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

2017-12-01 北京中间美术馆

“失调的和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亚艺术观察”,如展览副标题所示,将视野投向对于当代东亚而言具有强烈的转折意义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对于彼此紧邻的中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我们不仅共享着冷战结束、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国际背景,还各自面临着内部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变和由此带来的震荡和新契机。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各自通过呈现具体的展览和艺术事件的案例作为切片,来探究这个时期的复杂肌理,思考这个时期的艺术动态和思想对于今天的影响。从对这个历史时期的回望中,我们也再次看到东亚地区时刻彼此关照的现实。


我们在微信平台上隆重推出了“失调的和谐”展线上导览,每周一、三、五陆续推送展览涵纳的韩国、日本、台湾地区和中国的部分,分享展览中具体涉及的艺术实践和创作个案。


中国部分: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

 


1992年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工作人员和学术委员会成员在广州江南大酒店的房间内开会,照片由吕澎提供


“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是“广州双年展”的全称,也是全部内容。它与一共出版了九期的《艺术 · 市场》杂志(1991-1994 年)一起,构成了以吕澎为核心人物的一群批评家和艺术家们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前后,针对中国即将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所构思和践行的一个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为当代艺术在官方系统之外开辟一个生存空间和社会意义的赌注被压在了能否让当代艺术成为市场流通物,生成具有投资意义的商品价值之上。在这个方案的内核,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动力,那就是建立以中国评论家为主体的属于中国的话语和价值判断体系,而不过度地依赖于西方和海外买家的标准。另一个背景是中国社会在进入全球化时代之际,各个领域都希望建立程序、规范和标准作为具有现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指标。


1992 年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肖全摄影 ,照片由舒群提供


主策展人吕澎不仅找到了展览的投资方(有别于无偿赞助,企业通过投资展览获得经由批评家评审出来的具有学术价值的获奖作品,并可出售这些作品盈利),还将展览安排在广州中央酒店国际会议厅举办,每位艺术家需缴300元参展费,有收据为证。350名报名参展的艺术家中绝大部分为中国艺术家,少数来自英、意等国,送选作品共约600件。展览筹备期间聘请批评家组成评委会,选出400件作品参展,并在其中提名90件作品,由评委在这90件作品中投票选出54件作品,由艺术主持吕澎从中选出27件获奖作品,由企业购藏。整个过程强调规则的设立和遵守, 设立法律顾问,引入公证机制。1992年10月23日,这个英文标题中包含艺术博览会的大型展览在广州隆重开幕,展览持续到10日31日结束。参与的批评家们身着笔挺的西装,在38家媒体的见证下,为展览开幕剪彩,在一种理想主义精神的驱动下,打开了艺术市场的潘多拉之盒。


王广义,《大批判——斯沃基》,布面油画,200x340厘米,1993年,图片由王广义提供


1992年,王广义的油画《大批判—万宝路》参加广州双年展并获得文献奖,次年,他创作了同一系列中的《大批判—斯沃基》,参展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也是此次“失调的和谐”的参展作品。和《大批判—万宝路》一样,《大批判—斯沃基》运用政治波普的语言创作完成,将“文革”中的工农兵形象和大众生活中新近出现的商品符号与广告图像结合起来。进入到90年代商品时代的中国社会中,王广义敏锐察觉到了政治宣传与商品营销中类似的意识形态策略,注意到新时期权力书写重心的转移和以集体为基础的权力诉求的永恒性。作为运用政治波普语言最为深入的艺术家,王广义仍然保持了某种理性的态度,他将图像的历史象征和历史逻辑编织在一起,为转型期的社会和艺术提供了一剂伪装的解药。


王广义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在校期间对古典哲学、美学产生兴趣,早年作为“北方艺术群体”的成员,创作了“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进入90年代后,他创作了以“大批判”系列为代表的广受关注的政治波普作品。


中间美术馆展览现场


1992年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开幕现场,照片墙纸,王友身摄影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广州双年展”参展人送交作品说明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理想与操作: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评审学术文献》,王广义提供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艺术▪市场》杂志第一、二期,王广义、吕澎提供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由中国孙平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王友身提供



展览链接:【中间展览预告】失调的和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亚艺术观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