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测绘百科▏海面地形与深度基准面

2015-11-30 溪流的海洋人生

文/《中国海军百科全书(第二版)》编委会


海面地形
hɑimiɑn dixinɡ

  海面地形(sea surface topography)以大地水准面为参考的海面起伏。分为瞬时海面地形和稳态海面地形,通常特指稳态海面地形,即理想状态的平衡海洋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偏差。动态海面地形则是稳态海面地形和水位变化两部分的叠加,是瞬时海面相对大地水准面的表达。

  稳态海面地形与海流及海洋中温盐分布的水平差异相依存,因此,海面地形数据可用于确定海流类型。海面地形的存在是不同国家或地区高程基准不处于同一等位面的根本原因,因此,确定了海面地形,即可实现全球高程基准的统一。

  若大地水准面选定为全球大地水准面,相对应的海面地形称为全球海面地形,而相对局部或国家高程基准的平均海面起伏为局部海面地形。

  海面地形测量有:

  ①大地精密水准法。以某一站的平均海面作为高程起算的重力等位面,再以精密水准联测其他各站的平均海面高程。联测的高差一般不为零,出现差值的各点所连成的面就是海面地形。

  ②位水准法。海洋水准法的主要方法之一。将大洋深处某一深层(1 000~4 000米)视为海水不流动的等压(位)面,通过测定海水分层温度、计算出平均海面相对于这个等位面的力高。

  ③卫星测高法。传播误差改正和包括潮汐影响、有效波高影响的海面地球物理改正后,可计算出平均海面的大地高,在平均海面高中扣除大地水准面高即得海面地形高度。

深度基准面
shendujizhunmiɑn

  深度基准面(depth datum)水体深度的起算面,一般特指海图深度基准面,即海图上水深注记和由等深线表达的海底地形起算面。

  海面受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在水深测量中,不同时刻所测同一点的水深数据不同,需改正到统一的起算面,即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是在全面考虑舰船航行安全和航道利用率的原则下,根据潮汐特性确定的。在无潮海,一般采用平均海面;在有潮海,各个沿海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深度基准面。

  深度基准面在限定的海域内通过长期潮汐观测和选定的数据模型计算求出,以当地平均海面与国家统一高程基准联测,通常选定在当地多年平均海面下某一距离的位置上(上图中L)。确定深度基准面既要考虑舰船航行的安全,又要考虑航道的利用率,并应位于平均海面以下,接近于最低潮位置的特征潮面。世界沿海国家根据其海域潮汐特性,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来确定L值的大小,因此有各种深度基准面,如理论最低潮面、平均低低潮面、最低低潮面、大潮平均低低潮面、略最低低潮面、平均低潮面、大潮平均低潮面等。中国自1956年起,采用理论最低潮面(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深度基准面。

  在航海应用中如需获取即时实际水深,通常要先查算潮汐表,获取所需时刻的潮高,然后与海图深度值相加,即得该时刻的实际水深。当深度基准面和潮汐高度基准不一致时,则需另加改正数。

■致谢:本文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海军百科全书(第二版)军事海洋环境门类分册》,刊发在《海洋测绘》2015年第5期内。由海司编研部主编,《海洋测绘》编辑部提供,在此万分感谢《海洋测绘》编辑部对我微信公众平台的支持与厚爱!其他公众平台如若想转发本文,请备注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