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病毒较量
他们,就是湖北大学党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地处武汉中心的湖北大学面临严峻考验,守护校园安宁成为事关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面对疫情,党员干部必须冲锋在前,把校园的安宁和师生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学校保卫处副处长杜国雄就是这样,敢于担当,冲锋一线,立足工作岗位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为民情怀。
生命重如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2日,杜国雄在参加了学校召开的疫情防控紧急工作会议后,协同部门领导、留校职工和安保人员即刻投身防控一线工作,成立疫情处置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启动校门临时管控措施,对进出校门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登记和管控,严防疫情进入校园。守卫好校门,将病源堵截在校门之外是关键,保卫处必须为全校师生把好校门第一关,这是杜国雄想得最多、也是做得最多的事。方案要更细化、措施要更得力、方法要更得当、纪律要更严明,杜国雄一方面及时传达学校防控工作精神,动员部门职工和安保人员行动起来,一方面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值班人员,落细工作要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为校园构筑起牢固的工作防线。1月23日,随着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杜国雄会同部门和学校领导调研协商并进行形势研判,决定升级校园安保防控举措,对校园实施封闭管理,除学校北门外,其他学校大门全部关闭。封闭校园管理可谓困难重重,广大师生习惯了开放的生活习惯,劝说疏导工作他坚持一线参与;封闭校门的器械缺乏,他和其他同志想办法解决;安保人手不够,他坚持带班值班,参与一线值守;安保人员安全防护物资短缺,他积极商请组织和领导落实解决。既要做好校园管控工作,又要确保安保工作人员的防疫安全,杜国雄每天都是一早到学校,工作至夜晚回家,他检查督促安保人员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适时检测体温,不让任何一个还在“站岗”的人出意外。他还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冲锋在前,和安保人员一同对进出校园的每一辆车仔细检查,对进出校门的每一个人进行检体温测量和严格登记,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校园。1月29日,连续工作战斗在一线的杜国雄因极度疲惫而回家休息。1月30日,他深感身体不适。但心系学校疫情和师生安危的他,在医院简单检查治疗后,又投入到工作当中,用电话、微信联系指导一线工作不停歇。正如杜国雄所说:“大疫当前,我早就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坚决从学校师生安全大局出发,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坚守、担当与奉献书写在平凡的战‘疫’工作岗位上。”医卫工作,向来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是充满爱心的光荣事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校医院院长曾祥英从获悉武汉疫情的那一刻起, 就时刻心系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月17日,曾祥英前往美国纽约,照顾刚生产的女儿和刚出生的小外孙,准备利用这个难得的假期与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欢乐祥和春节。然而,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得知消息的曾祥英,赶紧上网查阅疫情信息,并微信联系了解学校这边疫情情况。1月23日,武汉下达封城令。曾祥英紧急电话联系医院在校的其他负责同志,启动应急预案,制订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落实参与分诊转诊的医护人员,动员医院医护人员投身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工作之中。
医护人员防护物资匮乏,她协同医院在校负责同志向学校求援,还发动自己的女儿想办法在美国求援医用口罩等专门的防护物资。纽约和武汉有13个小时时差,她每天只睡3 - 4个小时,硬撑着在武汉医院职工上班时间通过微信、电话沟通联系,解决疫情防控工作的困难问题。疫情日益严重,“身在纽约心在汉”的曾祥英感觉这样的日子实在难熬。“我经历过03年非典的发热门诊,也曾亲临09甲流防控一线,这次新冠肺炎战疫,作为医院院长我怎能缺席一线呢? 绝不能让自己留下任何遗憾,无论困难再大,即使有被隔离外省不让回武汉的风险,我也要回国回校,与大家一起共克艰难,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主动向学校领导提出回国。
连续熬夜和精神上的压力让曾祥英身体出现不适,头痛、流鼻涕。内心不安的她前往医院检查,拿到一切正常的医院诊断书,曾祥英即刻准备启程回国。2月2日,经历多番周折的曾祥英抵达武汉,随身还带回了纽约武汉大学校友会捐赠的防护物资和校图书馆葛婧老师在美国工作的妹妹葛倩捐赠的200多个N95口罩,没有回家,直奔医院,和医务人员一起接诊分诊。
2月3日,曾祥英身先士卒,坐诊医院大门,直接为慢病患者问诊开方,还组织医务工作者为不能前来开药的老同志及病患"送药上门”。她率领医院职工专门开设发热咨询医生岗,24小时接听发热患者电话咨询。为避免交叉感染,就在医院单设预检分诊室,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前来问诊进行查体温和指导就医。为方便慢病患者取药,减少师生在医院聚集流动以及停留时间,减少传播风险,开设绿色通道减除挂号手续,缓期补缴费方式并按居住区分时段取药。在医院组建了社区医生服务团队,主动与社区联动,将社区医生与网格员组成联合编队,有针对性地为生病职工做好贴心服务。
疫情来势凶猛,武汉市医疗资源显得异常紧张,医院一床难求。救治患者是医生的第一责任, 如何让感染患者住进定点医院得到及时救治成为最大难题。曾祥英一方面电话、微信联系患者,跟踪病情,一方面加强与定点医院的联系、协调与沟通,解急事,办难事。为了帮助一位患有三种并发症的患者能住进合适的医院,她连续四天打了一百多个电话,最终帮助患者住进了武昌医院。
后勤集团总经理:饶胜凯
后勤服务的指挥员与疫情防控的后勤兵后勤服务线长面广,集团职工人数多,既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也要为广大师生提供贴心暖心的生活服务保障,而且还要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做好杀菌消毒工作,确保校园环境保洁卫生。自疫情发生以来,后勤集团总经理、中共党员饶胜凯就一直担当着后勤服务的指挥员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后勤兵两样角色,坚守岗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靠前指挥,统领后勤防疫工作全局。1月22日,学校召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专题会议。会后,饶胜凯立即在集团范围内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后勤防疫抗疫工作。后勤集团职工多,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单位。他着力织密工作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日报告机制、紧急事项实时报告和处置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严实疫情工作责任,扎牢了集团疫情防控工作防线。
多方联动,当好“指挥员”和“战斗员”。接到学校关于接收徐家棚街道爱心蔬菜捐赠以及为重点人群发放蔬菜的工作任务,他毅然回答“没事,我来办”;校内职工反映能否协调中商集团配合做好湖大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物资供应工作,他毅然回答“没事,我来联系”;回乡在外人员返汉心情急迫向他求助,他毅然回答“没事,我来咨询”。学校疫情防控物资紧缺,他发挥自己的能量,联系到我校1995级新闻学专业校友杨明安(现任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运营研究院院长),争取到爱心捐赠口罩12500只。负重前行,战疫一线担使命。2月6日、9日,饶胜凯肾结石两次发作,疼痛难忍。即使身体不适,仍坚持电话、微信联系工作不间断。身体疼痛稍稍有缓解,他又第一时间出现在工作任务重、人手紧张的湖大社区的办公现场和校园环境消毒杀菌的工作现场。后勤集团目前在岗职工160余人,饶胜凯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去各单位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督促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及时了解防疫物资使用情况和防控工作重难点,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与困难。
疫情汹涌而至,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舍小家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每个劳动者坚守岗位维护城市的正常运转,这种勇气和大爱让湖北大学附属小学的党员教师吴卫东感动不已,他总想着为这次抗击疫情尽自己一点力量。2月4号晚,当看到武昌区教育局征集发热求助热线志愿者时,他没有一点犹豫,第一时间报名了。
上岗第一天,聆听群众诉求,提供求助信息,记录疫情情况,缓解百姓急困……热线接听的工作格外繁忙。群众的急迫求助,让志愿者们真切感受到每一通电话是多么的沉甸甸。吴卫东就尽量减少喝水上厕所的次数,尽力多接几个电话,尽心多解决几个群众的问题。哪怕面对群众的不解甚至责备,他都平和以对,耐心记录,细心解答,总想着能快一点帮到求助者,一切都是值得的。
连续几天接听热线身心疲惫,特别是第一天从下午2:30到晚上8:30,除了吃饭和去卫生间,其他时间几乎就定在板凳上了。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吴卫东身上的衣服也是汗湿了干、干了又湿,很难受。一想到那么多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劳,他觉得这点苦真算不了什么。他说,自己虽不是医护人员,不能在一线发光发热,但是能用自己的方式出一份力,也算是一起并肩作战了。
最让吴卫东难忘的是,接听到中南社区的一个婆婆的求助电话后,大家和社区协作,终于争取到一个床位,病中的婆婆毫不犹豫地把床位留给了病情更重的爹爹。每每想到这样的事,他就想尽力帮助到更多的人。
目前,所有疑似病例完成核酸检测,所有病重患者全部入院。全国各地医疗队奔赴武汉疫情一线,爱心涌动江城大街小巷。几天的志愿工作已暂告段落,但这段工作经历成为吴卫东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吴卫东一直在心里大声呼喊:“加油武汉,祝福武汉!”他相信春暖花开之时,我们每一个人会摘下口罩,尽情呼吸,我们的城市定会恢复到当初的模样!
国重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张冬卉
细节显大爱 难中显公心疫情当前,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工第二(国重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张冬卉,不仅默默扛下实验室管理任务,还用体贴入微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温暖着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大爱、责任与担当。
@全体成员 请大家于明早报备健康状况之前,每人私信我各自的居家学习计划。”疫情期间,张冬卉老师一直与实验室留校和回家的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叮嘱他们关注自身身心健康状况,登记每个人的体温,并远程指导毕业论文等。在分忧解难之余,她还常常给学生开导安慰,加油打气。学院大楼封楼前后,张冬卉老师多次前往所在实验室排查隐患,做好维护管理。实验室需要补充液氮了,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任务,并主动给全院其他实验室集体配送。“我一个人去把液氮都灌好就好了,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尽量减少风险。”在学校、学院和有关部门的协作下,张冬卉老师先后多次协调联系液氮配送单位,规划车辆进校路线。最终在2月10日上午,她与其他师生一起完成液氮补充工作,解决了相关实验室的燃眉之急,获得同事一致好评。据介绍,加盟湖大以来,张冬卉老师对教学、对同事、对学生都尽心尽力,追求卓越,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好评。实验室研究生杨鹏程说:“张老师不仅是一名身正为范的专业导师,在她身上,还有长辈般的负责与体贴,更有朋友般的尊重与理解,我们都很喜欢她。”学院工作群、教工党员群、社区微信群,各类大小QQ群微信群里都有张冬卉老师的影子,给建议、送温暖,传递信息、热心帮扶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关心、帮扶留校学生和在岗教工”“务必做好学院实验室供电系统维护”……张冬卉老师多次联系学院防疫工作组组长、学院分党委书记吴文华,为学校学院疫情防控建言献策,提醒一线同事注意休息。考虑到一线防护物资紧缺,她主动提出为校医院捐献实验室的防护服应急,还将实验室的护目镜送给保安大叔加强防护。近期,湖大社区的排查工作压力和难度逐渐增大,家住校内家属区张冬卉老师积极提出统计入住率的办法,“在家的我们要为社区的网格排查出一份力。”2月11日,听闻学院一位外籍博士后急缺食物和防护口罩,张冬卉老师赶紧询问情况,亲自送去一包口罩和一些菜,并告知超市近期开放时间。当校工会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开展“抗击疫情 书法绘画”作品征集,张冬卉老师第一时间手绘作品投稿支持,表达自己的心愿:“疫情当前,愿在汉的湖大人‘安心’;不在汉的湖大人‘放心’;所有湖大人都能‘同心抗疫,共克难关’!”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于大众而言,宅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关键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选择“逆行”,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抢生命。中共党员、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程凡就是这样,危险时刻奔赴生产一线,10天时间开足马力,带领团队应急生产出500吨酒精、84消毒液等防疫抗疫急需物资,应援战疫,用最美的逆行诠释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让党徽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熠熠生辉。寒假对于忙碌了一年的程凡来说原本可以在家与年迈的父母团聚,与家人共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然而,新冠病毒疫情猝不及防,肆虐荆楚大地。武汉封城了,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又攀升了,医院告急求助、医护人员短缺告急求助、防疫物资告急求助……这些信息反复冲击着她,程凡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作为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女博士后,程凡曾响应国家号召,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开展科研创业,创办了武汉弗顿控股有限公司,专注于分离与纯化、手性药物分子合成、痕量检测分析等技术的研发,并担任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我们生产消杀用品吧!”程凡和她的伙伴儿不约而同给对方发出了这条消息。1月28日,她们递交了复工申请,1月29日获得政府批准。程凡感觉“自己有无穷的能量可以释放了”。“你这就跟去打仗一样的呀!”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七,年迈的父母将准备的棉被、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堆满了程凡的小车,为她送行,听到父母关切的话语,陈凡不敢抬头,只是简单地叮嘱家人做好防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便发动了汽车的油门。复工生产防护物资,绝不是喊喊口号那么容易,特别是在凶险疫情的特殊时期做起来却是异常艰难。应急转型生产消杀用品需要工厂场地,就自己动手想办法腾挪;正值假期人手短缺,就把能用的人全顶上生产一线;生产原料缺乏、运输司机难找,就八方求援;物流运输不畅,就向政府求助;没有分装设备、贴标机,就全员连夜投手赶工……既然下定了决心要干这件应急救命的事,就要把事情干好做好。11个人的队伍超负荷运转,用10天时间生产500吨的酒精和84消毒液等消毒用品,并发往抗疫一线。“这段时间的生产很像一个通关游戏,你刚打完一关,会有更难的一关等着你,但困难与救命救急比起来就不那么重要。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多的困难我们不是都一一解决了么。只要我们的产品能最快的到达战疫一线比什么都重要。” 程凡的话里透着坚毅和勇敢。
来源/新闻中心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