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4-04-12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

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

36年时间

厦门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也成了向世界展现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刊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为主题的重要稿件、专题报道。






“厦门实践”生动诠释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

有力证明了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

央媒重磅聚焦“厦门实践”的相关报道

在我市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感同身受

为建设美丽厦门作出应有贡献


36年来,筼筜湖已历经5期大规模治理,市长抓治湖的机制延续至今,筼筜湖、环岛路片区已经发展成为总部经济区,吸引国内外众多企业来此落户。


筼筜湖,资料图 / 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筼筜街道居民是筼筜湖治理的直接见证者、受益者,对筼筜湖36年来的变化,他们深有感触。




振兴社区居民庄碧华有感而发:“治理前的湖水散发着臭气,水质差、蚊虫多。经过一届又一届政府的努力,曾经又黑又臭的湖水一步步变成今天美丽的样子,蚊虫少了、景色美了,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茶余饭后我都会约上姐妹,一起到筼筜湖周边公园散步、打腰鼓、跳广场舞。”庄碧华还说,经过不断努力、不断整治、不断开发,才有了今天山青水绿的美丽环境,“我们的家乡很美,我居住在这里感到很幸福。”




“我母亲每天下午都会到筼筜湖周边散步,很多人都在运动。她觉得筼筜湖治理得非常好,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意义非凡。”官任社区居民陈玉莲说,“筼筜湖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现在所做的湖水治理、垃圾分类、环境保护都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拥有更美好的生活环境。现在的筼筜湖白鹭齐飞,每天早上家人在这里晨跑时,都会忍不住用手机记录美景。”


筼筜湖,资料图 / 厦门日报记者 杨进福 摄




新入职思明区市政园林局综合科的陈琳在学习和讨论中找到了共鸣,更加坚定了工作方向。陈琳说,作为一名年轻干部,筼筜湖的治理实践给了自己很大触动,保护和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生产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立足自身岗位职责,不断践行和拓展筼筜湖治理的实践经验,坚定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为建设美丽厦门作出应有贡献。”


守正创新

共同建设美好宜居生态环境


厦门之窗,向世界展现一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之路。连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央视新闻联播等央媒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集中宣传报道,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五缘湾湿地公园 / 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湖里区园林绿化中心园容科科长李旺南说,“作为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者中的一员,我们始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重要的经验做法,总结运用到发展改革工作当中,深入推进厦门城市的陆域、流域、海湾、海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同推进美丽厦门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处着手,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好、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厦门五缘湾海域 / 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让我们更加明确作为社区工作者,不仅要做好居民服务工作,而且要引导居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湖里区禾缘社区党委书记陈闽南表示,自己将结合五缘湾提升的成果案例和“美在禾缘”的工作方向,加强海域网格巡查,不断推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发展,让居民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牢记使命

巩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指导推动,在于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鸬鹚群飞过集美塔。/ 厦门日报记者 黄嵘 王协云 陈立新 摄




“多年来,厦门久久为功,建设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让我深受鼓舞。”厦门市集美生态环境局生态科干部陈玫说,作为一线环保工作者,要牢记使命担当、不断守正创新,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接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贡献一份力量。


杏林湾水域,资料图 /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集美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发展服务中心干部谷学连说,收听收看“厦门实践”宣传报道后,作为一名“河长制”工作人员,自己既充满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坚决贯彻市、区决策部署,利用河长制工作平台,继续打好三大战役——持续开展外源治理战役,重点巩固正本清源整治、家禽退养整治、排洪沟渠整治的成效;加快组织内源治理战役,大力推进杏林湾清淤工作,开展水动力研究,加强水生态体系的重构;实施生态补水战役,推进实施坂头-石兜水库生态下泄补水、前场水质净化厂补水的同时,策划从集美污水厂尾水向杏林湾上游排洪渠进行生态补水工程。通过持续的综合整治,确保杏林湾水质稳定提升,助力巩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多维度呈现筼筜湖颜值和内涵


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厦门日报

昨日共同推出

“在筼筜,看见美丽中国”主题直播


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跟随筼筜湖水质管理员、“市民湖长”、工程建设者,以及观鸟、摄影、健身爱好者,以2小时左右的精美画面,多维度呈现筼筜湖的颜值和内涵据了解,本场直播吸引全网超过300万人次观看,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000万,向全国观众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颜值生态画卷。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直播画面中,本报全媒体记者首先跟随观鸟爱好者安伟亮来到筼筜湖潮汐广场,近距离看到海水汹涌入湖,许多鱼儿跃出水面,守候在此的白鹭在这瞬间竞相飞起捕食,场面震撼。紧接着,镜头转到筼筜书院,筼筜湖“市民湖长”陈亚进带着记者巡护湖区,讲述了清淤筑岸等治理历程,以及红树林、珍稀动物出现等生态之变。


此外,资深摄影爱好者林福成、健身爱好者孙安卡带着记者细数筼筜湖一带的便民设施,包括茶桌、直饮水、站鸟桩、观鸟长廊、健身跑道等,并呼吁大家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颜值蝶变的背后,是一代代人接续努力治理的成果。


直播画面截图

镜头又转到水面上,筼筜湖保护中心水质管理员陈清福与记者共同乘坐保洁船,在白鹭低飞、鱼翔浅底的美景中,回顾厦门始终遵循“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治理筼筜湖带来的蝶变


另外,“智慧大脑”也对治理起到关键作用——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及西堤闸工程项目部经理杨黎勇介绍,通过“一纳两排三泵”,可以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湖区的水体交换、防洪度汛、纳潮水量等


直播画面截图

在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分六路结束与嘉宾们的访谈之后,画面进入慢直播。镜头切换至空中视角,筼筜湖如同一颗湛蓝的珍珠,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直播画面截图



记者了解到,此次直播通过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客户端、视频客户端“视界”,以及厦门日报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潮前智媒App等渠道播出。“中国经济特区主流客户端联盟”(简称T5联盟)深圳报业集团读特新闻客户端、珠海传媒集团观海融媒客户端、汕头融媒集团汕头橄榄台客户端和海南日报客户端同步直播。


“在筼筜,看见美丽中国”主题直播全网观看量超过300万人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000万。航拍、特写、访谈、慢直播等视角精彩纷呈,许多观众点赞筼筜湖的高颜值。

“太美了!”

成为评论高频词

还有网友留言







“旧貌变新颜,山清水秀美家园。”








“白鹭低飞的美景太吸引人,有机会我也要去看。”


评论区里

全国各地的观众们积极发送定位打卡

不少来自外地的网友纷纷发问:

筼筜湖在厦门的什么地方?如何前往?


直播画面截图


直播还唤起了

大量本地市民的感触








市民罗宏丽表示,此次直播让她特别感动,她不禁回忆起20年前刚到厦门生活的场景。“我们就住在离湖心岛不远的地方,当时筼筜湖的红树林刚刚栽下,白鹭数量不多;20年过去了,如今红树林已长成一片森林,湖心岛一带白鹭飞翔,也不怕人,可见人与自然相处得多么和谐!生活在这座宜居的美丽花园城市中,我们是多么幸运。”








另一位市民林西峰告诉记者:“筼筜湖一直是我心中的骄傲。”作为观鸟爱好者,林西峰常常遇到全国各地的“摄友”慕名前来筼筜湖。“筼筜湖西堤是特别好的鸟类拍摄点,大家都自觉爱护环境和设施。”林西峰说。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叶舒扬 林雯 应洁 赵张昀

编辑:曾欣悦 审核:杨佳音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又双叒是厦门!

这项重磅计划,在厦门落地实施!事关海洋!

凌晨1点,厦门这里车辆却排起了队!多处出现……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