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英才、撑产业!松山湖“改革、创新、再出发”系列政策发布!


5年投入20亿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10000名,到2022年全面完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布局……12月6日,在建园20周年之际,松山湖召开“改革、创新、再出发”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不仅重磅发布系列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更正式对外披露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



在新闻发布会上,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对《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总体规划》”)作重点介绍,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乐瑜和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黄镜铨则分别发布《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人才优先发展  打造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下称“《人才政策》”),以及《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产业政策》”)。


此外,中央、省、市以及境外20多家权威媒体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东莞正迈入“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松山湖也迎来了建园20周年,全面开启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新征程



改革不停歇,创新不止步。此次新闻发布会以“改革、创新、再出发”为主题,揭示了松山湖将在新征程上掀起新一轮改革大潮和创新大潮的坚定决心。


站在新起点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战略部署,为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发展制定纲领图、激发新动能,松山湖特在建园20周年之际,发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推出人才、产业等一揽子利好政策,以进一步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在松山湖集聚发展,加快将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四梁八柱”构筑原始创新高地


“回顾松山湖20年发展历程,松山湖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改革和创新。”欧阳南江指出,松山湖当前已初步形成一流大科学设施、一流企业、一流机构、一流大学、一流人才“五个一流”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构建了从原始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去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与光明科学城一起成为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现了从一片“荔枝林”到一座“科学城”的“质”的飞跃,掀开了改革、创新、再出发的崭新篇章。


《总体规划》是指导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行动纲领,将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有力支撑。总体规划明确,松山湖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主要承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点。规划范围包括松山湖高新区大部分区域,以及大朗镇、大岭山镇、黄江镇部分区域,分为核心区和协调区。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90.5平方公里(含水域);协调区规划面积41.7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提出了松山湖科学城2021年到2035年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空间布局,并部署了五大实施策略。其中明确,松山湖科学城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努力建成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



根据规划,到2022年,全面完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布局,开工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和标志性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到2025年,科技实力、营商环境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研能力快速提升;到2035年,建成一批全球领先、开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欧阳南江表示,松山湖科学城坚持以“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全链条为“四梁”,以重大科技设施、重大科研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龙头企业、高端创新人才、高品质城市配套、一流创新环境为“八柱”,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创新需求推出系列人才政策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东莞站上“双万”城市新起点,作为创新引擎的松山湖对人才的渴求愈加强烈。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快人才集聚,打造人才高地,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松山湖出台“1+N”系列人才政策



黄乐瑜表示,《人才政策》立足园区创新发展需求,围绕科学城建设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目标,推出系列人才政策。其中明确,从2021年起到2025年,5年计划引进市级及以上人才5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10000名

1

突出用人主体,实施“一体一策”。为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的引才优势,鼓励用人单位走在引才第一线,结合用人单位特点及引才需求实际,给予个性化的引才支持和激励,提升用人单位人才吸引力。



聚焦人才需求,加强安居保障。针对人才安居需求,结合松山湖功能区“一园九镇”统筹发展格局,扩大人才房统筹供给方式和来源,灵活解决人才居住需求。


围绕创新发展,强化人才储备。除了加大力度引进人才,《人才政策》还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强化了本地人才的培养。从支持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实训基地等方面加强对人才培养载体的建设;第十五条对博士后这类重点人才在站和出站给予支持,鼓励博士后人才在松山湖长期发展。



优选创业项目,转变扶持模式。为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激励优秀项目成长壮大并扎根松山湖,改变以往无偿给予财政资金扶持的模式,明确以投代补,通过设立天使基金,扶持引进符合松山湖主导产业方向的种子期、初创期人才项目。


提升人才服务,优化人才生态。一方面从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入手,鼓励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人才引进、评价、服务,延伸政府人才工作和服务触角。另一方面,以松山湖人才港建设为抓手,打造人才服务的高品质、一站式窗口,并通过扩大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优化配套建设,打造健康的人才生态。



黄乐瑜表示,除《人才政策》外,目前《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新引进人才综合补贴管理规定》已印发,港澳人才政策已通过党工委会议审定,将于近期正式印发。


20亿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演绎,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成为松山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产业政策》明确,从2021年起5年投入20亿元,着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系列产业政策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层级向高端迈进,为松山湖构建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其中重点支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七大产业集群。



“松山湖产业政策体系包括1个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实施意见,以及落实总体实施意见的10个具体实施办法。其中,总体实施意见今天正式发布,10个具体实施办法正在进行修改完善。”黄镜铨重点对松山湖产业政策体系的六个特点进行说明。


重点突出扶持“1+3+3”产业发展。在财政资金、用地用房、政务服务等方面,重点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个支柱产业,生物、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3个重点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化3个新兴产业。同时,积极扶持新概念材料、量子通信、类脑智能、未来通讯(6G)等高精尖前沿未来产业领域项目发展。



突出财政扶持与经营业绩挂钩。对提前将产能转移至松山湖的项目、新引进获得相关资格企业及其他企业,根据企业上年度缴纳工商税收入库额给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产值(或营业收入)规模以及近两年复合增长率,给予不同额度的经营贡献奖励。对产值(或营业收入)首次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根据产业类别分层次给予奖励。



系列产业政策还突出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扶持。根据不同产业领域企业的差异化政策诉求特点,将产业支持政策划分为共性政策和个性政策,包括招商引智、产业培育、楼宇经济3个共性政策,以及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7个具体产业发展的个性政策。


此外,突出企业全生命周期扶持,系统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撑政策体系,从项目引进、企业培育、空间拓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对招商合作单位、楼宇运营主体、社会组织机构等社会力量给予政策支持;突出功能区协同发展扶持,对入驻松山湖特色楼宇的企业在松山湖功能区租赁自用生产厂房的,按照租赁松山湖楼宇每平方米综合贡献给予租金补贴。


建园20周年大会即将举行

 

在政策新闻发布会现场,小编还获悉,松山湖计划于12月9日举行建园20周年“改革、创新、再出发”大会。


欧阳南江对松山湖建园20周年“改革、创新、再出发”活动亮点进行了重点介绍。


欧阳南江表示,松山湖过去20年的成长壮大,离不开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人才的支持和带动。他们抢抓机遇、积极进取、敢闯敢试、勇立潮头,成为广大松山湖建设参与者的杰出代表。



本次大会,松山湖设立了松山湖建园20周年突出贡献企事业单位奖、松山湖2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奖,对松山湖建园以来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表达对他们的肯定和感谢,以此激励全体松山湖人对标先进、乘势而上,共同投身新时期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大潮当中。


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吸引人才、服务人才的重要条件。松山湖城市配套建设也不断提速,一大批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活动期间,松山湖将发布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方案及科学公园设计方案等两份方案,着力将松山湖建设成为一座充满科学氛围的现代化城市。


“另一方面,大科学装置是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手段,是科学城建设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欧阳南江介绍,“十四五”期间,东莞将启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并启动先进阿秒激光装置建设,努力汇聚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创新平台。活动期间,将邀请中科院相关专家,对上述装置筹备建设情况进行介绍。


欧阳南江表示,高水平高校是人才与创新资源的集中地,同时也是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产出地。松山湖科学城始终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广泛向国内外一流高校借智借力,推动松山湖加快发展建设。活动期间,松山湖将与一批重点高校签订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合作协议,未来在多个方面开启合作。



12月9日晚上,松山湖还将举行建园20周年“改革、创新、再出发”文艺演出。该文艺演出融汇了情景剧、声乐、器乐、歌舞、合唱、故事讲述、小品、配乐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重温和见证松山湖建园20年来,从荔枝林到科学城蝶变的不凡之路。通过该场文艺演出,激励园区上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把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而努力奋斗。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图片:黄政正  康乐伟

编辑:郑国豪

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H5互动 | 100秒穿越松山湖20年,快来领取你的专属湖人证!

飞跃松山湖20年⑭|松山湖科学城凭什么吸引年轻人?

广州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轨迹公布!两家医院宣布停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创新松山湖

好看要点在看哦

Hi,你还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