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云看展:松山湖科学城
松山湖科学城坐落于东莞地理几何中心位置,南邻香港、深圳,北靠广州,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创新平台。
▲松山湖管委会全景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也是全国第4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松山湖科学城成为承载国家科技战略的新平台。
2020年9月,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围绕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个定位,举全市之力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2021年4月22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在东莞全面启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松山湖未来学校、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启动,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1年5月30日,松山湖高新区成功入围“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名单。根据建设方案的部署,园区将充分利用平台优势资源,聚焦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新经济新产业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加紧部署面向未来科技、产业发展需要的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活力。
▲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战略布局蓄势待发,松山湖科学城将迎来“加速跑”崭新阶段。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在科研基础、城市配套、民生服务等领域全面发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经过20年的努力,松山湖已将创新创业融入自己的血脉之中。当前,园区工商注册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2万户,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均超 85%,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133家,“四上企业”421 家,高新技术企业 366 家,国内 A 股上市企业 5家,市级上市后备企业 31 家。松山湖科学城将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千亿规模的支柱产业,吸引华为终端、华贝电子、生益科技等知名企业进驻;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方面,聚集拓斯达、李群自动化等一大批智能机器人企业;在生物产业方面,东阳光、三生制药、菲鹏等生物制造企业正在飞速发展;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新能源、易事特、阿尔派等企业扎根松山湖,为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正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散裂中子源(CSNS)为平台,加快新材料研发机构聚集,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如今,创新已成为松山湖吸引四海人才的“重要法宝”,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作为国际创新资源的集聚区,吸纳国内外的创新资源和创业团队集聚在松山湖,将国际化科研力量和重大创新成果进行更好地融合、转化。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训练营,理想的城市栖息地,提供智能化、年轻化的配套设施和生态化、便捷化的居住环境,打造“创新创业不夜城”。
▲集聚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力量
当前,新材料是被世界广泛看好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由中科院物理所牵头主办,东莞市政府、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共建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等四大核心板块,致力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未来有望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使得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且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
▲中国散裂中子源正门
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级显微镜”,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它将为我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并为解决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的许多瓶颈问题提供先进平台。随着千亿投资落地
松山湖科学城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将在更高起点推动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成为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