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上央视《新闻联播》丨湖北大学与祖国风雨同舟!

新闻中心 湖北大学 2021-10-26

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武汉

湖北大学师生校友闻令而动

建成武汉最大康复驿站

湖大人以逆行者的姿态托起生命方舟

与祖国风雨同行

与武汉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央视《新闻联播》1个月内两次聚焦湖大

昨晚《新闻联播》走进湖大康复驿站

展现湖大人的英雄本色


《新闻联播》同期声:在疫情防控中,湖北大学二期学生公寓被征用为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康复者的集中观察点,它也是武汉目前最大的“康复驿站”,最高峰时入住康复人员1076人。湖北大学青年志愿者也在第一时间进驻,由“90后”志愿者阎超等5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小组,带领着13名志愿者战斗在第一线。

志愿者、湖北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阎超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倍感温暖,目前我们的康复驿站还有551名康复者处于隔离阶段,我们要不懈怠、不松劲,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视频中报道的志愿者团队就是
湖北大学康复驿站青年志愿服务队
《新闻联播》一播出
湖大人的朋友圈就刷了屏
今天,小贝就带你们
走近这样一群可爱的人


最小18岁  “逆行团队”3小时集结到位



2月28日,随着湖北大学二期学生公寓改造工作完成,湖北大学康复驿站正式投用。为配合驿站工作,团武昌区委发出志愿者征集号召。湖北大学团委主动对接,在学校招募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

正值寒假,留校的老师和学生本来就很少。再加上疫情来袭,教师公寓所在社区都被封闭,可供征集的对象就更少。“而且,这个工作有风险,也会很辛苦。” 负责志愿者招募工作的校团委宣传部部长杜彬坦言当初心里真没底。

令她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3个小时,10名志愿者就征集到位,湖北大学康复驿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后期,因为工作量增加,陆续又有3名新成员加入。

服务队中,有行政人员,有任课教师,有留校学生,也有后勤职工和校外人士。其中年龄最小的商学院青年志愿者潘治道还在上大一,今年还只18岁。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研三女生李梦莹是武汉人,家住武汉经济开发区的她,春节前夕回到学校撰写论文,结果遇上武汉封城。同处一城,不能回家,眼看武汉疫情严重,她总想贡献力量。武汉市志愿者征集公告发出,李梦莹第一时间报名,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就在此时,看到湖北大学康复驿站招收志愿者的信息,她就毫不犹豫报了名。

跟她一样,生命科学学院研二学生杨军,因为要等实验数据,留守学校。疫情来袭,他也报名成为康复驿站的志愿者。


3天时间,完成上万件物品搬运发放



疫情不等人,刚集结完毕,大家就投入到紧张工作中。湖北大学二期学生公寓有7栋楼共计1400多间宿舍。2月24日接到通知,湖北大学300多名教职工从武汉城区各方驰援,连夜奋战,将学生物品整理到位。

3月1日,10名湖大康复点青年志愿者正式入驻,负责物资保障工作。根据要求,康复者必须一人一间隔离,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全套生活用品。纸巾、衣架、洗脸盆、撑衣杆、被子、垃圾桶……志愿者们需要先在宿舍区旁的桃李园食堂大厅里,将10多种生活用品分拣出来,然后分装到收纳箱中。

“分装是最轻松的活。”志愿者蒲文杰说,接下来的搬运分发才是最累的。二期宿舍楼最高为7楼,没有电梯,所有物品只能人力搬运。再加上撑衣杆、扫帚等物品无法装进收纳箱,这意味着每个宿舍的物品,他们都需要往返好几次。

为了提高效率,大家排成一排,以接力的方式搬运。三天时间里,志愿者不仅完成了712间宿舍的物品搬运分发任务,还对宿舍楼大厅、走廊以及宿舍内部隔离胶布上进行了美化布置,贴上宣传标语和抗疫海报。时间紧任务重,很多人手上都被划伤。


临时党小组成立 有人申请火线入党


 

疫情就是命令,旗帜彰显担当。为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3月3日,在志愿者团队位于桃李园食堂的临时办公点里,一面党旗高悬在墙上,5名教师和学生党员在党旗前庄严宣誓,要用青春热血,为武汉抗击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就这样,湖北大学康复驿站青年志愿者临时党小组在工作一线成立。

“我们相信建立临时党小组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防控疫情中的先锋队、排头兵的作用。”临时党小组成员,负责组织工作的生科院研究生王旭东说。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的先锋作用被杨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趁着工作间隙,杨军在隔离点写下了入党申请书,请求火线入党。杨军说,虽然在特殊时期,一张正规的稿纸都找不到,但申请书上的每一个字,他都发自肺腑。


讨论到半夜  驿站响起武汉话广播



14天的隔离,漫长且无聊。为了给大家解闷,每个楼栋所有层楼都专门装上了广播设备。虽然团队中没有一人是播音专业出身,但大家还是接下了康复驿站的播音工作。

从3月4日起,康复驿站广播正式开播。每天中饭和晚饭时间,广播台播放通知和防疫知识、讲笑话,还可以满足一些康复人员的点歌,也会适时播放广场舞曲目,便于大家在室内锻炼。

在日常接触中,团队发现驿站里住着很多武汉人,在志愿服务队队长杜彬动议下,大家尝试把讲笑话的环节换成武汉话。来自湖北大学后勤集团、40岁的陈飚是志愿团队里最年长的一员,虽然从未当过播音员,但他勇敢尝试了第一次武汉话播音。

为了这次创新,团队成员在前一晚商讨文案,直到凌晨才定稿。效果出奇地好,康复群里一下子炸了锅。

驿站里响起的武汉话广播,还引来了湖北卫视和楚天交通广播的记者。


 

康复群成“夸夸群”  还有人发红包


除了播音工作,志愿者团队还得“潜伏”在各个楼栋康复群里。只要有人提出需求,志愿者就要及时记录,并反馈给相关工作组。杜彬介绍,每天大家下班时间是6点,但为了让康复者的需求尽快被解决,她和成员们很多时候都会在群里守到超过凌晨1点。

贴心的服务,换来的是康复者们的一致好评,楼栋康复群时不时就变成了“夸夸群”。每天,一些暖心事迹在群里不停刷屏,大家的感谢也就轮番上阵,还有人说“动员亲朋好友家孩子报考湖大”。

“学校领导门口接、大家兴高又采烈”“开水热水洗漱间,舒适环境锦上添”……住在二期B栋的王先生,是天门市的一名退休干部。为了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他在宿舍内手书了一封几百字的打油诗,发布在楼栋群里。在诗中,他细数在湖大康复驿站的生活点滴,还用“全省隔离数第一”来称赞湖北大学康复驿站的工作。

3月5日《沙湖青年》公众号上,发布了湖大志愿者团队的服务事迹。评论区里,几十条来自驿站朋友们的留言,不吝溢美之词,至真至诚。
“有时候,有些康友会直接用微信红包说话”。志愿者阎超说,这让大家既感动又不安,每每如此,他们都只能一边婉拒,一边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几天,陆续有康复者从湖北大学康复驿站“出站”回家。目前还有500余名康复者还在隔离观察,湖大人的坚守也还在继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推荐阅读】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来湖北大学调研

有你的湖大,才最美!

暖!暖!暖!湖大驿站欢送首批170名康复观察者出站!

重磅!国际顶级期刊《Cell》发表湖大教授研究成果!

央视新闻纪实:不惧风雨的湖大女生,真美!

“大冬瓜”“大冬瓜”来湖大了!这个班的学生太厉害!

图/志愿团队提供 
视频/央视 湖北卫视
采编/向正鹏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