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宣!湖南省博物馆正式更名为…

湘微教育 2022-11-25


7月30日上午,湖南博物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湖南省博物馆正式更名湖南博物院。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有关信息同步发布。


会上,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志杰宣读《中共湖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省文化和旅游厅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函》(湘编办函〔2022〕87号),并宣布湖南省博物馆正式更名湖南博物院。


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向社会公布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计划及相关情况。其中,重头戏当属“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多媒体大展”,该展由湖南博物院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主任、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终身教授汪悦进合力打造,计划于2024年推出。该展整合全球性的学术资源、运用最前沿的多媒体技术,将以数字化多媒体剧场的方式向世人呈现。围绕该展,还将推出线下沉浸式多媒体剧场、国际学术研究平台、马王堆线上展览、马王堆VR版体验剧场等,并出版马王堆汉墓发掘50周年图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马王堆“元宇宙”,使得全球观众都能参与到此次盛事之中。


据介绍,从今年至2024年,湖南博物院拟结合科研、保护、展示、教育、传播、文创等多个业务板块,围绕服饰、音乐、医学、艺术等多个专题,与学校、研究机构、媒体、企业等多方机构通力合作,在院内外、国内外、线上+线下举办马王堆汉墓发现发掘五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旨在向全世界展示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以来获得的多元成果,提升马王堆汉墓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以期掀起马王堆汉墓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热潮和跨学科、跨机构的合作。同时,以此为契机,搭建以湖南博物院为平台的“汉文化博物馆联盟”“汉风文化博物馆教育联盟”,打造汉文化研究、传播的共同体。




湖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

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

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

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T形帛画

T形帛画的整个画面呈“T”形,上宽下窄,通长205厘米,顶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用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成。中间是一长条整幅的绢,长条上部两侧,则用对开的三分之一长度的绢缝合。帛画的顶端横裹着一根竹竿,画在单层上,上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都挂着用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总带。



1972年4月25日晚上,发掘人员在第四层内棺盖上,发现了一幅T形彩绘帛画,帛画色彩绚丽,内容丰富。从北京请来的王予专家连说此帛画价值连城。2000多年前的帛画,已经没有韧性,既不能卷起,又不能折叠,帛画的画幅大,要完整地揭取,难度较大。最后经过研究,还是将外层的朱漆棺盖盖好,到第二天再动手取起。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时期文物,长31、宽22.5厘米,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人物龙凤帛画构图简洁而意境深远。画面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绘一龙一凤,凤引颈昂首、展翅向上,作奋爪迈进之态;龙头生双角、身躯蜿蜒,呈腾跃飞升之势;中层绘一高髻细腰、广袖长裙、合掌侧身而立的贵族女子,当为墓主人形象;下层绘一弯月状物或以为是引魂升天的独木灵舟。


帛画绘画以白描为主,间以单色平涂,其线条流畅舒展,形象勾勒形神兼备,尤其是龙、凤的动态渲染和人物的静态刻画,形成一驰一张的鲜明对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是中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物肖像画之一。


素纱襌衣

曲裾素纱禅衣,西汉早期文物,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椁室西边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内随葬了软侯夫人辛追生前所喜爱的时装,其中2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禅衣特别引人注目。其衣料为轻薄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经测算,其用纱料约2.6平方米,如果除去较厚重的用作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每平方米衣料重仅12-13克。


兰亭序

现藏湖南博物院的这卷原托名为褚遂良所书《兰亭序》,正文质地为绢本,黄褐色,亦称“黄绢本”,其纵24.5厘米、横65.6厘米。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太清晰。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书“墨宝”二字(残存)。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藏印甚多。卷尾依次有明代许初,清代王澍、贺天钧、唐宇肩、顾莼、梁章钜、梁同书、孙星衍、石韫玉、李佐贤、韩崇诸跋。



因这卷唐摹《兰亭序》所用的是绢本,有些纸上的效果不易体现出来。再加上年代的久远,绢色陈旧泛褐,使之与当时的艺术效果有了距离。但主要的笔意、字形仍然保存了下来,尤其是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都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还有点画的肥瘦、牵丝的联系,都明白地使人看到书写时行笔的轻重、徐疾 。


辛追

辛追(约前217年~前168年),生于秦始皇五年(前217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育有一子利豨;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享年50岁。


于1972年出土于原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 。


大禾人面纹方鼎

商代晚期文物,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通高38.5厘米,约1958-1959年于宁乡县(今宁乡市)黄材镇胜溪村出土。



大禾人面纹方鼎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


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




在这里还能感受科技和历史的碰撞

你是否在参观时有过这样的困惑

↓↓↓

文物的背面、内部长什么样?

这些文物之间有什么关联?

文物背后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戴上AR眼镜

这些问题全部解决

让你全方位赏析文物之精美

畅游历史之浩瀚

来一场身临其境的参观旅程


AR眼镜导览的内容创作团队由湖南博物院专家、教育人员组成,既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又深入一线,了解观众的需求。不论是商周时期神秘厚重的青铜时代,还是宋代文人的茶间闲趣,或是激荡在湖湘士人心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都能在AR眼镜导览中体验和感受。



不同年龄的受众群体对导赏的形式、内容的需求不同。湖南博物院的AR眼镜中特别设计了针对成人和青少年的不同版本内容。成年人理解能力更强、知识更广博,因此AR眼镜中针对成年人的内容更有深度、广度;青少年钟爱活泼的形式,因此在内容呈现上多用三维动画、手绘卡通、儿童配音等。不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不论是“深度游”还是“打卡”,都可以戴上AR眼镜,体验一场文化和娱乐的盛宴!



检票入馆后

在湖南博物院一楼大厅

左侧咨询台

即可扫码租借AR




天气虽热

但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因参观人数太多了

不少网友没能预约到门票



别急别急

为满足广大游客需求

近日

湖南博物院发布

关于上调预约参观人数的公告







湖南博物院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2022年法定节假日期间开放及闭馆安排:


● 端午节

开放日:6月3日—5日,闭馆日:6月6日(星期一)


● 中秋节

开放日:9月10日—12日,闭馆日:9月13日(星期二)


● 国庆节

开放日:10月1日—7日,闭馆日:10月8日(星期六)


温馨提示:观展期间请全程佩戴好口罩。

湖南博物院

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


心动不如行动

赶紧去打卡吧!

往期精彩回顾



湖南这些地方公开招聘教师200多名,来报名!

来源:综合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政法频道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