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学习知识慢,怎么办?

2016-01-05 孙瑞雪 薛梅 爱和自由

本文收录的是孙瑞雪老师和薛梅老师一次精彩的对话内容。谈话的教学背景是和普通园合作办学的观察。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文 | 孙瑞雪 薛梅


薛梅老师(以下简称薛):很多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智力,总想让孩子聪明,更聪明。


孙瑞雪老师(以下简称孙):实际上我们早就发现,只要是正常的儿童,当他心智到了那个年龄,他就会有那个年龄孩子的正常智力。是大人把这个扭曲了。



薛:其实特别简单,成人只需要守护着、等待着他心智的成长。这是最主要的。

孙:儿童的智慧是天然的,让他不受打扰地成长,比成人有意塑造好得多。儿童用他的感觉系统认识世界,所学总能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只要他所学的东西跟外界事物配上对,儿童的智能就会得到发展。如果小学6年,从6岁到12岁,孩子一直是在这样发展,那他成长起来后就不得了了。


薛: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把我们的小学办好。

孙:是啊。传统的一些理念太根深蒂固了,不管是受过多年爱和自由教育训练的老师,还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不小心就用自己成长的经验来教孩子。




薛:这就是您寻找一个新模式的原因。

孙:是的。一个新模式!这个新模式要让知识跟现实紧密结合,知识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知识。要让孩子因他自身的发展而充满创造性。人内心所有美好的情感都要被唤醒,要借助某些活动被唤醒。我们成人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活动唤起了儿童的感觉,但我们要去做,做一次就给孩子多一次机会。一旦这种内在的东西被唤醒,在生活中被运用,它就固定在了孩子身上,这就是儿童的潜力。当他长大成人,环境、氛围、机会一旦来临,这感觉就会从他心中腾飞而起。

你还记得不?琴迪特别喜欢玩那个叫淘金的游戏。我发现他玩到一定水平,就开始设计程序,不断设计,这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的内在兴趣跟外面的东西配上了对,而且固定了下来。一旦这样,创造力就随之而来。

但大部分儿童没有这个机会往深里走,因为成人不给这个机会。儿童只有不紧张的时候,全身心地、放松地去玩的时候,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配对的外界事物上。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个意思——当他内在的东西跟外在的东西配上对,刹那间他的心智就会有飞跃。这种机遇越多,儿童的心智就发展得越快,他的创造力就越强。

但是这里头有一个神秘的过程——儿童是如何把它转换的?这个奇妙的过程在大脑中完成,儿童自己使用这个转换机制。但是我不知道成人该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所以我经常看琴迪玩游戏。我发现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别人看来琴迪是在某一天突然开始设计程序的,但我知道通向这一天的过程非常缓慢,而且孩子不能有压力。一有压力,他的感觉就没有了。

当孩子能够把他的感觉跟世界配对,他就开始拥有两种东西,一是抽象,一是演绎。这样他就掌握了了解世界的武器,他就开始理解概念,创造概念。所有这些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不由成人来代理。



薛:成人的代理对儿童没好处,成人代理的词只是给儿童一些联想,儿童对成人给他的词进行另外一次联想。

孙:儿童也会使用成人直接给他的概念,如果成人不断地强制孩子,不断给孩子说,儿童也能很快使用成人的这套语言系统,只是这套语言系统和孩子的生活没有关系。

琴迪学拼音的时候刚开始特别慢。我都着急了,怎么会这么慢?后来我发现,他一旦掌握这个规则就开始到处用。你叫他:“琴迪吃饭。”“B—U,BU!”他用拼音回答你。开始学写字了,有段时间他怎么都不会写,我就教他写半个字。写了两个晚上,他发现了规律。这个规律是他自己发现的,这下好了,所有的字他都分解。他问我:“这个字是什么字?”我说:“腰。”“噢,这边是个月,上面是西,下面是女字。”他把这个字的分解掌握了。他用这个分解过程整整用了3个月。成人可以在5分钟内把规律教给他,孩子自己用几个月发现秘密,后者是儿童的智慧,一点一点沉淀在儿童身上。



薛:我们班梁义就这样。把“他”以前一直叫“我也”。后来有一天我给他讲故事,他说:“薛老师,这个字不是‘我也’,是‘他’,以前我弄错了。”那会儿他刚3岁。

孙:你知道,所有的儿童在认识新的事物、在掌握事物本质的时候,都有一个过程。超过他心智水平的东西他记不住,他只能记住和他的心智状态相匹配的东西。但过一段时间,他会突然发现新事物和他已经掌握的东西之间的差别,这种对差别的认识说明儿童的认识能力在逐渐上升。但这之前成人不能着急,要等待。



❖文章选自《捕捉儿童敏感期》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推荐:

专家访谈 | 如何学语文概念

专家访谈 | 令人担忧的现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