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出发|李泽湘:搭建“科创梦工厂”,探索“新工科”育才新模式

 
编者按

实现梦想的征途上,总有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
2022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历史性盛会,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于党、于国、于亿万人民,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松山湖宣传与社会工作局、组织群团局、人社分局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共同推出“再出发”专栏,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对话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及企事业单位等各领域代表,展现松山湖在东莞迈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继续勇立潮头、再立新功的作为与担当。










本期关注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李泽湘。


人物简介:李泽湘,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2019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Award)获得者。

李泽湘长期从事机器人、制造科学与自动化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推动中国研究生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其有关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论文被国际同行普遍采用或引用,开拓了机器人在非完整约束下的运动规划这一学术领域,推动了中国运动控制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背一个很破的双肩包,白衬衫、工装裤,像一个老师傅,不像科学家。” 2014 年起开始深度参与投资李泽湘孵化项目的明势资本合伙人黄明明形容,李泽湘有赤子之心、接地气。
 
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东莞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他不断投资创新人才创办的高科技企业,联合发起打造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先后与学生创办大疆创新、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等知名企业。从这所基地里,更跑出了云鲸智能、正浩创新等一批独角兽公司。
 


李泽湘的人生像进行一场漫长的山野徒步,起起伏伏,屡挫屡试,如今的李泽湘又有了新的目标。他希望将精力投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最难、最慢的路上:教育改革。
 
李泽湘相信此时局面不错,他说回望过去几百甚至几千年,没有比现在对中国更好的时刻。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山,还想帮更多年轻人找到他们的山。

探索“新工科”教育


李泽湘喜欢爬山徒步,最极致的一次是 53 岁时,他在 38 小时里走完了 100 公里山路。
 
如果用他偏爱的这项运动来比喻人生,李泽湘已亲历了好几座高峰。
 
他是大疆前董事长,曾在大疆成立第二年,团队走到只剩一个出纳的困难时刻给汪滔投资,帮汪滔重新招人。他深度参与塑造了这家如今估值超 1600 亿元的全球无人机霸主。
 
再往前,李泽湘本人也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他于 1999 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下称港科大)任职期间创立了固高科技,固高是目前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运动控制器供应商。作为一种工业机器人和高端装备都需要的核心器件,控制器的销量和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可指示制造业发展状况。
 
但李泽湘最想攀爬的山峰却不在这儿。他希望将精力投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最难、最慢的路上:教育改革。
 

科创训练营


李泽湘本人是中国上一次重大教育变革,恢复高考的受益者:1978 年,本来可能在校办工厂当车工的李泽湘应届参加高考,并在大一下学期被选中留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拿到电机工程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后,李泽湘又一路在伯克利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在 MIT、纽约大学工作并取得教职。1992 年,他回国加入了当时刚成立的港科大,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后任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在港科大的最初几年,李泽湘的教学方法并无特异,但创立固高后,他发现实验室的多数学生去了硅谷和华尔街,他们既无能力做产业创新,更无此种志向。
 
李泽湘开始寻找一种更契合产业需求的工科教育方式,他后来将之归纳为 “新工科” 教育。
 
李泽湘认为,新工科教育应该培养 “能用科技创造新东西的人”。这个目标背后有一套宏观形势判断:中国终将用尽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从可以抄作业的追赶者变为要自己写答案的领跑者,这需要真正的创新能力。而能用科技造新东西的人——他们可能是创业者或传统产业的改革者,将不可或缺。
 
大疆的崛起就源于李泽湘的一次新工科教育的探索。
 
当时,李泽湘在港科大开设了一门机器人比赛课程,通过8个月“魔鬼式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学会运用深圳的供应链来打造产品。
 
汪滔从李泽湘这里获得的不仅是打造产品的能力,更有在大疆数次危机及转折时刻的决策、资金、人才各种支持。大疆创立次年,团队一度跑光,汪滔无助地找到李泽湘,不仅获得了投资,李泽湘所培养的哈工大深研院第一届研究生也成了大疆重整旗鼓的生力军。

陪创始人走夜路


2014年,李泽湘向东莞市政府提出构想:能不能在松山湖建一个平台,由他到全国、到世界各地去寻找挖掘合适的年轻人来创业。他的构想马上获得了东莞市政府的支持。东莞完备的产业生态也为XbotPark提供了天然的“机器人实验场”。
 
每周,李泽湘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香港,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深圳,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松山湖。不停地参加会议,熬夜讨论问题,为每一家他支持创立的公司提供帮助,几乎成为常态。不止一位李泽湘的学生提到,李泽湘是一位有理想却从来不空谈理想的人。这种学者态度,以及对自动化控制和机器人领域的长期研究与坚持,终于等来了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真正起步。
 
李泽湘认为,许多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领域学生并非缺乏才能,只是对创业不了解。“就像走夜路,你一个人会很害怕,两三个人或三五个人一起,然后再给你一个手电筒,一个打狗棍,你就不害怕了。我们也在吸引更多人,不断把走夜路的经验传递给他们。”
 

李群自动化车间

大疆、云鲸以及松山湖基地的诸多项目,其实都是新工科教育的延伸。李泽湘需要验证新工科思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真正在产业中发挥作用,这些公司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为优化新工科提供数据和经验。
 
逸动科技创始人陶师正在宁波的海边长大,经常在香港去玩划船和帆船,后来就有想法做水上机器人和动力系统。最早的时候,李泽湘与他的几个朋友是天使投资人。陶师正至今记得一个细节。2014年初,他有段时间很迷茫,第一代产品做了两年,差不多可以卖了,但自己不是很满意,想推翻重做。他面临的选择是,继续把第一代产品做完,还是彻底放弃转做新一代产品。

摇摆和犹豫中,他去找李泽湘寻找对策。按照陶师正的性格,要拼一口气,都已经做成这样了,一定要做完。“即使做完了,可能公司还是要死,东西会卖不出去,要以公司长远角度看,停掉现有项目,把所有人力物力投入到新产品中去。”李泽湘告诉他,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要花时间沉下来。最终,陶师正放弃了第一代产品。
 
逸动科技产品图

如今,松山湖的湖面上时不时能看见逸动科技的自主研发产品在进行水上测试。目前,逸动科技已有近300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占三到四成,逸动科技2021年在全球销量增长已经超过2020年的150%,预计2022有望再次实现超过100%增长。
 
2021年,逸动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逸动科技的销售网络已覆盖欧洲、北美、澳洲及东南亚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电动船外机全球出货量第二大品牌。
 
李泽湘带领学生石金博所创立的项目——李群自动化,至今已成立超10年。这是一家专注于轻量型高端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李群自动化已赢得红杉资本、明势资本、赛富基金、粤科金融集团、天鹰资本等知名投资公司的青睐,2020年,企业获批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李泽湘介绍在孵团队

在松山湖科学城之外,全世界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在硬件孵化领域成功率如此高的地方——共孵化60多家公司,存活率达80%,独角兽或准独角兽公司达15%,硬科技公司达100%。

打造机器人领域“梦工厂”

 
李泽湘认为,创业除了资金、资本的支持外,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从做销售、到生产及研发,有一类人极其稀缺,就是能够把各环节的要素进行挖掘及整合,构件整个系统闭环的创业者。” 李泽湘表示,除构建创业的系统闭环外,无论是从模仿开始的草根式创业,还是知识背景深厚、从研究所出来的科学家创业,其创业模式有效的关键,还在于要理解新一代的消费者。
 

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新址建设效果图

“我们在松山湖思考的模式是:年轻人、消费市场、科技的结合。”李泽湘认为,面向消费市场的C端(消费者市场)领域蕴含无限机遇,小米、大疆都崛起于此。而只有年轻人才能理解新一代消费者,同时他们还需具备理工科背景,能顺应消费升级实现产品迭代,在C端领域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进而拉动中国未来的“新制造”。
 
如何挖掘到有潜质的年轻人并为其赋能?李泽湘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
 
2015年,上海交大硕士毕业生张峻彬通过李泽湘的公众号发了一封自己的简历,希望有机会能得到李泽湘的当面指导。
 

云鲸智能产品

谁知等见面后,张峻彬的几个创业项目都遭到李泽湘毫不客气的否定,觉得不够创新,也不够市场化。但是李泽湘很欣赏张峻彬的激情和投入,决定全力支持他创业,甚至把他作为首个引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创业者。
 
张峻彬后来的创业项目是云鲸智能——全球首款“会自己洗拖布”的拖地机器人项目。产品量产后一经上市就在微博、抖音及各大直播平台上大火,成为一“鲸”难求的家庭智能消费品。
 
2020年6月,云鲸智能完成C轮融资,估值达到10亿美元。8月更以9756万创下小家电行业天猫超级品牌日最高成交记录,登顶消费电子实时排名NO.1 。
 
“所以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你能看见的是我们想找到有一定的科技背景的年轻人,瞄准对应消费市场,探索通过教育,来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发展。这是我们基地和其他草根创业者、科学家创业者不同的地方。”
 
李泽湘表示,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要让人找到目标,明白要做什么。“今天的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心中的那一把火。学生眼睛放光的时候,我的创新教育就做到位了。”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莎

责编:张珊珊 郑国豪

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再出发|陈和生:铸“国之重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描绘万物互联图景,松山湖双创大赛软件信息专场展开最终角逐

深度|松山湖“加冠”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创新松山湖

好看要点在看哦

Hi,你还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