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随笔▏沟通从心开始

2015-09-13 溪流 溪流的海洋人生
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和别人进行着沟通,沟通是相互交流的基础,是别人认识与了解你的开始,从初识到相知到相互欣赏(或相恋),都得从相互沟通开始,所以沟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生活中可能我们用得最多的沟通方式是语言,这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沟通模式,语言与沟通,就如鱼与水的关系,沟通因语言而开始,没有语言,便没有沟通。沟通存在着感情上的交流,无论是喜悦或是憎恶,离开语言这一载体,感情的交流便只能寄托在脉脉含情的眼神交流之中,或者是寄托在简单贫乏的肢体动作当中,那是只有在特定时刻方可以采用的方式。如果人类失去共同的语言,或者不能正确使用语言,那将是悲剧的开始。记得有些朋友到了国外闹出了不少笑话,就是因为语境不同,所以始终无法取得对方的信任,有时甚至产生误会,那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信时代,沟通又多了一种形式,那就是文字表达。朋友圈也好,微信群也罢,多数采用的还是文字表达。当然也有采用微信留言方式的,因为没有相互通活来得直接,也考虑时效性较差,我本人基本不用留言方式。有别于我们曾经的书信年代,微信交流多为碎片化、快餐化,对答方式也更为简洁,尤其在微信群内更是如此,有时一个符号或一个动画表情即可言已达意,倒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体现了科技的力量。流行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书信方式,尽管时效性较差,但本人感觉更能倾诉感情、表达关切,体现个人思想在其中。所谓“鸿雁传情”,只是那纸墨香,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至今仍然唏嘘不已,不说也罢。
  无论是语言或者是文字,都是体现你个人修养的一部分。人与人交往不能从利益开始,而是从相互欣赏开始,因利益走在一起走不远,只有因相互欣赏在一起才能长久。那么如何能够达到相互欣赏呢?人的自我克制与理性沟通是需要的基本素质,说话经过大脑思考会顾及别人的立场与感受,体现你的诚意与关爱,方可赢得对方的信任与欣赏。反之,任性则体现的是你自私的一面,任性之人不会考虑对方心情、不会考虑说话场合、不会经过大脑思考,便会脱口而出,所谓语多必失,若是语不达意,则会适得其反而伤及对方,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任性极具破坏力。很反感酒后在微信群里聊天,因为过量饮酒后更多表现的是你的任性而非理性,会讲出一些平时不会讲或不敢说的话,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可买。
我们与别人交流与沟通的时候,一般来讲,是自己讲的比较多还是让对方讲的多一点比较好?我的回答是应该让对方多讲。因为沟通的主角是对方,只有学会把交流的主角留给对方,才是对对方最好的尊重,才是最好的沟通艺术。既然是让对方多讲,表示大多数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如何倾听,实则倾听是沟通的开始。
  倾听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的第一信条,就是给予对方全然的注意。当有人来到你的办公室和你交谈时,你不应该让任何事务打断你的注意力,如果你是处在拥挤的房间内和人说话,你也会尽量摒除其他事务的干扰,让对方觉得你是唯一的在场者。你应该直视对方,此时即使有只猩猩进来,你或许都不应该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例子,当你正和朋友共进午餐时,看到美女走过,如果此时美女更吸引你的眼球,对方就会觉得受到侮辱,如果对方同属女性就更为如此,此时双方就会失去谈话的语境。既然如此,你必须注视对方,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对方告诉你的话,假如不全神贯注,大家就会都心不在焉,谈话的效果会大大打折。
人建过微信群,或被别人拉进微信群,最大的体会是当别人在倾心沟通过程中,不能随便打扰,发一个毫不相关的帖子或说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活,就如在电视剧中生生植入广告一般,让人厌恶、反感,此时是你破坏了别人说话的语境,有哗众取宠、费力不讨好之感,被质疑的将是你的人格。当然,对于人数群多的微信群,滞后插入回答别人的提问则另当别论。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最不好的习惯是喜欢打断别人说话,不让别人把话说完就打断或插话,交谈者的心理需要就不能满足,对你也就没什么好感,其他旁听者也会产生反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久而久之,会影响你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实则为沟通之大忌。
  微信有着神奇的力量,把许多互不相识的人群牵系在一起,尽管身处异地,却也以好友相称。由于公众平台建设的需要,我本人被加了许多所谓的“熟悉的陌生人”为好友,熟悉是因为彼此在微信中经常交流,陌生是因为素未谋面,所以相互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是沟通,坦诚是基础,尤其对于刚刚认识的朋友来说。由于大千世界的多样性,对初次认识的人有设防之心实属正常,古训告诉我们的也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时,相互沟通最重要的是体现你的诚意,如果互设防火墙,你一定走不进对方的世界。你控制不了别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展现你的坦诚与善意,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于自己平时工作中经营的需要,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人,有内向型的,也有外向型的。内向型的需要你来主导话题,之前所做的功课必不可少,比如事先知道对方喜好什么,有什么特长,喜欢哪类话题,等等,一旦进入了他的世界,沟通就变得容易了。遇到外向型的人你的角色就要调整为一个倾听者,倾听他(她)的感受,偶尔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倾听中打断别人谈话是大忌,尤其是对方属外向型性格的人,学会倾听并产生良性互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忌讳下面三种类型的人:其一是自我表现者,为显示自己知识渊博或人生经历丰富;其二是武断者,对别人所说没有听完整,而急于表态,轻率做出决定,意思是你不用多说了,我知道怎么做;第三种是掩饰者,因为想掩饰什么,故意打断谈话,引入其他话题。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表现欲无可厚非,至少说明你在展示一些东西,希望处于一个积极主动的位置。但一定要掌握一个度,你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不要去剥夺或牺牲对方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尽可能将对方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而不能总让自己做主角,别人做配角。不管如何,学会认识自己,保持平常心,收敛你的虚荣心,全心倾听是非常必要的人际交往方式。
听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它也是一门艺术。在讲台前,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处,在温馨的家庭里,只要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都可以倾听到许多值得我们一生回味的声音。在倾听中,会懂得理解的艰难和重要,在倾听中,会发现自己正在与一个博大的世界对话。是倾听,让彼此的手握得更紧、心灵贴得更近,让我们积累了许多难得的经验,少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是倾听,让一句简单的话语,有了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一下子变得无比地亲切起来,让那些平凡的日子,陡然增添动人的光彩。
  沟通当然还包括肢体语言的沟通,肢体语言包含得内容非常丰富,如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应在微信中为一个动画表情或一个符号。实际上,在我们的声音里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肢体语言,演说时抑扬顿挫表明热情,突然停顿是为了造成悬念,吸引注意力。我们在说每一句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音色去说,什么时候需要抑扬顿挫去说等,都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手势也是肢体语言,柔和的手势表示友好、商量,强硬的手势则意味着:“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脸部表情中微笑表示友善礼貌,皱眉表示怀疑和不满意。眼神姿态中一直盯着对方看,意味着不礼貌,但也可能表示兴趣,寻求支持。生活中语言更擅长沟通的是信息,肢体语言更善于沟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情感。
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对于沟通非常重要,有时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那个效果好想必大家都应该可以看出。尽管都是沟通,但语言的表达不同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所以在亲情中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沟通从心开始”是中国移动的广告语,表明只有用真心、用真诚去传情达意,才能使彼此的交流更为顺畅、更为精彩,每一次心灵的交流和理解,都将打破心与心之间的隔阂,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因此,千万别吝啬你的言语,沟通能让彼此的心更靠近,让友谊更加牢固。倾听则是沟通的开始,是亲近自然的方式,是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朋友的倾诉,会走进朋友的心田,感知朋友的喜怒哀乐,快乐着他的快乐,幸福着他的幸福,分担着他的忧愁,彼此会达到情感的交融。

  那就让我们用心去倾听,在倾听中去感受、去品味、去领悟、去交流,定会领略到极其独特的美妙,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最后,还是回到本篇的题目,让沟通从心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