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度高考,40年前他终于收到录取通知书!要带马列、毛选、粮油副食品关系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19-12-11


还记得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心情吗?


昨天,日报君发出征集令

收获了不少投稿

市民田家鹏就记得

高考结束、填完志愿后的那段日子里

每日都在焦灼等待

当拿到写有自己名字的信件时

“心都要跳出来了!”



盼到录取通知书时“心都快跳出来了”


1979年9月上旬,17岁的田家鹏拿到写有自己名字的信件后,拔腿就从邮电所往家里跑。


在四川金鸡乡(现已与黄龙乡合并为金鸡镇,归属重庆)那条脚程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上,怀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少年一路狂奔,沿路洒下的都是他激动的心情。


从忠县(原四川省忠县、现归属于重庆市)开往金鸡乡的大客车,每天只有一班。每每看见乡邮员从客车上扛下一大袋信件,田家鹏的心中就会多几分紧张和期待。


高中毕业后,年仅15岁的他回到家中,跟着父亲在田间劳动。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田家鹏奔赴考场,却未能如愿;隔年再战,与录取线差了40分;1979年,三上考场的他终于交出圆满答卷,考取本科。


填完志愿后,田家鹏开始天天盼着录取通知书来——从家往返邮电所有三十华里(即15公里)山路,每天早晨,田家鹏便会走两个多小时,去等通知书来。有时,遇上雨天,他还得打赤脚。



“有我的信吗?”看见乡邮员打开邮政专用袋,清点各种信件、邮件,田家鹏总不忘凑上前,问一句。就这样日复一日,忘记了有多长时间,终于有一天,惊喜从天而降。


“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田家鹏回忆说,当乡邮员喊他拿私章去盖的时候,他激动得手在发抖。录取通知书都是挂号信,取信要私章。取到信,他转身就往家里跑。



母亲为他做千层底布鞋父亲专门送他上学


这封信件,不仅透露着青葱少年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也是对父亲操劳的最好报答。


“那时候,家里拿不出一块钱买复习材料,我只能手抄。”田家鹏说,自己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参与务农能为家里减轻负担,但父母还是将儿子的心愿默默看在眼里,四处奔走,为他寻觅能为高考做补习的学校。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父亲还忍着脚痛,带他办理户籍、粮籍等手续。


离家前,双亲还特地请人弹棉花,做了一床红色碎花被面的新棉被,连同两身新衣服、几双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一同塞进行李袋。


网络图片


令他终生难忘的是,爱子心切的父亲,坚持放下家里繁重的农活送他去上学。但到了重庆之后,在朝天门码头将儿子交给学校新生接待站的工作人员后,就默默离开了。


回忆起父亲送自己上学,而后转身离开的场景,田家鹏说,他可能是怕自己过于简朴的衣着影响儿子,也可能觉得,儿子是时候长大了——虽然当时的自己才17岁,但离开父母,便也意味着要学会独立。


入学报到时,通知书被学校收走了,但“新生入学注意事项”被他保留下来。这份文件上,不仅有距今40年的时代印记——新生上学不但要带上马列和毛选,还要带户口和粮、油、副食品关系。



大学毕业后,田家鹏被分配到福建工作,就把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交给父亲保管。没想到,父亲将这些旧物一直珍藏着。2016年,父亲去世后,哥哥从父亲的遗物中找到这些旧物,托弟弟带来厦门。


于是,这份折痕明显、破了一个小洞的“西南师范学院新生入学注意事项”才又回到了田家鹏手中。




看完了这个感人的录取通知书故事

您是否也想聊聊自己的经历?


征集令


晒出您的录取通知书

讲讲背后的故事吧!

准大学生,现在的、曾经的大学生

都欢迎参与

本报新媒体各平台将开辟专题进行报道


☛ 参与办法:


1.拨打厦门日报热线968820。


2.给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送留言。


3.私信厦门日报官方微博。


4.下载“潮前智媒”App,进入相关专题参与互动。


扫描二维码下载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一键get最潮新闻&服务▼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罗子泓 实习生:叶琰 

编辑:施璐玮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胡昌升率队赴杭州考察招商:让企业在厦门扎根创业安心创富 我们乐当贴心的“店小二”

5号台风要来?福建可能是登陆影响区!今年首个高温日就在……

《习近平在厦门》采访实录(一)|“近平同志来厦门是要‘立志做大事’”

标星+置顶厦门日报

一秒找到日报君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