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洋论坛▏当前国际海洋观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2015-12-21 溪流的海洋人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也在不断增强。对海洋环境及其要素进行系统现场观测,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以便更加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海洋技术为海洋环境及其要素的观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OI 2014 London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洋装备展及海洋技术论坛。三天的论坛中,有12组关于海洋技术及应用等不同主题的研讨会,分组主题报告100余个,探讨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洋观测技术、设备应用、环境保护等的最新技术进展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海洋观测系统,水下定位、通讯,水下自主测量,近岸水文和地球物理调查,石油与天然气,海上安全和可再生等。本次论坛新增加讨论内容:海底取样、水产业和船舶压舱水。

正如OI 2014 London会议主席Ralph Rayner所言:“我们需要传达海洋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以及了解海洋领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需求”。本次论坛会促进海洋技术应用与发展、提高海洋测量、勘探水平,同时,利用这些新的技术,会更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本文主要基于这一海洋技术论坛的主要内容,阐述当今国际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对我国海洋技术应用与发展有一定借鉴。


一、海洋观测技术动向

⒈ 海洋观测系统

目前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海洋观测系统主要有:IOOSOOIEMSONEXOS等。全球性的观测系统,如IOOS是一个建立在现场观测基础之上的多层次业务系统,而OOI是科学网,目的在于获取新知识、创造新技术。OOI关注的是研发,深入了解海洋所需的科学与技术,支持开发新的传感器和观测技术,包括长距离、极端环境下观测能力。IOOS绝不限于现场观测装备,也包括观测数据的规范化、同化、实时输送和管理,以及在现场观测数据基础上的数据模拟和研究分析、实际应用等的多层次系统。

针对海洋观测系统,本次论坛主要讨论:多参数观测平台建设、观测计划评估、深海海底着陆器、数据实时观测、传输能力、海洋能量、海岸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海洋观测网、智能海洋,水下噪声、波浪谱观测,微结构紊流自主测量平台的挑战与机遇,长时间的无人值守的水面观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多传感器剖面—一种新的监测海洋、地质、气象、海洋生物和海洋领域、海水酸度、pHCO2等的观测技术。另外,欧洲的NEXOS观测计划还专门组织两场讨论会,涉及数据、传感器及该观测系统相关的技术问题,如高质量数据获取、数据的有效与及时分析、数据的标准化、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并对不同传感仪器整合、标定、校准,以及数据软件分析系统与专家分析等进行了讨论。

⒉ 水下定位、通讯及自主测量

水下定位、通讯及自主测量包括:三维导航与定位在海底、海底基线测量及应用,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水下半自动导航系统定位与测量,利用自动导航和定位、开启传感器,水下无线通讯、光通讯、微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下声波通讯和传感器网络、水下无线协同通的应用,水下无线仪器和通信系统,利用水下无线通讯解决实际问题;以及ROVAUVUSV技术及应用,遥控水下ROV,全海洋深度的低能耗ROV系统,AUV操作与AUV管线测量,网络与ROV,未来自主UUV网络,水下3D光学和声学3D扫描技术及三维影像技术应用等。


二、资源与环境调查技术

⒈ 近岸水文及地球物理调查

近岸地球物理调查、探测技术实践,如近岸可再生能源的地球物理和地质调查的应用。GIS技术支持下的地球物理观测,GIS与可视化的编辑与处理,先进的地质调查模型(Geo-4D)发展,以及如何提高地球物理勘测和地质调查综合技术,包括海底多样性地形及分类的分析技术,不同地层特征分析,特殊地质现象及体积分析技术、不同地层的声阻抗研究,及UXO风险管理与评估等。

⒉ 石油及天然气

主要讨论在极地恶劣环境下的技术问题。格陵兰岛海域海冰观测、通过空间雷达技术和模型监测冰山运动,从南极测船考察到北极海域的石油平台安全,极地强浪、强风观测及对浮船影响,在强浪和强流场环境下,粗糙度对管线设计标准的影响,冰川管理战略及格陵兰的开发,深水和浅水之间水流交换剖面特征,远洋考察安全和有效花费案例等。

⒊ 海上安全及可再生能源

随着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上安全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也促进了对海上安全设备的需要与发展,如先进的自动海洋安全网络,广阔水域的水下监测与安全,AUV在海洋安全中的应用,测量海洋环境噪声技术等。

快速发展的海洋可再生新能源,为海洋安全、野外观测、仪器设备和维修提供了技术保障。鼓励近岸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技术创新,海洋标准与现代可再生能源,英国近岸可再能源发展趋势及风能利用,风能设备运转及安全,近岸能源工程评估及风险管理等。

⒋ 海底取样、水产业及船泊压舱水

这一部分是本次论坛新增加的内容。海底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取决于海底取样技术的发展。海底,特别是深海取样,对装备和技术要求很高。在海底特殊环境条件下,仪器和设备的设计与生产,以及选择合适的取样设备和方法越来越受到海洋学家的关注。技术的进步,如先进的深海施放设备系统、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及观测网络的实施等,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OI 2014展会后,深海取样又召开了一个专门的研讨会。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了海产品的生产。浮箱水产业的技术要求和工程标准,天然条件下的水产养殖,水产业的装备制造,光学传感器监测海洋水体技术等。多用途近岸海洋观测系统可以为水产业的发展提供另一个平台(共享基础和公共设施)。进一步整合水产业,水产安全和风险管理,共享海洋环境,海洋水产业的挑战与机遇等。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许多国家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其中外来船泊压舱水随意排放,可能引起的物种入侵,引起国际社会,如MEPC的重视。这一环境问题,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进行解决,如空间测量浮游生物技术,压舱水处理系统检测、功能/效率测试,压舱水排放及环境接受能力,船体压舱水的管理、规章与挑战等。


三、结语

三天的研讨会,虽然不能包含海洋观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全部,但至少代表了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最突出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新的计算能力,从而促进海洋装备和技术的发展。多种类型的水下机器人(ROV)、水下自主航行器(AUV)、水面自主航行器(USV)。新增加的海底取样、水产业及压舱水是目前关注的热点技术问题。

本次的展会除了海洋仪器设备公司外,还有不少专业的软件公司、技术服务公司和相关基金支持的推动技术合作的组织或机构。欧洲的NEXOS观测计划,专门组织讨论会,听取不同国家科技人员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观测计划,值得关注与借鉴。同时,也看到我国在海洋观测技术领域的硬件、软件的设计、研发及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在海洋技术装备上,不仅要引进与利用,更重要的是要消化吸收,为我国海洋观测装备研发与创新打好基础,以适应未来建立以自主观测技术为主的国家级海上试验平台建设,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服务。

■文/张文祥,男,1966年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沉积动力学及海洋观测技术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