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已报告10多万例!输入性风险持续增加!厦门疾控提醒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3-08-28


据厦门疾控最新提醒:

2023年以来,截至目前

秘鲁已报告超过7.3万例登革热病例

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分别已报告登革热病例3万多例

泰国、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国家

也常有登革热疫情发生


我市的登革热输入性风险持续增加

随着气温回升

我市蚊虫密度也将随之增加

一旦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生

很可能会引起本地传播



手足口病


如果您去过或要去登革热流行区,如何预防登革热? 


★穿长袖衣裤, 尽量选择浅色衣物,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 避免被蚊虫叮咬;

★使用纱门、纱窗,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注意,哪怕是高档酒店,也要注意室内灭蚊;

★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

★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登革热疫区旅行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健疾控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预防登革热,首先生活环境要清除蚊虫孳生地!


★清除可能蓄积有蚊幼虫孳生的各种水体,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妥善处置废旧轮胎,翻盆倒罐,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加盖防蚊;

★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

★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

★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理疏通。





厦门疾控同时提醒

根据我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

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

经专家会商评估

预计2023年6月份

厦门市民还需注意以下几种疾病



特别关注的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我国新冠疫情在今年2月份平稳转段以后,进入局部零星散发态势,当前疫情处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


专家研判,在接下来这段时间,疫情整体形势平稳可控,但由XBB系列变异株引起的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预防感染仍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


对此提醒大家:共同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吧!


坚持良好卫生习惯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关于印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对于佩戴口罩的不同场景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引。请您结合场景和自身情况,坚持科学合理佩戴口罩。同时,继续保持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遮掩口鼻这些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特别提醒:不强制戴口罩≠不需要戴口罩!戴口罩一直都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简单高效的措施。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根据自身状况适度运动,将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机体免疫力,有效抵御病毒感染。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每日关注自身健康,尤其要关注家中老人和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可先行抗原检测,居家隔离休息,不要带病上学上班。必要时,应及时就医。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根据《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要求,建议相关目标人群,尽早完成疫苗接种,全面筑牢免疫屏障。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均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和咽部疱疹;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大多以轻症病例为主,但极少数病例会出现病情加重转为重症病例甚至死亡病例。


根据我市常年的疾病监测数据提示

近期我市手足口病

和疱疹性咽峡炎进入发病高峰

家长近期应特别关注儿童健康

做好预防工作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勤洗手。家长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帮孩子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勤晾晒


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晒衣被。


勤清洗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勤通风


居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注意隔离


如果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请居家隔离休息,不要带病上学。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恙虫病


手足口病

恙虫病是人体被携带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发生,本病潜伏期约6-21天左右(平均10-12天),往往起病急,临床特征为发热、虫咬溃疡或焦痂、皮疹及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因心肺肾衰竭而危及生命。


恙虫病的流行季节是夏秋季

随着夏季来临,雨水增多

我市恙虫病进入多发季节


恙螨多孳生于温暖潮湿的草地或矮丛灌木,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恙螨叮咬。如何避免恙螨叮咬?建议可以这样做:


①雨后初晴天气不要到溪沟边草地上坐卧休息,在草地活动最好穿长裤并使用驱避剂;

②野外工作时要扎紧衣裤口,于衣领、袖口和裤脚上涂驱避剂,工作结束后仔细检查身体是否有恙螨或虫子的叮咬痕迹,特别是腋窝、腹股沟等隐蔽部位;

③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家庭种植的绿植需定期驱虫;

④在鼠类经常活动区域及恙螨孳生地可预防使用化学药物杀灭;


✦提醒:如有野外活动史,身体出现不适,要检查身体是否有虫子咬伤结痂,并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重点预防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在夏秋季高发,尤其5-10月发生较多,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①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②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

③食品需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尽量现吃现做;

④食品加工时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剩食需及时放冰箱,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重复加热不超过一次;

⑤工厂等集体单位需加强食品、饮用水、环境和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健康体检等卫生管理。

毒蘑菇中毒:


外出郊游切勿胡乱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毒蘑菇中毒。毒蘑菇又叫毒蕈,危害大,中毒症状表现多样,有胃肠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溶血症状、肝肾损害和类光过敏症状,其中以脏器损害最为凶险,死亡率高。如有发生误食毒蘑菇中毒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刺激口咽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

贝类毒素中毒: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沿海海域时有发生,在东海海区,主要发生在5—7月份。赤潮毒素是由一类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是当今发现的毒性最大的天然有机毒物。贝类摄食有毒赤潮生物,在体内累积赤潮毒素,当人们食用含有这类毒素的贝类海产品时会出现中毒现象,所以赤潮毒素通常也被称为“贝毒”。


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当发生有毒赤潮时,禁止在赤潮海域游泳、戏水和捕捞;到正规市场购买经检验合格的海产品,如有误食污染海产品而发生中毒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


重点预防伤害青少年暴力:


青少年人群的心理不及成年人成熟,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易出现情绪低落,面对学业压力、情感伤害时又欠缺较成熟的情绪调节能力,这些都是青少年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容易引发情绪反常的原因。预防要点:


★调整期望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正确认识自己,有平和的心态,定合理的目标,尽自己的努力就可以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认识自己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找可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利弊,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制定计划,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缓解压力适当锻炼:要认识到压力的来源及其危害,并釆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压力,例如改变周围环境或生活方式,或者其他适当的放松方法。如适当体育运动的锻炼,可以有效减轻学习压力,增强自信心。


★正确对待考试:考试分数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命试题总量和难度、教师的教学及自己的复习程度等。另外,分数高也不能盲目乐观,最好是把考试作为一次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不是一考定“终生”。


★发展良好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并做好情绪管理,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缓解消极情绪,既不危害健康,也避免影响他人。

动物伤:


夏季闷热的天气,容易使犬科、猫科动物烦躁、易怒,人们衣着单薄,体表裸露的皮肤面积较多,更易被抓伤咬伤。


对家庭饲养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管理好流浪动物。家中饲养宠物的家庭,在孩子们没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时候,我们要警惕宠物与孩子单独相处发生意外。我们要了解小动物的喜怒哀乐,在其喜乐时跟它玩耍,在其狂躁时避免近距离接触,了解它们的习性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避免动物致伤。




来源:厦门疾控


“我爸是人大代表”,警方通报!

一个月115起警情!千万别惹它!

这位厦门小学生找到了!他的快乐会传染!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