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燕都论见】消失中的母语——怀集话,需要保育吗?

金名万戈 怀集领域网 2016-12-25


建设怀集,齐参与论见

阅读有益,敬请耐心读完


怀集领域网 郑重推出 【燕都论见】特别栏目,许多网友都踊跃参加讨论,【燕都论见】是关于怀集网友在一周时间讨论怀集发展、新闻评论、社会现象的专栏论坛,欢迎各位网友上怀集领域网(hj01.com)抛出专题出来讨论,以下是这段时间激烈讨论的话题:《正在消失中的怀集话,需要保育吗?






正在消失中的怀集话

需要保育吗?

本期话题楼主:金名万戈


早在领域网论坛,就有网友讨论怀集话的话题,但建议寥寥无几。

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我们怀集的学校的学生日常交谈会用普通话了,我还有两个小孩,不同年纪的,两兄弟放学回到家里,他们竟然用普通话交流,而家里的阿公阿婆只能迎合小孩的习惯也跟着孩子说普通话交谈起来。看着这些改变,我察觉,我们的怀集话正在慢慢消失,或许我们这代人是说怀集话最后一代了,会不会呢?


我在想,我们怀集话需要保育吗?当脑子冒出这个问题时,倒不如说,为什么要保护怀集话?有没有保护的必要性?




怀集话  为什么正在消失?


在我们怀集本地话里,存在几种方言,下方话,上方话,永固话、诗洞话、桥头话还有下帅话,这么多方言,究竟哪个算怀集话呢?或许说这些都算是怀集话,但如果是保护工作来说,这么多方言,怎样做才好?


任何语言,连普通话,包括我们怀集本地话,都不断在变化,融合、分裂也持续的进行着。客观事实规律如此,怀集话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是学校为推广普通话,都用普通话教学,而且还规定同学在学校都用普通话交流,小孩的语言正在潜默化改变。


2、是媒体渠道,网络、电视节目等等都用普通话报音,普通话使我们的听觉慢慢成为习惯。


3、人口流动,无论怀集人外出或者外地人在怀集工作定居,怀集的公司及事业单位都掺杂着不同方言的同事,只能用普通话和国语来交流。



怀集话为什么需要保护?


那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怀集话需要保护吗?为什么要保护?有必要性吗?


我想想,还是有必要性保护,因为怀集话,无论上方下方、永固诗洞,无论哪个乡镇方言,都是活化石,承载了一个地方从古至今的人文、风俗民情,保留了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恢复的历史记忆,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可以说,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一方文化,因此,方言不能消失。


我们通常都会说“落叶归根”,究竟什么是根?根在哪?你们有无察觉?许多在珠三角大城市打工生活的怀集人,或者我们出差旅游好几天,只要时间久了,当回到怀集时,听到自己的乡音,如:吃饭能?去又处?最近你做紧乜拉?……,这些,特别熟识,特别亲切,特别温暖,总有一股熟识的暖流涌在心里,它不会令人感觉到飘在空中那么飘渺和失重的惊惶感,在外地,“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如闻乡音如归家,我想,所谓的“根”就在这里了。


我们怀集话,各镇都有自己一套方言,但方言间存在矛盾冲突吗?或许在语言交流有点障碍,但不存在矛盾冲突。其实一套“语言”,会反映了一个地方人的文化及风俗习惯。即他们在交流时,会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思维及美学(如我们的唐诗,国语和粤语的朗诵,粤语的唐诗更加押韵炙口,会有一种“美”存在)。


比如,下方话:“你去又处?” 上方话:“你去路忙?”,各自方言发音,都有一定的趣味。又比如每年元宵节,去下帅民族乡看闹元宵,想看看他们习俗,也想学一下他们的下帅话,融入他们习俗。其实,一套语言,就是一个世界,当你学会一套方言,融入他们,你感觉自己打开一个新世界。所以,各镇方言之间不存在冲突。就算怀集话和普通话之间,也不存在对立和矛盾冲突。




如何保护怀集话?


既然怀集话这么多,如何保护?这个真希望各乡镇有人带头做点事出来。

我提议:

1、在乡镇学校:学校推广普通话前提下,最好在某些课时用本地语言来进行讲课,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语言,开展方言特色教育,成为考试内容,这样,无论普通话或者自己的语言,都相得益彰。


2、在家庭:父母长辈要鼓励孩子多讲家里的话,不能以乡言土语为耻,再者要教育下一代认识以及爱护自己的家乡文化和方言。


3、在公司或单位:无论是怀集老街坊或新怀集人,虽然方言交流有障碍,不便工作,但最好平时交流互相学习对方的方言,我觉得,学会一套新语言,为你打开一个新世界。


4、电视台,网络媒体:开放关于语言的限制,或有固定的一套节目用我们怀集本地话报音,或者直接用怀集话制作节目,如方言背后的文化、古汉语遗存和方言故事。“每天在节目中说一个怀集各乡镇的词或字,告诉他们本字出自哪里。它可能在文字当中沉睡了,但在我们的语言中依然鲜活。


5、语音数据库建立:当怀集话成为频临消失的时候,用录音方式将怀集各地方言记录下,建立方言语音数据库,给后人当作个纪念吧。


好了,无读过咩书,提议浅薄,望有朋友讨论添加。

(撰文:金名万戈)




【愤怒的小鸡鸡】

在学校教育安排里,宁愿英语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抓起,英语天天学,年年学,但也不给我们的母语怀集话留一片空间。我甚至见到有的学校墙上的标语【请说普通话,做文明人】 ,我靠,什么逻辑?难道不说普通话就不是文明人了?我不反对普通话的普及,但这是社会沟通的刚需,但至少在学校能安排有母语怀集话的课程吧?




【开拓者】

自己的母语,看家长或学校是否重视,如果重视自己的文化,不会出现这样子,连自己地方的电视节目,收音机播音,都说粤语很可悲。有的人说怀集话上不到台面,在某些重要的场合讲怀集话时特别别扭。


之所以觉得怀集话上不了台,对自己的母语缺乏自信而已,懦弱的表现,就在重要的场合讲怀集话,有什么呢?这毕竟是自己的根在这里。我觉得“怀集话”完全可以上到台面,要对自己母语或文化充分的信心。




【珠峰】

在一个强势语言驱逐一个弱势语言的环境中,国家通过政治手段推广普通话无可口非,不过我都会坚持教个小朋友在家里讲本地方言,哪怕只讲广州话(常住中山,老婆,外父母都广州人的情况下我没办法推广怀集话,只是回到老家才讲几句怀城话)都好,在那个地方生活,都坚持说哪个地方的方言,这样更容易融入异乡,另外年龄大了,会适当教怀城话,因为乡音,始终似承载我们家乡情节的纽带!




【dknj】

之前看到有人在微信里争吵,一个人说“上方话是山卡啦话”,另一个人讲“下方话难听,太山卡啦”。都觉得自己的话语好听,别人的话听起来不舒服,不好听。其实,我想讲的是,这就是缺乏一个包容的心。为什么一定要分出个胜负?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以及流通,都是经过多代人的积累,这里就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语言并存,多文化融合,这样才能使人更加开放,才更富有创造力。


回到楼主的主题,怀集话,当然需要保护,但要保护,不能是嚷嚷就可以,必须要有措施,因为这个是文化来的,文化的培养和保护,必须有很多的形式和作品,例如,小品?歌曲,讲故事?出一些本地特色的视频等等,让孩子们听得多,讲得多,耳濡目染,一代传一代,更多人加入这个工作。这样才能真真正正保护。




【梦江南_lUuRO】

好象有句话叫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可以这么说地方的才是民族的




【放开我爷爷】

全中国都在普及普通话,势不可挡啊。。还有,孩子在学校被要求一定要说普通话,不说普通话老师会骂他吗?其他孩子会理他吗?好多语言都是濒临灭绝才会引起重视的,不要着急!!还有楼主说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说怀集话的人,呵呵,有点危言耸听吧。。。就算你把这篇论文一样的东西送到了相关部门,呵呵呵,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吧。。如果说要依靠群众的力量,以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群众的角度来说,我看到的大家都只是忙于奔波生计,谁有那闲功夫啊




【冷坑斌】

个人的教育、工作、交际圈、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国语,国语是走遍全国的通用语言。因此我更希望加强国语教育,使人的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与文字的认识度息息相关,而知识的多少与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关连。我们怀集人受到的教育普遍性的低,一方面是地域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语言的障碍使我们在教育过程,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变得十分吃力;在成年后工作,地方口音也给交流带来了不方便。


因此我是极支持国语全国化,去除地方语言的局限,这样外出交流不会有障碍,外人进来也可以交流,这对整个怀集的发展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归位】

无论上方或下方坚持在家里就讲自己的话!




【江郎才尽】

楼主有些观点未免过于危言耸听,想要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引起更多共鸣。

我在网上读过很多篇文章,他们都尝试用一个极端的错误,去反驳另一个极端的正确性。用一个极端的例子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根本就不是甚么客观正确。当然,就连一些书籍都避免不了这种情况。

怀集话是否需要保育,这个话题有点大,甚至不太合适,不管是否保育,都会跟现阶段的义务教育起冲突(楼主提议在一些课堂上用方言授课)。

我是一个90后,读小学的时候尚有老师用怀集话讲课,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读初中以后,老师基本上就是白话和普通话两种语言来授课了,到了大学基本上都是国语授课了。(英文除外)

学习语言基本上是一个环境问题,周围的人用什么语言讲话,基本上你学习这类语言就没有太大障碍。

当年学英文有多少人只会做题,而在讲英文的时候磕磕碰碰?

你不能因为少数学生日常生活讲英语,就说他们忘记怀集话吧?反而会觉得他们是在为学习而努力。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国语或者英语也好,都是为了能够学习更多东西,或者说能够更好地掌握另一种语言。

日常生活需要怀集话交流,这点可以存在,但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下,选择用方言授课,肯定就是丢了西瓜拣芝麻了。

况且我不认为怀集话已经退化到需要在某些课堂上教授那么严重。




【lsc9351】

楼主的担忧绝不是危言耸听,本人的上海同学,我们读书时他家还是农村,一样家家户户耕田的,整个村到处都是讲沪语,不到二十年光景,现在他的儿子一点沪语都不会说了,去年暑假竟然要报名参加沪语培训班,还不知道能不能学会的!现在的孩子,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都用普通话交流,不出两代人,我们的后代很快也要参加怀集话培训班了。




【枫の至尊】

为什么我周边邻里的所有小朋友都是讲下坊话和上坊话的?甚至是3岁的小朋友都讲着标准的下坊话。

我怀城里的亲戚朋友当中的小朋友都是讲下坊话同上坊话的,远至乡下里小朋友全是讲上坊话的(个别例外就是娶老婆是娶外地的,那他儿女有可能在讲粤语或者普通话。)

是他们家的小朋友太老土还是你儿子太前卫?




【出奇蛋】

文章写的好,方言要保护,潮流怎样变,都要记住根!


讲起怀集话的确有点复杂,几个镇的方言都有不同,有的还听不懂,在讲方言上,我比较佩服广宁,整个县只有一种土话,呵呵!




【西红柿爱番茄】

小孩六七岁之后,语言认知达到一定能力不会容易混淆了,可以考虑教一些怀集话了。


社会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大力推普有一定的必要性。至于方言,个人认为作为文化活化石,也是需要保护的。我儿子虽然生活在珠三角,现在已经会听并会说简单的怀集话了。




【安静的小鸡】

自从有网络后挺好的,至少许多怀集人创作了许多用怀集话唱的歌,值得鼓励的,希望更多怀集大神怀集话本土歌,甚至是视频节目,既可以俗套,但也别忘了创作一些精致高雅的节目,对怀集话有信心。




以上言论谨代表网友或嘉宾个人意见,不代表怀集领域网立场


编辑:MC,



如你对“怀集话”话题有更好论见

请留言评论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0758-5598879

☀ 地址:怀集县怀城镇民安路58号

☀ 网友报料、广告推广、商务合作、信息发布、活动策划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论坛回复!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