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随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016-09-15 溪流 溪流的海洋人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里的诗句,是作者在离乡时,为思念远方的亲人及妻子所写。下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表达了作者望月时的思潮起伏,体现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诗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着自己,所用的“生”字,极为生动,展现出 “海上明月同潮生”的意境。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了中秋时节人们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当然,本文不是诗作赏析,只是想借此表达我们对于中秋时节的眷恋,对于团聚的渴望,寥寥几笔倒也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值此中秋佳节到来之际,首先祝福大家中秋快乐!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众所周知,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发生在月圆时刻,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本身也有长有短。记得我们谈及过历法,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转为规律而制定的,所以它与月相对应的很准确。但农历是综合阴历、阳历优点混合而成的,这就难免会有误差。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从一个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平均要经过29天12小时44分钟,这叫一个“朔望月”。记得民间流行一句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如前所述,在“望”时,月、地、日最接近一条直线,月亮也最圆最亮,不过很多时候“望”的具体时间会出现在农历十六甚至十七凌晨。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这样就不难理解“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了。
谈到中秋,在海洋工作者眼里,当然也会联想到潮汐,因为每年最大的天文大潮都发生在中秋时节,钱江潮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把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为海洋潮汐。潮汐是因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太阴潮。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就不难理解太阴潮比太阳潮显著了。在多数的情况下,潮汐运动的平均周期为半天左右,一昼夜内约有两次海面涨落运动,古人常把白天的涨落称为潮,夜间的涨落称为汐,合称为潮汐。产生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上各点距离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所引起的海面升降现象。人们早就认识到太阳、月亮与地球的相对运动是引起海面周期性涨落的根本动因。尽管太空中的其它星体也对地球产生引力作用,但它们使地球变形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牛顿用引力的观点解释海洋潮汐现象,创立了潮汐平衡潮理论。所谓平衡潮就是假定地球表面为等深海水所包围,不考虑海水惯性、粘性、海底摩擦,忽略地球自转偏向力,海水的立即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问题。但它使得许多潮汐现象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后来人们就依据一些非潮汐因素的扰动做了一些订正。具体的潮汐周期性运动与涨落规律研究不是本文想回答的,那是潮汐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中秋时节月亮、太阳、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涨得更高,这是最通俗的解释。当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时高涨。特别是中秋后的两三天,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这时候的潮差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初一、十五涨大潮”的原因。
用海上生明月来做题,是因为这样的体验对于我们海洋工作者来说最为深刻,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特殊日子里。对于多数身处内地的人来说,不能观看到海上生明月的盛景,实则是一大憾事。而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时刻也经历过几次,尽管不能在此时与亲人团聚,但大自然总会对辛勤劳作的人们给予一定的补偿。当然,由于身体与年龄的原因,现在已经不可能亲临现场了,但美好的记忆总是令人刻骨铭心的。进行过海流测验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一般工程要求进行全潮海流观测,即在天文大、中、小潮期间分别进行不小于26小时的流速流向测验,每小时观测一次。参阅前文我们可以知道,天文大潮发生在初一至初三或十五至十七,这就意味着干活遇上节日(包括遇上春节和中秋)的概率也挺大。业主单位委托工程多半对工期要求挺急,领了项目就得去履行,尽管你内心多么不愿意在春节或中秋这样的时分在海上漂泊,但上帝站在对方那里,由不得你辩解,似乎只有月亮懂得你的心。回想起来这样的情景我也曾经历过,工作中你会无暇顾及欣赏天上的明月。中秋的月光映照在海面显得分外清亮,会有助于改善你的工作环境与作业心情,但忙碌中的人们思考的问题不是在这样的时刻思念亲人,而是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好布置的任务,这是实情。只有当静下来站在海中赏月才会发现,原来月是海中明。
中秋是个特殊的日子,中秋之夜,月色皎洁,人们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才会生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等感叹。是啊,每当人们仰望天空,看着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与家人团聚,尤其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而言。而对于身处海上的人们来说,在紧张工作之余,当静静地坐下来就会不由自主地闪出思念之情,但关山阻隔路遥遥,团聚已是奢望,只能寄语明月、寄语清风送去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或许在乐观主义者看来,在海中赏月也有别样的意境。海上的夜格外地宁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只是海洋也是灵动的,伴随着潮汐的起伏会有节奏地传来海浪的拍打声,它仿佛在为明月配乐,也宛如大海母亲在窃窃私语,在安慰着远行的游子们。听,那涛声里传出的灵动的音符仿佛告诉人们,大海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所有的苦难与辛酸,也懂得为辛劳工作的人们唱出赞歌,那是只有颠簸在海中的人们才能接收到的和弦。在海中赏月除了灵动的音符,还有那银色的月光映照在海面所展现的美丽。月色如水般缱倦缠绵,那银色的光芒温柔淑雅,如滴露般倒映在那无边的海面,荡起一阵阵微微的波纹,和着周边美丽的色泽,水乳交融在一起,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此时大海就是一片明镜,照出宛如天仙般的那轮明月,一个更加温柔的倩影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此时当海风轻轻地拂面而过,激起涟漪,明月就会和着涛声在水中翩翩起舞,那是何等的浪漫!每当看到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到苏东坡的著名诗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刻应是今夜无眠。
把思绪拉回到现实,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圆这一概念代表着圆满、完整,它不露锋芒、浑圆饱满的几何特征,使得圆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中秋因为正值月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赞叹与欣赏,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团圆的无限遐想。正是中秋月圆,衬托得人间对于离散更加伤感,所以苏东坡才会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感慨。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人生就行走在四季里。每当中秋时节,夜幕降临,当你从繁杂的工作生活中轻松抬起头来,打量那轮高悬在空中的明月,便会想起“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许多著名的诗句。明月寄托着我们太多难以忘怀的往事,也分解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心灵激荡。海上生明月,海上的明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此时已没有了欢呼也没有了雀跃,只有静静地守候,任月光将身影裁剪,任思念在心头流淌。天涯共此时,虽然那些身在异地的人们无法团聚,但还需记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唯有如此才称得上淡定。最后,再次献上我们的中秋祝福:月是中秋分外明,且把相思遥相寄,中秋节快乐,我的朋友!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投稿,并提供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谢谢! 以上文章为本微信公众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溪流的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号!谢谢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