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光2020①丨“串珠成链”促科技创新,松山湖科学城跑出加速度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每个人都努力奔跑

每座城市都努力生长

今日起

特别推出“追光2020”策划报道

总结梳理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的

付出与收获,感动与美好

致敬每个为松山湖奋斗的人

在回顾中总结经验

展望“十四五”开局的美好愿景

此为“追光2020”的第一篇

更多精彩,敬请垂直!


五年间,创新发展总指数增长131%,纵坐标轴一路上扬,画出最美的弧度。近日,《东莞松山湖创新发展指数(2020)》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15-2019年,松山湖创新发展指数逐年攀升。


过往的积淀,成就了当下的厚积薄发。

2020年,是松山湖创新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7月份,松山湖科学城被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部分,上升为国家战略队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回眸2020年,松山湖始终紧握科技创新的重要命题,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奋笔描绘历史新篇章。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大科学装置建设跑出“加速度”


作为东莞创新能量的“策源地”、大湾区未来的“科创明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既是松山湖未来发展的愿景,也是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王牌。

松山湖科学城

2月28日,曾经的荔枝林,如今的中子源路,传来了好消息。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00kW的设计指标并稳定运行,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


散裂中子源以100kW运行24小时束流功率曲线


散裂中子源是全国唯一、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这台被誉为“国之重器”的“超级显微镜”,于2020年3月15日迎来当年第一期运行开放的首位现场实验用户——利用中子成像技术,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供考古研究的新手段。

中国散裂中子源

数据统计,自2018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散裂中子源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服务全球用户,已完成350余项课题研究。

中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

(BNCT)实验装置研制成功发布会


从源头创新,实现技术的突破与行业的革新。8月13日,中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在这里宣布“面世”,为治癌手段带来了更有效的方法。


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

综合实验楼主体封顶


目前,阿秒激光加紧布局建设中,与散裂中子源互称“姐妹花”的南方光源也不断迎来新进展。在深耕原始创新中实现优势互补,一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在巍峨山北面初显雏形。

走上新赛道开拓进取

大平台、大企业涌动科创热情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疫情冲击,科技被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改写历史的使命。惟有改革创新者,才敢勇立潮头,在乘风破浪中抓住新风口。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3月份,国内防疫口罩产能不足,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破了沉寂——电纺纳米纤维滤材研制成功,与熔喷布口罩相比,过滤率更高、可多次使用、满足长期储备需求,生产成本更低。

实验员正在进行试剂研制


在科技抗疫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多年培植的生物科技产业也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热情。

一时间,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率先实现了核酸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成功研制与产业化;东莞天天向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新冠重症肺炎病人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设计开发了全新的体内肺膜氧合多级多腔球囊导管系统……

国难当头,松山湖企业以独有的姿态,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书写抗疫史诗。


因时而动、随势而为,松山湖有这样的底气。

截至目前,松山湖与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共建了3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还有373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为科创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


2020年9月,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在松山湖举办,期间发布的鸿蒙系统2.0备受全球瞩目;12月,生益科技推出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新品mmWave77,为智能驾驶汽车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Together)活动现场

走上新赛道、拥抱新机遇,为松山湖擦亮了金字招牌。

2020年2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温块体金属玻璃”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2020年度第一批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中,松山湖4家研究中心榜上有名;12月份公布的东莞市2019年创新型企业榜单中,松山湖7家企业入围百强创新型企业,9家企业入围瞪羚企业,二者约占全市总量的1/4。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的高温块体金属玻璃示意图
 

有的放矢提升服务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从创新链、人才链到服务链,松山湖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中从不“踩空挡”。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2020年7月,松山湖围绕“成本洼地、服务高地、政策特区”的定位,打造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随后,社区内东莞先进光纤应用技术研究院奠基入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湖之材”产业育成中心正式启动,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对外开放……多方合力,共同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摇篮。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打通人才链条,松山湖正积极打造以青年人才为主体、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相衔接的创新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这里聚集省市创新科研团队48个,院士近30名,还有大批工程师等各类人才总量近10万人。



2020年,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落户松山湖,通过举办国际注册技术转移经理人认证培训、湾区技术经理人高峰论坛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科创人才培养体系。


与此同时,为了提供优质的科创服务平台,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集聚上百位院士专家论道松山湖,为城市发展把脉开方;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00多项、促成意向合作签约30项;2020年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吸引近千个项目积极报名,在园区掀起双创热潮……众多大型科创活动的举办,在松山湖畔碰撞出了新的思想火花,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水源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松山湖建园20周年,也是松山湖科学城由“园”向“城”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年份。

2021年,松山湖将全力提升园区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大力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以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等重大创新平台和高等院校建设。


松山湖科学城


同时,加强与中科院务实合作,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松山湖布局。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化创新主体能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形成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体系。


松山湖还将加快研究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形成对源头创新、人才创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财政稳定支持体系。大力招引海内外人才,加快出台松山湖人才安居政策,探索制定适合松山湖科学城产业、创新发展的人才政策,打造低成本人才住房体系,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团队、海外人才的资助力度。


此外,以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为核心,整合形成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创新社区,为人才提供高效率创新创业服务和多元生活配套。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珊珊


【幸福松山湖热点索引】

同比增长20.24%!松山湖市场主体数量实现逆势回升

一周政见 | 创新发展指数再创新高,松山湖剑指“十四五”再启新征程

5年增幅131%!松山湖创新发展指数最新出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松湖妹

好看要点在看哦

Hi,你还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