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论坛▏新编世界地图:历史与科学的交融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2015年12月在海军工程大学组织的“地图海图投影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课件,并于2016年1月应邀赴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作特邀学术报告,报告反响强烈,于是编发出来供大家分享。认识郝晓光研究员是缘于他的竖版世界地图,别人对他的评价是科学狂人,出于好奇就查阅有关资料,得知他在哲学研究方面也有心得,早年曾试图最终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如此看来该同志确实不一般,在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方面和哲学研究方面两个方向上均有建树,体现了他全面的学习与研究能力。自然,在地图海图投影提出“纬线世界地图概念”、“双经双纬概念”和“广义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方法”等理论,进行思想创新、观念创新与文化创新也就可以理解了。其实除了地图,他还能聊好多别的话题,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哲学历史,等等,真正演绎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子角色。在此,必须为郝晓光研究员点赞,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讲座《新编世界地图:历史与科学的交融》于2011年11月和2014年9月分别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和“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讲坛。本讲座得到了郝晓光研究员的授权,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如需转发,请得到他本人的授权,特此说明!
郝晓光和他的竖版世界地图
作者对报告内容的自述:传统世界地图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我国,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然而,传统世界地图适合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却不适合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新编世界地图于本世纪初在我国编制完成,以东西南北四种视角、从经度和纬度两种方向将世界和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观”。现在,新编世界地图已被国家科考项目和国际知名机构采用、原稿已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特别是所提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扩方案”被国家采纳,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新编世界地图正走向社会、走进寻常百姓的万户千家,给人们带来崭新的科学理念,实现着文化创新的光荣使命。
作者简介:郝晓光,1958年5月生于上海,1982年1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测绘专业,理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第13次南极科考队中山站越冬队员,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南北极考察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地学前缘》编委;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图学、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出版著作五部,出版新编世界地图7部,创作“诗配照”60余首,发表论文120余篇。作者的原创性工作主要有:
❶创建“地球正常密度理论”
❷提出并实施“高山区重力油气勘探方法”
❸观测发现“震前扰动现象”
❹创编“新版世界地图”
❺提出北斗卫星系统“北扩方案”被国家采纳
❻提出并实施“中国地图藏南地名补白研究”
❼创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
❽创建“诗配照”新文体
■致谢:在此特别感谢郝晓光研究员对我微信公众平台的支持与厚爱,是您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世界,带来了一场认识和思维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