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姐,我想和你说谢谢!”失联40多年,河北老人想找到厦门的她……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3-01-12



“我想找一位名叫林秋霞的人,她曾在我吃不饱饭的时候给予我帮助……”




日前
河北老人刘志平
通过厦门的朋友联系本报
并发来一条寻人求助
  



刘志平告诉记者,林秋霞是他的“师姐”,两人在河北承德共事过六七年时间。1977年,林秋霞调动来厦工作,他们自此失去联系。虽已过去四十多年,但刘志平一直记着林秋霞的善良与淳朴,“我想借助媒体的力量找到师姐,向她当面道谢。”





到底怎么回事呢?
要从粮票说起——




刘志平今年68岁,是河北承德人。20世纪70年代初,刘志平和林秋霞同批进入当时的承德石油机械厂,在同一车间工作,林秋霞比刘志平大3岁,刘志平就亲切地称呼她“师姐”。“她操着南方口音,在一群北方同事中比较突出。”刘志平回忆道。


林秋霞(右)与同事在一起。






不过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还是林秋霞为人处事的善良大度

刘志平说,那个年代,副食品少,居民需凭票购粮——每人每月的定量为25斤,有时候28斤;此外,石油机械厂还会配发每人每月约10斤的工种粮票。“不至于挨饿。但对于我们这些饭量大、常干重体力活且还在长身体的年轻小伙来说,着实难以填饱肚子。”刘志平说。  林秋霞发现了这一情况。一次,她和刘志平在车间相遇。她掏出口袋里刚领来的工种粮票问对方:“你粮食够吃吗?”刘志平不太好意思,答得吞吞吐吐,“还行吧……”或许是看出了刘志平的犹豫,林秋霞把粮票往他手里一塞,“一个月二十几斤的粮食,我够吃啦。我在承德没有亲人,工种粮票用不上,你别不好意思,拿去吧!” 手里攥着粮票,一股暖意涌上刘志平心头。“那时,吃饱饭是头等大事。师姐给的粮票,不仅让我吃饱饭,还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谊。”刘志平说,林秋霞与其他同事相处友好、不斤斤计较等细节,也令他颇为敬重。  往后四五年间,林秋霞几乎每个月都会把工种粮票匀给刘志平用。不善言辞的刘志平无以回报,只好在工作时帮师姐拎些东西、做些重活。退休后,刘志平常感慨于那段时光,“我把当时的生活状况、师姐帮助我的故事说给闺女听,她也深受感动。”



温暖的故事在1977年被画上休止符——
自林秋霞从河北调动来厦后
刘志平就失去了和她的联系
近几个月
他尝试着向同事们打听林秋霞的消息
但收获不大
  
“师姐刚去厦门那会儿,还有人给她打过电话。可以确定的是,她的爱人姓郑,她曾在一家卖糖果的副食品店工作。”刘志平说。遗憾的是,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加之河北与福建的距离远,大家与林秋霞的联系渐渐变少,如今都没有林秋霞的电话或住址。  “我掌握的信息比较零碎。这几十年来,单位改制、城市发展等因素也会加大寻人的难度。”刘志平说。尽管如此,他还是给记者发来了自己及师姐年轻时的照片。“如果她能看到报纸,一定能认出我!”刘志平说,希望借助媒体和市民朋友的力量找到林秋霞,他也期待着来厦和老朋友会面,亲口向她道一声“谢谢”。

刘志平年轻时的照片。






厦门的小伙伴
若您认识林秋霞
请联系我们





寻人


  • 林秋霞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当时的承德石油机械厂工作  

  • 1977年调动来厦,曾在一家卖糖果的副食店工作  

  • 今年71岁,她的爱人姓郑

  

若您认识林秋霞,或有与她相关的线索,可通过本报热线968820、“厦门日报”微博、“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等留言。本报将对刘志平寻人的故事持续关注。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罗子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卢婷雯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厦门疾控最新提醒!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回应!关于当前疫情、低风险区出行……

今天16时20分,来了!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