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瑞雪 | 孩子是如何思考的?

2016-07-20 孙瑞雪 爱和自由

“妈妈,刚才我拉住你,想让你停下,但你没有停下。你是想挨骂呢?还是想死?如果你挨骂了,你还有人生!如果你死了,你就没有人生了。”





成年以后再寻找自己,因为你有了很多附加的多余内容,所以你先要做人生的减法,减掉那些被他人添加在你生命中的东西,内在逐渐空了,精神胚胎就显现出来,成长就又开始了。当然减法的过程充满了痛苦。

成长,这已被我们当成一个原则,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培养园长和教师的必修课。否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要管制孩子的心态,因为这些是我们过去的成长经历,是已经习得的,是社会文化,是已经渗入到我们血液中的东西。它会悄无声息地、不知不觉中渗透进我们正在建立的东西之中。我们会一看到孩子在教室外面就难受,就控制不住地要去说:“进教室去学习!”如果是这样的一个状态,那就会破坏这个学校的文明和学校自然的景象。


所以,马斯洛才说:“一切罪恶,都是因为人对人的控制而造成的。”

发现逻辑,必须使用逻辑,这才叫学习。


语言中的逻辑



九九说:“爸爸,我已经会下面条了!”

“噢,真为你高兴,告诉爸爸你是怎么下面条的?”假设九九爸爸是这样说的。


九九爸爸没有这样说。他可能是怕九九妈妈溺爱九九,就用了我们文化中最习惯、最常用的否定式。“文化”很厉害,它潜伏在我们的身体中,伺机而动,那种说法已经静悄悄地埋伏在我们的嘴角,总在我们不防备时脱口而出


九九爸爸说:“什么会下面条,你会吃面条,就说会下面条了?”然后说:“你会把水放到炉子上去吗?”

九九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能力把装满水的锅放到炉灶上。

九九妈妈说:“九九已经会操作从水开到面条熟的整个过程了。”

但九九爸爸故意不让妈妈说话,九九爸爸说:“那也不叫会下面条……”

九九着急地说:“妈妈,你别插嘴了!”

九九爸爸一直不停地说,九九也就只能听。但九九很快安静了下来,开始思考。


九九为什么思考呢?因为九九发现了爸爸的逻辑漏洞。


“你会把水放到炉子上去吗”,这里没有“下面条”的动作。“下面条”是指“全部动作”,还是仅仅“下面条”这一个动作,还是一个抽象的能力的概括,爸爸是怎样理解的呢?

直到爸爸说:“你会吃面条,就说会下面条。那我会吃鸡蛋,难道我会下鸡蛋吗?”

这一下反驳的机会到了。因为这又是一个逻辑的漏洞!九九冷静地说:“你又不是母鸡。要不,你下一个给我们看看?”

“下面条”和“下鸡蛋”两个“下”,本来就是两个意思!

九九忽然抓住了另一个漏洞:下面条是人的事情,下鸡蛋是鸡的事情。吃鸡蛋的主体怎么突然从人变成了鸡呢?

爸爸没停,“那我会吃鸡蛋,难道我会下鸡蛋吗?”


爸爸的意思是说:会吃和会下是两码事。会吃鸡蛋,不会下鸡蛋,所以呢,会吃面条,也就不一定会下面条。

九九依然冷静地说:“那你下一个给我们看看呀?”

人下鸡蛋,这句话本身就够让孩子开心了。


九九的意思是说:人既吃面条又下面条。鸡呢,既吃鸡蛋又下鸡蛋。所以爸爸自认会下鸡蛋。


显然九九还不明白,爸爸的反问句是否定的意思。

九九妈妈开始大笑起来。这真叫“言多必失”呀。一时大家都大笑起来。

孩子开始进入语言了。虽然他“涉语未深”,虽然语言本身博大精深,虽然语言里深藏诡谲,九九还是表现了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强大潜力。意思、用法、逻辑、歧义,都“不在话下”。




是挨骂重要还是死重要?



还是九九,每天早晨上班,九九妈妈总是说:“快点,迟到了,打的卡是红的,要挨骂的!”这天,九九妈妈带着九九过马路的人行道。绿灯时间很短,走到中间的安全岛时,绿灯变成了黄灯。九九就站住拉了一下妈妈,示意妈妈停下。九九妈妈左右看了一下,抓紧时间拉着九九跑了过去。

过了马路之后,九九说:“妈妈,刚才我拉住你,想让你停下,但你没有停下。你是想挨骂呢?还是想死?如果你挨骂了,你还有人生!如果你死了,你就没有人生了。”


孩子对交通规则的意义理解深刻,那就是生死相关。交通规则就是人生的保障。

孩子对红绿灯的遵守有着可爱的愉悦心情。那就像一个游戏的规则,游戏之所以被孩子们喜爱,就在于其规则的规定和遵守。但是成人就不一样了,成人更考虑实用性和现实中的变通。


孩子就是这样在发生的每一件具体的事件中建构和创造着自己的人生。



难道是孩子们的智商有问题?



每一年,幼儿园里都有一次例行的卫生部门的身体检查,顺带会有一个智能测验。这一天又开始测验了。孩子们一个一个走进医务室,接受检测。


我进去时医生问我:“你们是福利幼儿园吗?”

我回答:“不是呀!”

这是什么意思?

医生说:“这么多孩子智力都有问题。我们的测验内容很简单的,其他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没有问题。”


我明白了,医生认为这是一所智障儿童的幼儿园。


我实在好奇,拿来那张智能检测表。那是一张画有不同生活物品的平面图,有桌子、凳子、笤帚、冰箱……有一条鱼,这条鱼被摆放在了纸的上面,看上去是被放在了空中。

当医生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就困惑地看着,不解地凝视着医生。医生不断地提示和启发:“想想,你们家的餐桌上、盘子里有没有这个东西?”……在各种启发和诱导中,孩子们的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说:“鸟。”有的说:“飞鱼。”有的干脆如何启发也不开口。


那些孩子难道不认识那是一条鱼吗?不是。孩子们的动物知识丰富到我们不能想象的地步。孩子疑惑的是,在生活中,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即使是吃的鱼,也是放在盘子里的。这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图像。一条抽象的鱼使他们不解。一条抽象的鱼只是为了问“它是什么”这种问题的吗?他们不是被用图片教出来的。


医生和老师知道,这是智力测验。孩子们不明白这里的玄关,他们没有智商评价的需求。

我明白,医生给孩子们合格,是基于爱的照顾。医生不明白孩子这样回答的根源是什么。


用一个社会最敏感的话题:哪个孩子更聪明?


聪明是一种即刻的反应,是对问题的即刻的解答,还是一种分析后的回应,思考后的答案?

但我们明白,哪个孩子对内在秩序敏感,哪个孩子就会在思考中。


发现儿童的认知,会解除成人的愚蠢,会解除教育中的愚昧,也会改变我们的教育文化,会发现思维的秘密。


有一年,测验结束后,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问我:“我的智商高吗?”

我肯定地回答:“非常高!”

你一定认为这是一个善意的回答,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他的确得了高分。

4年以后,这个孩子已经7岁。有一天他和我相处时问我:“孙老师,你确定我小的时候,智商测验过?”

我说:“确定!”

孩子说:“我的智商很高?”

我既惊讶又疑惑,我说:“我确定你的智商很高!”

小男孩疑惑地说:“你确定小时候,确实给我们测验过?而且是真的?”

我说:“确定!”我不明白他要问什么。

小男孩说:“可是……”他开始疑惑了。

然后说:“可是,我发现智力像人的个头一样,是逐渐成长起来的呀。会不会那个测验是假的?”


瞬间,我像触电了一样,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我无言以对。这么多年以后,这个问题竟然再次被提起。那个测验是假的?那个测验只是表明:有事情作为工作存在着。工作不在于工作内容的意义,它的意义在他方。甚至“智商”的存在性,都成为问题。所谓“智商”,它也有可能在一开始就只是一种为了跻身经济活动的虚构。


看来生理和医学领域想简单延伸到心理和智力领域远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

发现事情背后的本质,发现孕育在成长中的法则,也被我们在日常中称为智慧。智慧根本没有年龄的界限,成人只是更能表述而已。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推荐:


孙瑞雪 | 孩子说:“你知道我妈妈为什么变成了那样吗?”

孙瑞雪 | 孩子生活中的逻辑和智慧

孙瑞雪 | 意志力形成的过程!

孙瑞雪 | 专注力来源于哪里?

孙瑞雪 | 智力是如何形成的?

孙瑞雪 | 孩子经常犯错误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