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教育的根本,绝不是改变孩子
点击下方👇卡片发消息【读书】免费听好书
解读:田心 | 朗诵:高梦
原著:周国平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也是很多父母面临的现实难题。
尤其在今天“鸡血鸡娃”流行,教育疯狂内卷的时代,很多父母更是处于焦虑之中。
周国平是中国当代知名的学者、作家、哲学家,面对子女养育问题,他也和所有普通父亲一样,有着困惑和迷茫。
他把小儿子叩叩的成长过程和自己的教育困惑写在纪实散文《叩叩》里,带给我们养育子女的思考。
在他看来,培养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给孩子营造宽松、平等、互爱、舒畅的家庭环境;二是父母必须有好的心态,不焦虑,不盲从社会潮流。”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周国平一起寻求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做不焦虑的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才能养成好性格
高龄得子,对于周国平来说异常喜悦,他也甘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去陪伴儿子叩叩。
他会带着叩叩到公园看鱼,到工地看各种工程车;放下“身段”,和叩叩在家里的地板上爬来爬去,以大狗小狗互称;还配合叩叩做各种充满想像力和童趣的游戏。
在这样轻松、欢快、有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叩叩是一个温暖的大男孩。
和小朋友出去玩,他懂得谦让和包容对方的坏脾气;家里人身体不舒服,他都会立刻用小手拍拍对方,脸上满是关切的表情;考试成绩不好,他也不会悲观失落,而是能够宽慰自己。
就像周国平写的:“如果让我在孩子的学习和品格之中只能选择其一,我宁愿让他人格明亮学习成绩黯淡,而不是相反。毕竟学习成绩只是代表孩子一段时期的学习状态,但是性格却是终身的。”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兹心觉得,在社会竞争格外激烈的今天,健全的性格比知识更有力量。
聪明的父母,懂得把孩子的性格养育放在第一位,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给予孩子陪伴和安全感,教会他用爱和善意对待这个世界。
而一个成长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即便学习成绩再好,若性格悲观、懦弱、自私、冷漠,也不可能拥有明亮的人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圆桌派》节目里也说过:
“成年人出现各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性格问题。所以,如果家长们没有能够在关键期,培养好孩子的性格,那么他在之后的成长道路上以及成年后,很多问题就会慢慢凸显出来。”
她自己在教育孩子上,也认为孩子心理健康、性格阳光比高分数更重要。
兹心觉得,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养育孩子的最好土壤。
心理健康、自信独立、内心富足,才是父母给予孩子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放养不是放纵
有规则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更自由
约束孩子还是给孩子自由?
很多父母担心限制孩子自由,怕给孩子身心造成负面影响。给孩子太多自由,又怕孩子无法管教。
到底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周国平也在经历一番“放养”式教育失败后,获得答案。
上小学前,叩叩不想做的事,周国平从不勉强。
叩叩不喜欢去幼儿园,叩叩不喜欢认字,周国平都随他去。
可上小学后,儿子成绩越来越差,并因此感到自卑,周国平这才意识到“放养”式教育的弊端。
他马上转变培养方式,亲自给儿子辅导语文。儿子上初中他,更是和妻子一起给儿子辅导历史地理等学科。
虽然叩叩不喜欢,但在父母的要求下,他也愿意稍作努力,成绩也渐渐有所提升,也变得更加自信。
就像周国平在书里写给儿子的:“不喜欢也得做,今天做你自己学习的主人,明天你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兹心觉得,给孩子过多自由,未必就是负责任。在孩子没有自律意识时,帮助他成长为一个有自控能力的人,才是家长的责任。
周杰伦4岁开始学钢琴,母亲要求他每天练琴2个小时。为了让儿子乖乖练琴,甚至拿着藤条,默默地坐在一旁督促。
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闹,而自己只能在屋里枯燥地练琴,周杰伦曾经十分埋怨母亲。
直到周杰伦凭借音乐才能立于华语乐坛,才意识到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也无比感激母亲的严苛。
兹心觉得,每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尊重和自由,也需要适当管教和约束。
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他控制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并且能够自发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管教和自由双管齐下,让孩子在管教的前提下自由,在充分的自由中学会独立和自律。
尊重孩子的个性
才能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周国平在书里写道:“理解每个孩子的不一样,爱这个不一样。”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孩子。
周国平有两个孩子,个性就完全不同。
女儿啾啾内向不爱说话,家里来客人,她喜欢待在自己屋子里;而儿子叩叩外向、热情,喜欢在客人面前晃来晃去。
女儿喜欢学习,最后选择出国留学;而儿子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反而喜欢绘画和体育。
面对个性和喜好完全相反的两个孩子,周国平选择尊重他们各自的个性。
尤其对于有些“不误正业”的叩叩,周国平更是鼓励他在绘画和体育中找到自身价值和乐趣。
兹心觉得,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兴趣和潜力,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因为尊重孩子的个性就是保护孩子的未来。
看到一个新闻,广西桂林的90后小伙儿秦坤,从小就痴迷折纸。
儿子把时间花在折纸上,父亲没有像大多数“望子成龙”的家长去责备儿子,而是让儿子充分发展这个特长,还亲自给孩子购买材料,并抽出时间竭尽所能支持儿子。
正是父亲的理解和支持,让秦坤把折纸从爱好发展成事业,从事折纸18年,如今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折纸艺术家。
就像周国平写的:“孩子们会有他们的生活,我不能规划,不能参与,只能祝福。”
兹心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帮助孩子发现天赋,找到自己擅长的事。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决定,终有一天,孩子会感激你。
做不焦虑的父母
作为家长,难免会攀比,想要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比别人优秀,也造成自己的内心焦虑。
电视剧《小舍得》里,田雨岚就是这样的母亲。
她让儿子从幼儿园开始学奥数,从小到大上了各种补习班。
在田雨岚的逼迫下,子悠努力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全班前三。
为了冲刺重点中学,她不仅给子悠加课,还停掉了他最爱的足球课。
在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下,子悠越来越压抑。
一次班里活动,子悠当着大家面说:“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田雨岚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直到子悠开始出现幻觉,田雨岚才知道她的“急于求成”导致子悠出现心理问题。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任何教育都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兹心觉得,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被焦虑裹挟的时代,家长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给他们更多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这也是周国平对待儿子的教育方法。
叩叩语文成绩不好,也不喜欢看书,周国平没有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儿子,而是安慰儿子说自己小时候语文也不好,现在却成为了大作家,以此鼓励儿子,并保护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结果,等儿子上六年级,突然开始喜欢读书了,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还爱上了武侠小说。
周国平写道:“每个孩子成长的节奏是不一样的,男孩比女孩晚的多。”
他没有逼迫孩子成长,而是让儿子自己开悟。
兹心觉得,家长的焦虑是孩子最沉重的负担,压制孩子的成长。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拔苗助长,终归只是表象。
不逼迫孩子快速成熟,让孩子遵循自己的生长节奏,顺应天性,或许更有益孩子的成长。
周国平写道:“教育是赌博,无人能预料结果是输是赢,或者,根本无所谓输赢。”
兹心觉得,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真正接纳自己的孩子。
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爱、学会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守护好他的个性,即便他未来拥有一个平凡的人生,那也该坦然接受。
因为最好的教育,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孩子,也不是让孩子成为你希望的样子,而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田心。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投稿请在后台回复“阅读达人”。
*朗诵:高梦,原电视台主持人、制片人。现喜马拉雅喜配音专栏文章组和亲子儿童组”主播,《慈怀读书会》朗读主播;本人偏爱黑白灰色。喜欢音乐、弹古琴、唱歌、给小朋友讲故事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顺应天性,也许更适合他。
▼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