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体会▏水深测量工作中的分享与交流
作为一个从事海洋测绘工作几十年的老兵,自己在部队工作期间一直负责水深测量的资料检查验收,在体制内与体制外与地方测量单位接触也很多,经历过的大大小小测量项目或工程无数,外业测量或是内业资料处理也从事多年。几十年下来足迹踏遍了我国的东南沿海,现在也正拓展到全国沿海及部分江河湖泊。在这里,把我的实践体会分享给同行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对作业单位或项目业主都有所帮助。
现在的外业测量都用GPS定位,指示屏能实时显示船舶的位置,操船跑线就简单的多了。但即便如此,对有些人来说还是有些困难。对大比例尺测图,如1:1000比例尺或1:500比例尺测图,这类比例尺一般属于施工图阶段的港池、航道及码头前沿,或属于日常水深维护测量,或有些特种项目测量。这类大比例尺测图更考验你航迹控制的水平,关乎水深测图的质量。在外业实施过程中,方位与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这里有几个要素需要关心。
一是方位,在上线前必须记住测线的方位角,以便船只调头上线前就做到心中有数,待船舶上线后及时调整到所需控制的方位角上。二是目标,对于沿岸测量海区,大部分地区都有山、岛屿、锚泊船或灯桩作为目标,跑了一条线以后,你就要记住该测线的大致对准目标物,当然以观测远景目标为好,如果下条线是平行测线就可以参照了。
三是风流,要知道船只在海上航行势必会受到风流的影响,在观测远景目标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学会感知风流对于方位角的影响,不能教条地一条线走到黑,会越跑越偏。四是提前量,要知道GPS显示的船位是过去时而非现在进行时,船舶在高速航行中每秒中都有变化,GPS显示的船位有微小的滞后,也会导致我们的误判,所以操作者在适应后应该学会充分感知船舶舵效,提前做出预判,向左或向右,不能仅凭导航指示屏去作出下一步动作,应该提前感知。
五是学会看罗经,如果是大海茫茫海区,周边没有参照物,就需要学会看罗经了,在事先计算好测线方位角的同时,船舶刚刚上线手忙脚乱正常没关系,要不断试着去调整一下船舵,待稳定后看看实际控制的罗经角度,下条平行测线线就不能再慌慌张张了。六要保持好航向,航迹控制中一旦遇到船只偏航,不要慌,更不宜进行航向大修,建议在保持心态镇定的同时,要慢慢调整航向,在显示船位接近测线前就调整到正常方位,因为大修航向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测线S型行走,船舶左右摇摆不利于平稳保持,后面调整的难度也会加大。
七要学会换线时的旋回半径控制,每条船的旋回半径不同,顶流与顺流时的旋回半径不同,不同船速下旋回半径也不同;第一条线换线时,注意观测本船顶流与顺流的旋回半径,顶流时的旋回半径必然会小于顺流时的旋回半径,也要注意观测正常船速的旋回半径;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作业效率的提高,怎么办?可以采用控制船速方法来调整旋回半径,如果是船型过大造成的,仍达不到你所需的换线半径,则可以采用出了测区后,如果下一条测线在左侧,先反向右舵,待自己感觉可以后再反转左满舵,用此方法来调整旋回半径;如果仍然过大,就只有采用隔一条线上线,再后补相邻测线。
八要学会合理避让,在码头前沿、岛礁周边测量,或在渔网区内部穿越,或有来往船只经过测区时,作为船舶操纵者,要胆大心细;胆大是业主的要求,边边角角必须测到位,这也不行那也不去,测图就不完整;心细是作业安全的要求,不能鲁莽行事,海上距离的目测判断不同与陆地,必须留足余地,首先心态要镇定自若,不能慌乱,并随时留意周边海上环境变化;遇到有来往船只,建议先不要考虑抢先通过,只有确有把握后再加速通过;渔网区穿越测量时,设备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有人在船头配合观底瞭望,由于网绳起落变化在涨落急与平流状态下不同,要随时注意海面下的变化动态,避免设备被网绳纠缠。
其实在外业跑线中,要学会预判,需要你的方位感,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人的一点灵性。有些东西老师可以教,老师教不出来的是人的灵性,就只能自己在实践中勤学苦练了。比如同样的海区,如果测线中部穿越航门,同样的照准方位也会产生变化,因为此处流向与流速改变了,就需要灵活应变,不能教条行事,这些就需要人的灵性。
真实反映海底地形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测量航道、港池、码头前沿而言,那些区域是需要船只靠泊与航行的。如果水深测量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海底地形,会造成浅点遗漏,要是碰巧底质性质是基岩,就会造成船只触礁,追究下来你就是第一责任人,你是需要承担法律后果的。有些单位喜欢网格化,实则是外业跑线的水平太差,有些是船老大跑的,人家又不懂测量,只是在应付而已,你自己有不试图去学习,就只好事后补救了。当然也有喜欢网格化的单位是想偷工减料,节约测量经费,用网格化来应付项目业主方。
对于平坦海区及底质时淤泥质海区,这样的网格化内业处理或许遇到的情况会好一些。对于底质及水深变化复杂海区,遗漏浅点的情况就会成为常态化,那样的话危险就在你身边。平时自己也做些滩涂演变分析的课题,要真正找出滩涂演变的规律,需要的是真实、客观、准确的资料。记得业主提供过我一些单位测量的网格化资料,分析后感觉海区毫无规律可言,上淤下冲是一般航道区域的特点,用了他们的资料就颠覆了这样的规律。如果是采用他们的累积资料,进行年度演变分析,则就一个乱字了得,这样的资料是万万不能采用的。
记得有些测量单位倒不会网格化,但喜欢改数据。测线弯了或超限了,就人为挪动位置,喜欢把测线资料码得整整齐齐,仿佛是尺子卡出来得一样直,或许那只有无人船智能控制才能实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造假。淤泥质海区也就罢了,要是岩礁区依据你的成果设计码头,码头造好了其他单位一测,发现中间还有浅点,底质是岩,就在码头前沿,达不到设计水深要求。因为是人为改动的数据,恰恰码到中间有浅点的位置,就杯具了。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发生过,业主单位连补救的措施都没有,设计单位大叫上当,这样的过错谁能弥补,难道把码头炸了重造?试想,人家下次还敢用你来测量吗?
说句实话,海洋测绘是个良心活,靠偷工减料或欺骗业主,或许你得到了眼前利益,但从长远看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保质保量才能赢得业主的充分信任。是一次性买卖还是长期拥有,关键看你的态度,要知道态度决定一切。平时经常与员工们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多花点钱事小,出了问题事大。或许人一辈子做好事别人记不住,但做一件坏事别人就会记你一辈子,可见测量单位的品牌意识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放松一次。
这个话题可以写很长、很长,这个年龄经历得也多,但必须收笔了,因为再说下去就会得罪有些同行们。如有得罪,就请多包涵,关乎个人性格,这个年龄也难改变自己了。记得在部队资料检查验收期间就经常得罪人,那时可以用对海军事业高度负责的托辞来开脱自己,现在就不能用老套来推脱,只能就此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