米的塑料布...



鲸鱼胃里的塑料袋,

甚至可以铺满整整一面甲板…



像鲸鱼这种体型大,靠吃浮游生物为生的生物,经常一不小心就吞一肚子塑料制品,


那更不用提好奇心重的海豚,

以及眼神不好的海龟了。



这样的悲剧,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发生着。


近几年,已经有研究人员表示,


“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

包括地球上最脆弱和最偏远的物种——


那些终其一生

都试图远离人类的动物。”



人类随手丢弃,

随意使用的一个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

都有可能戕害一个与你无关的生命。


而你或许永远都不知道它在哪里,

又会忍受怎样的痛苦……



主要污染二:微粒污染

去年12月,Massey University 联合全球30多个沿海国家,进行了一项针对海洋生态的调查。


这项调查每2年进行一次,主要是为了研究


1.海洋中目前所存在的主要污染

2.海洋生物目前的生态健康情况


在之前2015年第16次考察中,Massey University 对全球海洋的生态评估为中等健康,意味着海洋中存在一些污染,但依然是可控范围内。


可是,就在短短2年后的2017年,当该项目的主导人 Dr Trisia Farrelly 再次进行取样调查后,


得出的结果刺痛的所有人的双眼。


今年海洋生态的总评分,从中等健康,瞬间跌落到了最严重的“极端不良”。


根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7年11月25日,海洋中大约5.25万亿塑料,其中92%都是塑料微粒!



仅仅美国一个国家,每天就约有800万颗塑料微粒被排放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中。而这些微粒的年排放量足足可以绕地球7圈!


一个国家就可以绕地球7圈,那么全球那么多个国家加起来,排放的塑料微粒将是天文数字!



可能普通人,对这个数字毫无概念,同时也对塑料微粒的危害毫不知情,可是对于科学家来说,


这简直是像海洋发出的悲痛哀嚎!


塑料微粒(microbeads),又名塑料微珠或塑料柔珠,通常指直径小于2mm的塑料颗粒,属于微塑料的一种,直径一般小于2毫米,肉眼不太容易看见。



其实塑料微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沐浴露、牙膏、磨砂洗面奶等等很多类型的洗护产品中都含有微珠,


它的作用就像一个个看不见的小砂轮,用来打磨你的肌肤。



目前全球含有微珠的洗护产品共有1147种,光是普通的一瓶磨砂洗面奶中就含有33万颗塑料粒子。这些微小颗粒会流入下水道,进入湖泊、海洋。



Seafood NZ 首席执行官Tim Pankhurst 他表示,“微珠对大海和海洋生物的影响众人皆知。


研究表明,相比通常的食物来源,鱼类更喜欢吃微粒,误食微珠对它们的健康非常不利。”



去年,外国研究人员从美国加州、新西兰奥克兰,澳洲悉尼、加拿大温哥华当地鱼市场中,


发现每四条食用鱼中,就有一条的内藏中含有塑胶垃圾,证明塑胶污染已经非常严重。



然而更可怕的是,当我们再吃还海鲜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吃塑料!


那些被我们使用的塑料微粒,最终都会通过生态循环系统进入湖泊、海洋,被海洋生物误食,又通过食物链重新回到我们的餐桌!



塑料微粒直径较小,可进入人体组织细胞,蓄积在肝脏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慢性沉积中毒。


还有可能进入血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最终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使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直到今日


也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有效处理

塑料微粒和塑料污染的方法。


所以这些塑料垃圾们,才可以以如此快的速度,污染我们的海洋,污染我们的食物,毒害我们的身体…



而根据美国《纽约时报》估算,

每年因为人类塑料制品,


而失去生命的海洋动物,

至少有10亿条!!




而如今,这个问题,

被两个澳洲人解决了!


和所有人一样,下面这两位澳洲帅小伙,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


就饱受海洋污染的困扰。



他们都是设计师,也是各上水上运动的爱好者




可是澳洲海域周边,越来越多的海洋垃圾,让他们冲浪的乐趣大打折扣



一天他们走在路上,看到大街上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垃圾桶,忽然聊起来,


海洋里也有垃圾

可为什么没有海洋垃圾桶? 



于是,他们辞掉了,让人羡慕的工资待遇的职位,在海边租了个空库房,开始设计这样一个海洋垃圾筒。



在一番设计和研究之后,他们决定先把注意力放在,


码头、港口、游艇停泊区和河流等地方
因为这里风浪较小,环境相对可控


他们给这个海洋垃圾桶取名
Seabin




然而,解决海洋所料污染,何谈容易?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那么多研究员都无法给出可行的方案,


两个毫无背景的人,

又怎么可能?


可这俩小哥,似乎有着澳洲人天生的乐观和创新精神,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租了一个仓库,进行设计,实验:



10年过去了,别的国家政府、科研人员,


早就换了几批,

可这俩人依然没有放弃,


光是设计图,就画了无数版,被废掉的实验产品,也堆满了几个仓库,


好在他们都坚持选用可回收的材料,这样也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10年的坚持,几万次的尝试,超出常人对于环保的执着,终于在2017年初,两个人成功了!


第一代SenBin诞生了!

但小哥并没有马上投入实战,

而是进行了一年的测试!


Seabin 的运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利用水泵的吸力,将海水吸入圆桶里
顺带也会把悬浮的海洋垃圾
吸入天然纤维袋里
而海水经过过滤再排出



垃圾桶从外观上看就像个水桶

可以被固定在任何浮动码头上
旨在吸收海港附近的垃圾和油污

▼  


垃圾桶上有一根管道
这根管道需要接到岸上的水泵上
以让垃圾桶靠水泵的推动力漂浮在码头上



收集满垃圾后

可把内胆取出

将垃圾倒掉



看看战利品吧

各种水上漂浮物都有

塑料瓶、塑料袋等!


怪不得有它的地方,

海洋会那么干净!



这个海洋垃圾桶刚刚诞生的时候,被无数人质疑:


首先就是——它的清洁能力到底怎么样?


毕竟那么小的垃圾桶,一次能打捞多少垃圾呢?


为此,2017年一年,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在各大水域进行了清洁实验,结果让人震惊!


这个海洋垃圾桶,


大可吸收20升超大型汽油桶,

小可吸收11万2毫米的塑料微粒!


除了固态垃圾之外, 

Seabin还可以吸入油污等液态垃圾,


可谓一网打尽!



其次,就是海洋垃圾桶续航能力如何,


为了提高续航,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使用了太阳能发电,只要有阳光的地方,海洋垃圾桶就可以工作!



还有,就是海洋垃圾桶是否会吸入海洋生物,伤害他们,


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表示,经过1年的实验检测,


他们连一条鱼都木有吸进来过!



最后海洋垃圾桶,是否能代替人工清洁呢?


答案是肯定的。


Pete Ceglinski自豪地说,海洋垃圾桶比那些带着捕捞网走来走去的清洁工,


效率高多了!



恐怕所有人都想到,困扰世界多年的海洋污染问题,


竟然被两个澳洲人解决了!


这背后…除了对自己家园环境的热爱,


更多的,

是那份十年如一年的,

不懈的坚持。



在实验取得成功后,两人为了大规模生产,他们在网上发起了众筹,没想到刚开始众筹,


就被一家大的水污染处理机构和环保公益组织看上了,于是大家就开始通力合作,成立了公司,开始在全球推广该项目。


而在文章开头新西兰和英国的码头发生的神奇一幕,


正是seabin的第一次实战尝试!



让人欣慰的是,这两次实战很成功…


接下来,seabin将陆续在世界各地,大展身手。


而Pete Ceglinski和和Andrew Turton也希望,能造出一个巨大的海洋垃圾桶,彻底全海洋净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91dv3cvl&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只有疯狂到想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


10年时间,我们无法得知在这中间,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遇到了多少挫折,听到多少风言风语。


但我们知道的是,一定会有人,认为他们是疯子。


可如今,seabin不仅成功研发出来,帮助各国清洁了海洋,它更是人类战胜污染,10亿条海洋生命的希望!


因为每少一个塑料袋,

他们生存的希望,

就会更多一些!


因为每少一个塑料袋,

我们生存的世界,

就会更好一些!



谢谢这两个澳洲人,

再一次改变了这个世界


我们的世界,

需要你们这样的疯子。

澳洲Mirror招兵买马啦!

要求


• 中文文字功底深厚,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善于调动情绪、了解读者心理,写过小说的(非论文)优先考虑;

• 喜欢刷微博微信,知道每天舆论热点,善于发掘重大新闻;

• 英语要过得去,雅思7分以上的阅读能力,学过翻译的优先考虑;

• 持有效签证,只招全职,需长期稳定人员,谢绝短期人员(周一至周五坐班)

• 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如果没有经验,则需拿得出手的文字作品。


工作内容


在每个工作日保质保量出一篇好文章,可以享受周末、年假,但是有突发情况则需要服从安排,进行调休式加班。


待遇


待遇:大公司,待遇佳!合法全职高薪+奖金提成制度,只要你能将才华和创作发挥到极致,


你还等什么?


有兴趣者请将简历及文字作品发至公司邮箱,并注明【应聘】:


info@afndaily.com


另招聘实习生数名,欢迎在校生,邮件请注明【实习】


(此招聘长期有效)

/ 镜报推荐阅读 /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山寨曝光,老外看完崩溃了…


△利好!中国突然宣布:外籍华人可无条件获5年“准绿卡”!以后回国更方便啦~


西方教育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2018-01-14 找投资,上 岭南会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1 “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学李女士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孩子上四年级时,她真的移民到英国了。 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甚至包括下面这张课表: 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 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看着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后来渐渐不再晒“幸福”了...... 2 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 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 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我说,这样不是很好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无奈地说,可是将来孩子要上私立中学的,私立中学考试题的难度和学习强度可不比国内差。这样轻松下去,最终,孩子会难以通过国外名牌大学选拔。 李女士感慨说,我毕竟是干金融财会的,数学计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学不训练思维和计算速度,我现在还能把工作拿下来么?可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在培养孩子数学方面太不重视了。这样怎么能成?我得把孩子转到私立小学去,再不能这样耽误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真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而且课外活动也不比公立学校少,要对学生进行各项个人能力训练和培养,这也让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时间更不够用。 要强的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李女士的情况,聪明的读者这时候也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英国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以及分层。 3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伊顿公学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国前首相梅杰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4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我们当今的高考弊端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分数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 在美国电影《蜘蛛侠3英雄归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铁侠建议蜘蛛侠将来去上大学。 作为史塔克军火公司的董事长,托尼的推荐当然让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但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作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的推荐呢? 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而且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附: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许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工人回菲律宾休假的这一个月,带狗狗带得我很幸苦。有时候我真心希望苹果能出一款狗狗喜欢玩的iPad,那样我就不用总是要陪他玩啦! 给孩子玩iPad或者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很多时候是解放父母的好办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时候,给小朋友玩手机游戏,他们就不插嘴啦;例如在家里加班的时候,给小朋友玩iPad,他们就不打扰你工作啦;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饭,你答应他吃完饭就可以玩iPad,他就会快快吃啦.... 而且,现在的智能工具还可以给小朋友读书,教小朋友学习...真棒,对不对? 可是,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用iPad的。 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纽约时报的记者Nick Bilto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老乔回答: “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觉就像是毒贩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样.... 无独有偶。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和工程师里面,开始流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 他们甚至把孩子们送到传统的,完全没有智能和科技产品的Waldorf学校,在这个学校的校园里根本就找不到电脑!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机器人公司)的CEO,有5个孩子的父亲Chris Anderson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在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科技: “我的孩子们抱怨我和我太太对于科技的担忧过于法西斯。他们说他们的小伙伴没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因为我们第一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险。我亲眼看到了科技对我的影响,我不希望这些发生在我的孩子们身上。” 非常有意思。几年前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 “移动互联网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移动帮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上当了,因为最终它浪费了我们更多时间。” 当今大多数人已经对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产品上瘾很深。 很多儿童学家开始呼吁,如果我们在孩子们很小年龄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科技,也许会让他们陷入不完整,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人生。 在户外靠亲身接触学到的知识,毕竟是和从谷歌百度里面学到的知识性质非常不同。 两天前一篇文章再次震惊了我。这篇文章说的是商业怎样才能吸引90后和00后。 其中两条:“他们非常地不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满足。”“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免和真人做交流。” 避免和人交流! 是的,如果想成功地得到年轻一代做为客户,第一,就是要立刻满足他们;第二,就是不能让他们说话。 他们非常不喜欢说话。他们害怕和人用语言交流! 这已经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了。我们已经不再和人交流。 其实不光是90后00后,很多85后也已经失去了与人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我创业后公司雇佣了几个85后90后,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网上找东西很快很给力,但是坚决不愿意拿起电话和人交流。 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是微信或者电邮。与人用语言交流,他们不愿意,也不会。 可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语言直接沟通是最有效的。失去了这个能力和意愿,会失去多少效率啊! 这个现象让我非常担忧。未来的人类,如果生活在害怕和其他人类用语言交流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迫不及待的状态中,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真的是戴上眼睛就离开了现实社会,可以在虚拟中满足一切需求吗? 也许乔布斯对于他的孩子们的态度是正确的。 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儿科组织表示,0-2岁的婴儿不应该接触科技,3-5岁的幼童每天应该接触不超过1小时,6-18岁的孩子应该限制在2小时以内。 接触超过4-5倍以上建议的时间的孩子和年轻人,经常有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例如:0-2岁的婴儿,大脑的体积会增大2倍(其实人类一直到21岁大脑都在迅速发展)。大脑的早期发展受制于环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过度接触科技产品(手机,网络,iPad或电视)对大脑会造成刺激,使小宝宝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延迟,学习能力低下,容易冲动以及不能自律。 另外,过多过早接触科技会造成成长迟缓。 现在美国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到学龄时智力低下,影响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由于多看电脑就减少了运动,而运动是可以增加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12岁以下用科技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1 多看电视和玩游戏还和肥胖直接有关。被允许在卧室里玩智能产品的孩子比一般孩子多30%是肥胖的。而30%的胖孩子会得糖尿病。 2 玩游戏的孩子中75%会睡眠不足,影响学习成绩。 3 过度使用科技产品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抑郁症,焦虑和对科技产品变态的依赖。很多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自闭,人格分裂,精神病甚至有病态行为。 4 暴力的媒体内容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5 高速的媒体内容可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因为大脑将神经推向前脑。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无法学习的。 6 如果父母也对科技上瘾时,跟孩子们就越来越远。没有的父母的亲密接触,孤独的孩子们就转向电子设备,更加造成了他们的上瘾。 最后,电子产品的辐射对于大脑和免疫系统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人。 也许,当iPad之父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接触iPad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 正文自华人周刊,附自宁财女 推荐阅读: 回复精英,看《赵薇花1亿买学区房,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回复郭晶晶,看《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终于明白小扎和强东的差别》 BP通道:lingnanhuibp@126.com 回复LU,看《LU,一个打飞机APP,凭什么狂吸四亿美金》 回复思维,看《罗辑思维的骗局》 回复AV,看《一家AV公司从创业到上市的故事》 回复400万,看《日流水400万,他靠情色日进斗金》 回复车震,看《一款精准车震服务商业计划书》 回复叫鸡,看《滴滴叫鸡,一个青楼O2O项目,凭什么估值10亿》 回复1999,看《刘强东与马云相约1999年,17年前绝密视频曝光!》 回复A轮,看《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Read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样式以及图文采集收藏 采集样式采集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