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厦门基层一线的蹲点报道!火速来看→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2-05-13


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

近日

“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八闽行”

蹲点主题采访活动

正火热开展

记者们已经先后走进

集美区、湖里区、思明区


根据省委宣传部统一安排,“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八闽行”蹲点主题采访活动火热开展,市委宣传部近日组织记者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集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新闻报道,用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事例、生动语言,反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展现我市各部门特别是基层一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任务,立足职能职责,积极谋划举措,推动省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的鲜活场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厦门日报推出专栏



一起来看看

采访团都去了哪儿

风景更美了钱袋子更鼓了

1月24日

“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八闽行”

蹲点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

来到集美区灌口镇李林村

实地探访乡村振兴进展、挖掘基层故事



01
“臭河沟”变生态景观动线

“以前许溪可不像现在这么干净,农业养殖污染、生活污水让溪流水质变差,岸边则是杂草丛生,大人都嘱咐小孩子不要靠近。”一位李林村民说。

  

这几年,经过流域整治和村庄污水治理,许溪的水质有所好转。2020年11月开工的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项目,进一步对河道及沿岸进行整治提升、生态系统修复,让昔日的“臭河沟”真正变成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景观动线。


  

“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项目治理河道总长度4.83公里,建设湿地17万平方米,串联灌口和后溪两个镇、4个行政村近20个自然村。”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代建事业二部水利工程高级工程师查智全介绍 ,项目通过清淤疏浚、修筑堤岸、修建水闸,进一步改善水质、营造景观、完善水利条件。沿河岸贯通打造休闲健身步道,为周边村民休闲、锻炼提供好去处。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许溪和李林村的蜕变历程,正是保护绿水青山、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02
商场租金变成村民收入

家门口的风景越来越美,村民“钱袋子”也越来越鼓——这几年,日子越过越好的李林村人,成为别村“羡慕的对象”。

  

上个月开业的灌口万达广场,就是旁人羡慕的原因之一。灌口万达广场又叫三李城商业中心,是本地国企集美城发与三社村、李林村合作开发的全市首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总用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于2021年12月18日开业。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三社、李林的村民不用投一分钱就可以领到租金收入,稳当“包租婆”。


灌口万达广场生意红火,带来租金和就业机会,让李林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三李城开业以来,每天平均客流量达到3.5万人次,日均营业额将近200万元,生意红红火火。”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招商部经理张建炀说。

  

该项目的建成,不仅补齐了灌口商业短板、填补灌口片区中高端商业的空白,还带动了灌口镇周边经济良性发展,促进农村拓宽经济多元化发展渠道,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这是我们村第一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灌口镇李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永健说,根据合同,项目前三年能给李林村带来100万元到300万元的租金收入,之后每年租金收入将涨到600万元,随着年限增加还有一定的上浮空间。算下来,在培育期过后,村民每人每年至少可领到1000多元的分红。


声音




灌口镇李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永健:以前灌口人购物要跑到集美、杏林城区或者岛内,现在有了三李城,附近居民休闲购物方便许多,而且村民还可以就近来这里上班。三李城作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让村民不出一分钱就可享受分红,更是让大家开心不已。


李林村新住户刘兴苗:我是江西人,2019年因为工作搬来这里。我平时喜欢跑步,刚来的时候,许溪河道还不够整洁,现在,许溪环境越来越好,我常和同事、朋友一起来这里跑步,周边村民来休闲锻炼的也越来越多。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给养”




乡村振兴不仅包括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更包括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在李林村采访过程中,一个由村民自建房打造而成的“公益图书馆”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图书馆的馆长蔡妙香是李林村人,两年前,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她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一个面向全村尤其是孩子免费开放的图书馆,为的是能让村庄多一些“书香”和人文气息,让更多孩子爱上阅读,并唤起人们对城中村孩子的关注。

 

李林村公益图书馆

 

“我们村外来人口很多,以前这些外来工子女放学后没地方去,现在很多孩子喜欢来这里看书、写作业。”蔡妙香说,虽然运营一个公益图书馆有诸多困难,但看到许多孩子通过这个小小的图书馆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些都让她欣喜不已。

  

通过一天的走访,一个多面、立体的李林村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富起来、美起来的同时,特区新农村还呼唤更多的精神、文化“给养”,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心诚情至共绘两岸融合发展新画卷


1月25日

“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八闽行”

蹲点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湖里区

感受特区发祥地

如何全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

”第一家园“第一站”贡献力量



1.
文化融合 用心用情留住台胞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说的便是惠安石雕。2021年,位于湖里区的惠和石文化园申报的非遗项目“惠和影雕”,荣升为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独特的非遗技艺让一块块顽石唱出了“艺术之歌”,也将湖里区的独特文化魅力传达给更多人。


媒体记者参观惠和石影雕。

  

就在今年年初,湖里区惠和石文化园荣获“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称号。多年来,惠和石文化园在两岸交流中,以“非遗·民俗”为载体,以民俗非遗体验、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为亮点,为两岸民众架起友谊金桥,共同做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共同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先后荣获“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等荣誉称号,已成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靓丽名片。

  

惠和石文化园园长张小珍告诉记者,园区去年克服疫情影响,举办近10场线上大型两岸交流活动,线下参与受众达2万人次,网络触达人群约320万人次,有近20位台湾人士参与交流工作。“我们计划常态化开展两岸交流题材主题影雕创作、两岸共同研发设计文创产品等活动,为增进两地同胞亲情和福祉作出积极贡献。”张小珍说。

  

惠和石文化园让更多台胞“了解湖里”,殿前街道兴隆社区则希望让更多台胞“爱上湖里”。走进这个我市唯一对台服务试点社区,台胞熊麒正在为居民手写新春祝福。近几年,社区在全省率先聘请台胞熊麒担任社区主任助理,通过他将台湾社区治理的好理念、好做法引进来,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台胞为社区、小区发展献策献力。

  

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兴隆社区不断涌现新亮点、上演新故事,凝聚起“两岸一家亲、融合建兴隆”的强大合力。社区首创“五个一”工作机制,在大陆首聘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设立专门台胞服务窗口、成立社区发展理事会、打造“四合院”两岸同胞文化活动阵地、成立大陆首个以台胞个人命名的“熊麒个人调解工作室”,真正让台胞安家厦门、融入厦门、爱上厦门。


兴隆社区的台胞绿色通道。


2.
创业兴业 台青“登陆”首选之地

特区发祥地湖里,不仅是台胞的宜居之地,更是台青、台企的创业兴业福地。目前,湖里区有3000多名台商、700余名台青创业者,他们青睐湖里,在这里逐梦,也见证了湖里的飞速发展。

  

益力康(中国)集团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益生菌与酵素为一体的生物科技企业。总部位于厦门市湖里创新园金海湾财富中心,在台湾、厦门均有益生菌与酵素研发中心及从事发酵生产加工益生菌与酵素的工厂。公司2008年落地厦门,并于2013年入驻湖里创新园。


益力康集团座谈。

  

董事长宋茂清对记者坦言,当时了解到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有一些先行先试的做法,政策比较灵活,对台商台胞友好,于是选择了厦门。“几年来,湖里区的政务服务都是‘保姆式’的。相关部门会主动把政策‘送上门’,指导我们怎么申办、享受这些优惠,而且很多事可以网上办,政策的兑现比我想象的更快、更方便。”

  

优质的营商环境、两岸融合的温馨家园,这便是广大台商台胞选择湖里、爱上湖里的理由。在由湖里区台港澳办引进、位于灿坤文创园的汇元台青创业基地,一进门就能看到“欢迎您回家”的温馨字样。这里积极为台湾青年创业者提供场地与空间的免租优惠措施,更致力于推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计划。在各级政府的扶持鼓励下,短短的6个月时间基地入驻企业已超62家,助力湖里成为众多台商、台青来大陆发展的首选之地。


兴隆社区学习党代会精神会议。

声音:




厦门惠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雅华: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从父辈就传承至今的理念,注重两岸“手艺人”互动,将之视作两岸文化交流、融合、沟通的重要桥梁。我将坚守非遗传承阵地,为湖里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台青王冠欣:3个多月前我从台湾高雄来到厦门寻找发展机会,是汇元台青创业基地给我提供了指引,让我有了在大陆发展的底气和信心。在厦门湖里,我相信我能够把握好发展机会,不断提升自己。

 


记者手记:

两岸一家亲 “家”的经营是关键




“就像在自己家一样”——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创业兴业的台商,还是矢志打拼的台青、定居于此的台胞,都经常用这句话形容在厦门湖里的生活。

  

“家”是一种氛围感。湖里区是厦门最早出台扶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政策的城区,自2016年起,一直致力于打造台青就业创业的乐土。通过持续落细落实各级惠台政策,湖里区始终坚定支持台青就业创业实习,用心用情服务台商,建立台胞参与社区治理长效机制。

  

“家”更是一种人情味。“在湖里经商不怕没朋友”,在湖里区委台港澳办的促成下,一批台商、台青在台胞圈子传经送宝,留下湖里经商、创业、生活的经验,逐渐形成“来了有人带、不懂有人问”的“传帮带”氛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获得者、湖里区委台港澳办副主任(主持工作)方旭明,更是时刻“急台胞之所急,想台胞之所想”,是台胞中有口皆碑的“方大哥”。

  

于是,每一位认可湖里环境的台商、台胞、台青,都能体会到“家人”般的归属感,都愿意像“亲人”一样在这里工作、生活。也许,这就是“两岸一家亲”的真实写照吧。



  

打造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1月26日

“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八闽行”

蹲点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

来到思明区莲前街道东坪山

采访团各路记者感受

高素质高颜值城市生态公园美景的同时

深入了解这里推进乡村振兴

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01

生态文明

建成全省首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虽然正式开放还不满一周,但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一期,已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打卡体验。


记者们行走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一期上。

  

步道建设单位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项目经理杨建锋介绍:“我们今天体验的林海线一期,起于五缘湾,终于东山水库,全长约17.9公里,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和慢行交通系统相结合的户外休闲空间,倡导大家‘绿色低碳出行,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共赏厦门生态宜居之美’。”

  

一个个低碳绿色发展的剪影,拼接起东坪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别致蓝图。当天的采访活动中,当各路记者走进山屿悦度假民宿,立即被随处可见的“低碳”吸引——屋内的墙面使用了生态稻草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外墙的装饰也就地取材,将原有民房的建筑条石和闲置老木头重复利用,这样既节省了运输成本,也缓解了建筑垃圾的碳排放难题。


各路记者在山屿悦度假民宿前采访。

  

据悉,2020年,东坪山片区建成全省首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未来,东坪山片区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在低碳主题景区、低碳展馆、低碳停车场、空中步道、碳汇提升等方面继续发力,巩固提升近零碳排放建设的成效。

  

02

乡村振兴

“一房二路三村庄”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进郑成功东坪弈棋园,松石相依中,“郑成功弈棋”雕塑静立园中。攀上雕塑旁聚贤亭,观山观城,举目皆是盎然美景。


记者们走进郑成功东坪弈棋园,从园内往山下看,就是东坪山生态村庄。

  

“201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东坪山片区违法建设整治行动。按照打造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的定位,明确了‘一房、二路、三村庄,景区建成大家好’的发展提升思路。”莲前街道东坪山一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林介绍。

  

“一房”,即提前搬迁安置,至今完成两批次提前搬迁安置工作;“二路”,即道路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共改造提升3条主道路,新建一条绕村路,新增道路污水主管4.5公里,开通东坪山客运专线一条。目前还规划了30多条支线路网,还计划将景区步游道与主道路、南北向山海步道衔接。“三村庄”,则是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污水截污纳管、村庄房屋立面改造、村庄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均被纳入其中。

  

陈林开心地告诉记者,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上报国家林草局的《详规》已批复,其中游览设施建设用地有17万平方米。后续将根据规划,有序释放资源,推动景区项目落地。


  

声音:




山屿悦度假民宿管家 彭丽芳:作为东坪山原住民,我见证了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东坪山客运专线,解决了我们的出行难题。外立面改造让东坪山社焕然一新。旅游配套为居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我相信东坪山的未来会更好!


东坪山社居民 傅维勇:我在东坪山生活了70年,现在我就像住在花园里一样。我和很多老伙伴当起护林员、绿化工、垃圾捡拾员,不仅每月有一笔收入可以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做的每一点小事,都让东坪山变得更美好。

  


记者手记:

发自内心的笑容最动人



此次采访,最触动我的是那些发自内心的笑容——

  

开心的笑容洋溢在来东坪山游玩的游客脸上。东坪山改造为全省推广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提供“厦门样板”。游客们在“城市绿肺”中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感叹在城市中心就能找到这样一个休闲健身的绝佳去处。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东坪山原住民的脸上。短短两年,他们的家园路更宽了、山更绿了、景也更美了,几十年来没有路灯、没有公交、污水横流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据悉,居民们在莲前街道牵头引导下,已成立西林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东坪山片区发展提升工作,让当地居民享受片区发展红利。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应洁 王玉婷 叶舒扬 摄影:黄晓珍 林铭鸿 张江毅 通讯员:陈瑜瑾 

编辑:卢婷雯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重要提醒!大年初一,厦门岛内这些道路有交通调整!

本土新增“37+3”,在这些地方!厦门疾控提醒:非必要不聚集

厦门2200套保障性租赁房将启动意向登记!谁能申请?速看→→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扫描二维码下载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一键get最潮新闻&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