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40年前的一年=现在的3小时?解密!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3-12-25



透过老照片

看厦门港飞跃轨迹


今年76岁的陈廷枢老人

1980年从外地调回厦门

2007年退休

在厦门港工作了27年

其间他记录了不少

港口建设生产和工人劳动的珍贵画面

张张烙印对改革开放、港口发展的

宝贵记忆


翻开这些珍贵“史料”

厦门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综合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的轨迹

跃然眼前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曾经的支线小港蝶变为世界排名第十四位的集装箱干线强港,成长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更是厦门“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的底层优势和竞争优势。


点击观看视频


日前,陈廷枢带着老照片与记者故地重游,再度聊起那段“燃情岁月”时,他感慨万千:“改革开放中,有厦门港‘化蛹为蝶’的秘密,更有乘势而上的动力。作为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厦门港始终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取得瞩目成就。”退休后,他仍时刻关注厦门港,感知其在全球航运版图中越来越重的分量,“我感到相当自豪,因为这是一代代港口人拼搏奉献的积淀,当中也恰好有自己为之打拼的身影。”


港口兴

向经济引擎转型

多个现代化码头加速崛起


陈廷枢的相册里

有张海天码头(东渡港区二期)

兴建之初的老照片

摄于1989年底

照片中一群工人站在大片滩涂上

肩扛手拽、挥洒汗水的劳动场面

令人印象深刻


“大伙心很齐,干劲非常足!”他说,改革开放带来更大机遇,港口事业渐入佳境,厦门市委市政府和港务局有关领导敏锐地意识到,港区扩容势在必行。


1989年,海天码头(东渡港区二期)兴建之初,工人在大片滩涂上肩扛手拽挥洒汗水。/ 陈廷枢 摄


这里有个背景,厦门港的建设略早于改革开放——1973年,党中央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同年,中央有关领导主持国家十部委考察组在厦门港实地考察,确定厦门港要“商、军、渔港并存,以商港为主”。


正是这个“以商港为主”,让厦门港向经济引擎转型。1975年,东渡港区一期4个深水泊位动工兴建,1982年7月试投产,改变了厦门没有万吨级码头的状况,此后一段时间,厦门港货运主要作业区集中于此。


“1989年底,厦门港一边在东渡一期大搞生产,一边大举兴建二期的海天码头。”彼时陈廷枢常到海天码头建设现场,用镜头记录下其一点一滴的变化。从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中,记者看到,海天码头已经试投产,边生产、边建设。




之后,厦门港成功启动从支线港、喂给港至干线港、枢纽港的转型升级,集装箱码头建设从东渡港区拓展至海沧港区。如今厦门港拥有海天、嵩屿、海润等多个现代化集装箱码头、上百个生产性泊位,频频接泊20万吨级全球最大集装箱船,是城市发展当之无愧的动力源。而作为厦门港口业务“鼻祖”的东渡港区一期业已因应城市发展“腾笼换鸟”,成为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的大本营,是厦门旅游经济的新兴亮点和动力引擎。


今年10月10日,“蓝梦之星”号靠泊厦门国际邮轮母港。/资料图


国际化

发展外向型特区港口

服务能级直指“全球一流”


1980年10月

厦门经济特区批准设立

厦门港被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

发展成为外向型多功能的特区港口



1983

1983年3月28日,香港“华胜”轮载着一船集装箱,翻开厦门港集装箱业务新篇章。那一年全港完成3292标箱吞吐量——如今3小时内就能完成的箱量,在当时却向外界释放明确的信号:厦门港,正式迈上了世界舞台


1984

1984年2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临厦门视察。此后,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并逐步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并设立台商投资区,进出口加工贸易快马加鞭。“这让厦门港更加坚定对外开放的信心。”陈廷枢说。


1983年3月28日,香港“华胜”轮载着一船集装箱,翻开厦门港集装箱业务新篇章。/ 陈廷枢 摄


一张摄于1999年5月的

外国客商参访海天码头的老照片

讲述了一个“有朋自远方来”的故事

这也是陈廷枢为这张照片取的名字


“当时我们要给外国友人树立一个形象,厦门有非常好的港口条件,完全有能力支持他们来投资兴业。外国友人还带来随行媒体,帮助厦门港和厦门树立‘国际形象’。”他说,照片中反映的场景,恰好就是厦门对外开放的一个侧面。


1999年5月,外国客商参访海天码头,还带来了随行媒体,帮助厦门港和厦门树立国际形象。/ 陈廷枢 摄


全球化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后续故事走向大家有目共睹


厦门港远洋干线不断增多、接待国际客商络绎不绝,成为厦门劈波斩浪、参与国际竞争的功臣,服务能级直指“全球一流”,并保持至今。


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038万标箱,成为福建省首个千万标箱大港。/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供图


以开放为基,以航运为媒,2018年12月24日,“丝路海运”从厦门港开行,这是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时至今日,“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17家,覆盖全球港口航运产业链所有相关企业,116条命名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1座港口,成为撬动全球合作发展的新杠杆。


2018年12月24日,“丝路海运”从厦门港开行。/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供图



链接
厦门港强势发展集装箱业务























集装箱吞吐量是评价港口活力的一项重要指标。1983年,厦门港首开集装箱业务,当年即完成3292标箱吞吐量。


此后厦门港开启强劲发展引擎:20世纪90年代初,全港年吞吐量增长到4.5万标箱;1997年增至46.7万标箱,进入世界百强;2000年突破100万标箱,继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广州之后,成为全国第6个百万标箱大港。


2017年,厦门港年吞吐量达1038万标箱,成为福建省首个千万标箱大港,完成向干线港、枢纽港的“蝶变”;去年,厦门港完成吞吐量1243.47万标箱,是世界排名第十四位的“东方强港”。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汤海波 视频拍摄及制作:杨进福 谢佳诺

编辑:曾欣悦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全楼验DNA,找到人了!

热搜第一!她被官方点名

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厦大3人当选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