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从历史到未来—跨海大桥漫谈
桥梁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出行,已经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记得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一篇“赵沟桥”的课文,它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写进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里,代表着古代石拱桥巧夺天工的建设之成就,反映了中国人民桥梁建设的历史。
中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谈起人们建桥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能够通行。“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人文意义上,桥被形容成是连接人们友谊的使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友谊桥,毕竟友谊会带给我们太多美好的记忆,记得钱钟书说过:“人之间的友谊,并非由于说不尽的好处,倒是说不出的要好”,生病时的一句问候,伤心时的一句安慰,迷茫时的一句教导,这些都是友谊之桥带给人们的最真挚感情。友谊就像一条沟通人们心灵的钮带,让大家真正体会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以上这些都不是本文所描写的初衷,现在就让我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说起吧!处于宁波这样一个东海之滨的前沿,作为江南水乡其河网水系发达,作为海滨城市他周边分布着众多悬水岛屿、半岛及港湾,现有建成的周边跨海大桥就有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舟山连岛工程大桥、象山港大桥等四座特大型跨海桥梁或桥梁组合,其他在建、待建的跨海大桥还有六横大桥、三门湾大桥、岱山大桥等等。由于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关系,常常因工作穿行于周边的跨海大桥,有感于跨海大桥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实则对于跨海大桥能想起说道的实在太多、太多!
可以说宁波人对于跨海大桥的建设心仪已久!北仑港是个天然的东方大港,地理环境好,港域开阔,紧临螺头水道等深水航道,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整个港区避风条件一流。但在90年代初期航线航班却不多,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也上不去,而当时紧邻的上海港,却已经繁忙到来不及接卸,远洋轮到了黄浦江口却进不了港,只能在港口外的锚地上排队等候。当时的宁波还处于长三角的交通末梢,对外交通不畅,港口腹地太小,已经严重影响了港口功能的进一步发挥。究其原因还在于杭州湾天堑阻隔,宁波去上海要走“V”形线路,绕道杭州,陆上距离400公里。如果能在杭州湾上架一条通道,把宁波和上海的交通改成 “A”字形,添上中间一笔,就可以缩短一半行程,宁波发展的交通瓶颈就迎刃而解,基于这样的想法从90年代开始宁波人就构建起自己的大桥梦,梦想在杭州湾上建一座连接宁波和上海的大通道!
我与杭州湾跨海大桥结缘起始16年前的1998年前后,当时杭州湾大桥还处于科研规划论证设计阶段,需要在拟建水域进行勘测,包括海底地形、水文地质条件、潮流潮汐特征等等都需要勘测,为后期的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参加招标的也有我们及相关兄弟勘测单位,从招标书中自己读懂了宁波人的建桥梦,虽然后来没有中标,但因为是家乡建设,是发生在身边的大事,于是有了对跨海大桥建设的最初记忆,开始了自己的大桥梦,从此便留意起大桥建设的相关信息报道。
今年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自己去了宁波市轨道建设指挥部,有幸与总指挥谈起宁波的轨道交通建设,在攀谈中得知,总指挥原来是参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技术及施工负责人,从他神采飞扬的回顾中,从他豪迈而自信的语调中,在他如数家珍地道出大桥建设创下的多个世界第一中,读懂了他对于大桥建设的深深眷恋,读懂了他对于大桥建设成就的赞叹及宁波人工程建设大手笔的自豪,为此,自己也在暗暗庆幸,作为本土的宁波人为家乡有这么一批睿智且勤奋的创业者、领导者感到万分激动,为自己作为宁波人的一员而万分骄傲!于是,有理由相信他们能在宁波的地铁工程建设中取得更大成就和更多作为!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启用,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之后世界上第三长的跨海桥梁。大桥建设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概念,借助“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呈现S形曲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游览性。其中在大桥中南部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命名为“海天一州”,它既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它体现了宁波人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宁波人的生意经!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工程难点在于海上段长度就达32公里,而杭州湾地区又属强潮海区,潮差大、流速急、流向乱、波浪高,且属沉积与冲刷交替分布的海洋环境区,庵东浅滩连绵10公里以上干湿交替,南岸部分区段浅层气发育、富集,地质条件复杂,给总体方案的设计带来了极大难度。设计方案涉及许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项大型专用设备的研制;施工技术方面面临着海上激流区高墩区大吨位箱梁的整体预制、运输及架设,宽滩涂区大吨位箱梁的运输与架设,超长螺旋钢管桩的设计、防腐与沉桩施工等诸多施工关键技术的挑战;在与我们有关的测量监控制方面,因桥梁长度超长,受海洋环境制约,传统测量手段已无法满足施工精度的要求,如何借助新的技术实现快速、高效测量施工是的核心技术问题。
为此,大桥技术施工团队克服了作业点多、战线长、施工组织难度大、工程质量及进度控制难点多等诸多困难,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其施工工艺、技术运用等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许多工程“顽疾”,施工过程科技含量之高、科学评价体系之独,实为国内桥梁界所罕见,为此,也更加理解了作为工程建设负责人会在多年后仍深深眷恋的那份感情至真!
记得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后不久,与宁波市发改委的一名领导交谈时得知,关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命名也有一个小插曲。因为大桥建设主要来自于宁波市政府及相关企业的投入,建设位置的海湾名字又叫杭州湾,实则杭州市对于宁波建设跨海大桥也有许多不同声音,考虑建成后宁波-上海的链接今后不需要绕行与杭州了,会对杭州的经济带来一定影响,所以立项前在省里反对声音里面杭州的呼声最多。按国际惯例,大桥的命名应该以海湾名称命名,但宁波人建设的大桥没有宁波的字眼体现在其中,加之出于对杭州反对声音的考量,也有一部分同志考虑是否可以命名为杭州湾宁波大桥,以体现宁波元素,这种说法一时成了宁波的主流声音。最后,在省里的干预下还是按国际惯例命名,宁波人大气地接受了下来“杭州湾大桥”的命名!
前几天出于工作需要,多次感受了上海建设的东海大桥的魅力,东海大桥长度31公里,短于杭州湾大桥5公里,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如果把洋山深水港区作为一个大码头比喻,东海大桥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引桥。东海大桥于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早于杭州湾大桥三年通车,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它以“东海长虹”为创意理念,宛如描绘在我国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色彩采用白色、浅灰色作为大桥的主色调,体现了桥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由于属于第一座跨海大桥,他的许多科技成果,也在后来开工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等重大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说起为什么会想到写写跨海大桥,其真正的起因在于中央电视台有一档栏目,叫“超级工程”,是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纪录片,该纪录片共5集,前后拍摄一年多,《超级工程》展现了五个重大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自己都在电视节目中或网络上收看过,观后自己被超级工程带来的景象深深震撼着!节目中将那些建筑过程中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场景纳入《超级工程》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使得这部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其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充分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
在片中对《港珠澳大桥》那集特别留意,那是由于海洋工程与自己工作有多重相关的元素在其中,同时,在前年底自己于北京参加了一个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学习班,听到过关于港珠澳大桥海洋环境评价的相关说明,于是便对该大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那是属于未来的海洋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一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设计建设周期约6年。大桥总长接近50公里,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6.7公里,包含离岸人工岛及海底隧道,大桥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他的两个人工岛及海底隧道,在人工岛中将建设景观工程,拟设白海豚观赏区和海上观景平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下载观看,相信其带来的视觉冲击及心灵震撼不会低于科幻电影,这里就不再展开说明了!
根据片中的说明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和隧道设计施工要解决一系列世界级难题,目前港珠澳大桥工程总体进展顺利,相关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它对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进一步融合和发展,为香港长远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都有非常重要的策略性意义。自己非常期待大桥的建成,也会通过相关报道留意他对于工程难点的解决方案,更期望能在大桥建成后去海上观景平台走一走、看一看,去零距离感受大桥给自己带来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相信在几年后的今天,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辛苦遭逢"的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一座平地而起的蜿蜒长龙将呈现在我们面前,从此伶仃洋有大桥与它相伴不再慨叹孤苦零丁,也将人们多年的向往与期盼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