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

2017-10-27 移动互联网教育产业联盟

  面对互联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很多人只考虑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这是不客观的。凡事都要一分为二,事物不可能都是优点,没有缺点。了解一个事物,必然要全面地了解它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使用它,甚至要利用它的优势来抑制它的缺点。

  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这是大家能够看得见,想得清,体验得到的变化。但是在我的认知范围里,这些我们能感受到的,或者能够实现的变化,我并不认为是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来自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我们今天需要培养孩子哪些素质等,我们最大的挑战来自自身。人一出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要从零开始,而我们的社会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技术的发明创造,都在以迅猛的速度增长。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关系,从零开始学习却恰好赶上正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因而对于人们所需要积累的能力和智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学制问题就是个矛盾的关键点。我们的学制太长了,念一辈子书,工作没多少年就退休了,我们学到的知识又赶不上社会的需求。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至少在我的认知范围里,是回答不了的。

  真正的技术革命在于我们无需从零开始。从出生起我们就可以直接继承前人的智慧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无论是人类自身还是科技技术都实现不了这个目标。

  智慧教育更强调高效、便捷、个性化

  今天的教育最不缺乏的就是理念,最缺乏的就是实践。未来不是向往和描绘的,而是应该用今天的努力去创造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迅猛到来的时候,我想说说清华附中中做了一些什么。

  清华附中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了数字校园。学生们带着智能卡,在校园任何地方行走,他们一天的轨迹老师能看得一清二楚。孩子们吃了什么东西,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这里面营养成分如何,我们都能够分析出来。如果智能设备坏了,通过手机就可以在网上报修。

  这些技术使得教育更便捷、高效,这是智慧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把人们的一些低效劳动变成高效的劳动,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教育。我特别认可一个观点:教育到最后,最核心的还是人和人之间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这是智慧教育机器所不能取代的。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

  另外,我们提供了一个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云服务建立起来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在系统内,老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数据记录、采集和综合评价指导。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一直到毕业最后一天,在此期间产生的所有信息和数据都会被全方面搜集记录,并且分门别类进行管理。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观察一个学生的变化,最后依据此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这样一个体系的建立,让家长和老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每一个孩子的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和精准指导。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方面,清华附中没有统一的模板,教学没有法才是常态。也许有些老师到现在还愿意用粉笔和黑板,我并不反对。在我看来,这种传统的模式之所以存在了那么多年,也有它的优势。

  每一个老师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本学科的了解,来设计适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使用技术,是否使用技术,这个都由老师自己说了算。这样才能真正尊重老师的个性。

  所以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一个巨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个个体,更加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更为精准地为每一个生命做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无论智慧校园多么高大上,教育不能被技术绑架

  智慧校园其实是数字校园的一个革命性升华。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得我们能够用信息化或者现代化的手段,把学校的整个系统都置于一个非常智慧的形态下。具体来说,智慧学校其实是一个物联网,日后无论是教学、科研、管理还是校园的日常生活,都将处于这样的“网”中。

  智慧校园无论多么高大上,它有一个任务必须执行,就是要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服务。教育需要它的时候它就来,教育不需要它就靠边站。有时候我们会被技术绑架,技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要让它在教育领域真正发挥本质作用。

来源:中国网

微信ID:mieia_or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成立于2014年4月,落户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辐射全国,作为首批承担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工程联盟,以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为导向,联合科技服务机构,搭建“首个”国家级互联网教育产业协同机制(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及“专注互联网教育”的产业发展基金,以“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为主线,围绕培育发展先进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促进传统教育机构转型升级的目标,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推进产业发展。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17层1706联系电话:010-82536370       电子邮箱:iedu@mieia.org官网地址:www.mieia.org       协同平台:xt.mieia.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