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厦门62岁男子突然昏迷、生命垂危!近期多发!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3-08-28


热热热

最近每天厦门都“热力四射”

有人就热出病了



近日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简称“厦大翔安医院”)

接诊了一名重症中暑患者

也就是常说的“热射病”

患者被送至医院时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经紧急抢救,挽回一命






62岁的黄先生一直很健康,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病史。他连续在烈日暴晒下的工地劳作,什么时候昏迷,无人知晓。因为他昏迷时身边没有工友,没法脱离高温高湿环境,也没能及时补水,等到他被工友发现,送至厦大翔安医院时,体温已高达40℃,心率达140次/分钟,血压只剩80/50mmHg,呼吸频率仅剩35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低至82%,生命垂危。






根据工友提供的病史介绍

结合黄先生既往身体健康情况

以及当时的身体表征

厦大翔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姚亚奔

判断黄先生为重症中暑



姚亚奔立即在抢救室对黄先生进行抢救,首先为他开通两组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液体,同时维护呼吸通道,评估后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然后进行降温处理,给黄先生用上了控温毯和冰帽,并用纱布包裹冰块放置在其颈部、腹股沟、腋下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随后向直肠内灌洗4℃-10℃生理盐水,通过一系列降温措施,尽量把黄先生的体温维持在37℃-38.5℃,同步完善他的血气分析,血液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肌酸激酶、心肌损伤三项、D-二聚体等检验。待黄先生的呼吸循环稳定后,再完善其头、胸、腹部CT检查,心脏彩超检查,以与相关疾病鉴别,并评价各脏器功能。

  

检验结果不太理想,黄先生已经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直到他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急诊科医护人员才将他送至重症监护室采取进一步综合治疗。上周日,黄先生的病情逐步稳定,转回普通病房,即将出院。‍


姚亚奔介绍

自入夏以来

厦大翔安医院急诊科接诊了

多名中暑患者都与户外活动有关





一种是已经存在胃肠道不适、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的年轻人仍坚持户外运动,最终导致全身抽搐、意识模糊等中暑症状,被送到厦大翔安医院急诊后,医护团队给予患者降温、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镇静、解除肌肉痉挛等处理,患者症状很快缓解,离开抢救室。



另一种是翔安片区内村庄的农民、附近工地上的工人等,他们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是在高温高湿或者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大量流汗后,未能及时补充电解质,导致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症状,经过急诊科积极补液以及其他对症支持处理后,患者很快恢复。


姚亚奔表示往年也接诊过个别特殊患者如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他们虽然没有户外劳作也没有剧烈运动,甚至没有大量出汗但由于居住环境通风不好很容易就中暑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婴幼儿、孕产妇由于风俗习惯、怕风怕冷等不正确认识夏天也包裹严实导致不能散热,出汗多而发生中暑

医生提醒:

夏天流汗多

应适当补充淡盐水‍

●姚亚奔 厦大翔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进食和饮水获得的、身体所需的一定数量的钠钾钙等矿物质和盐,也称为电解质。但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会导致电解质增加或减少,并使肌体受损,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电解质紊乱。中暑常和电解质紊乱有关。

  

夏季温度高,人体出汗多,是电解质紊乱的多发期。大量出汗带走了身体很多盐分,导致微量元素丢失,此时不仅要少饮含糖饮料、多喝白开水和矿泉水,还应适当补充一定量的淡盐水,以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

  

要特别提醒户外工作人员,休息时不要急于进入空调房内,过热的身体突然进入低温环境易使毛孔收缩,不利于身体健康。如出现中暑症状,也不要急于进入空调房,应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进行解衣散热、冷毛巾敷头颈等处理,情况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连日来

我市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不少人都感到担忧

“才六月就热成这样,七八月那还得了?”

有关专家对此表示

受“厄尔尼诺”现象推升全球气温影响

今年或将超过2016年

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市疾控中心提醒

高温来袭

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中暑是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所致,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早期会出现头痛、头晕、多汗、心悸、体温升高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昏迷和意识丧失,甚至死亡。预防中暑,除了多喝水、清淡饮食、忌乱饮乱食以外,还要留意天气情况。在高温天气里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在户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活动。此外,尽量选择轻薄、宽松透气的衣服,要注意防晒、降温,携带防晒设备等。








市疾控中心专家

还总结了一些关于中暑的误区

提醒市民注意


1

误区一:仅夏天白天室外才会中暑

白天太阳高照,容易中暑,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当生活方式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影响机体散热过程,导致体内热量短时间急剧增加,都可能诱发中暑。如有些地区夏季晚上气温也很高,有些坐月子的产妇或老人怕费电不开风扇空调,感冒发热用被子捂汗等,都可能引起中暑。‍

2

误区二:中暑出汗多,突然大量饮水

中暑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水里除了水分外还有钠、钾等电解质,出汗的同时常伴有电解质的大量流失。若单纯大量饮水,会导致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时可导致脑水肿昏迷。正确的做法应是少量多次饮水,最好服用补液盐或者淡盐水。


3

误区三:中暑发热,口服退热药降温

人体在大量出汗之后,会出现体温调节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此时服用退热药可能进一步引起出汗,加剧水和电解质丢失,从而加重病情。中暑导致的体温升高可采用物理降温手段。


4

误区四:擦酒精或擦清凉油来降温

中暑患者应避免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可用酒精擦拭皮肤降温,因为酒精可经皮肤吸收,给患者带来更大损伤风险。中暑是因为汗腺功能的衰竭,清凉油不能改善汗腺的功能,也不能调节体温,所以它给我们的清凉感觉对中暑并没有什么作用。


5

误区五:中暑不能打点滴

有人担心中暑时打点滴会出人命,实际上越严重的中暑症状越要尽早补液(打点滴)。若患者乏力明显,可能存在低钾血症,此时就不能单纯输注葡萄糖溶液,以免血钾进一步下降。


6

误区六:中暑可以通过刮痧缓解

刮痧其实是在对身体进行降温,对于轻度中暑者,刮痧会有一定疗效,但是对于重症中暑的病人,尤其是意识不清的病人,要及时送往医院,不要因为刮痧而延误救治。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刘蓉 陈莼

编辑:杨欣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就要来了!大转折!明天起将……

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
有渠道能修改高考分数?警方紧急提醒!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