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担“C位”!七大关键词读懂党代会报告中的松山湖



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顺利开幕,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亚非作报告,总结回顾东莞过去五年发展成绩,描绘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在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过程中,松山湖依然是重中之重。报告先后9次提及松山湖,多处关键词、热词指明了松山湖未来发展方向,松山湖也成为被报告提及最多的镇街(园区)。


报告提出,松山湖将在创新驱动发展、科研平台打造、激发“双创”活力等方面再次担起排头兵重任,引领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迈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


报告提及,五年来,面对"双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东莞主动谋划、乘势而上,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成功推动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功争取大湾区大学在莞筹建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落户……推动东莞更多工作、更多项目上升到国家和省的层面。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方案,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效果图(局部)


报告提及,东莞将以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统领,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把握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级,使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关键词二

两个“零的突破”


报告提到,要着力强化科研平台支撑,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更多大装置、大平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争取国家级科技奖实现零的突破


月壤研究样本


随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 大科学装置则成为科学城发展的“刚需”。松山湖正加快安排一大批重大科技设施建设、落地,以大科学装置“撬动”科技创新“杠杆”。


竞跑“双万”城市新赛道,东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当前,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已然显现。时至今日,松山湖已集聚超过50名院士、68名国家级人才、3万名高层次人才参与科学城建设。


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


报告提出,东莞将抓住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重大机遇,依托大科学装置汇聚一流科学家,依托与港澳紧密联系优势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依托先进制造业优势引育卓越工程师和优秀技能人才,依托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集聚更多高学历青年人才,力争三年内面向全球招揽引进10个战略科学家团队,引育400名博士专业人才、1000名领军人才、6万名硕士以上创新人才和50万名本科学历人才,五年内争取本土院士实现零的突破,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


关键词三

重大战略平台


报告提出,过去五年,东莞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性进展,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等战略平台建设积厚成势。


中国散裂中子源


报告提出,为实现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松山湖科学城等全市四大战略平台应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各自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勇当先锋、挑起大梁,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重大引擎。松山湖科学城要全力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强化对全市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


同时,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机遇,全面深化与广州、深圳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加强松山湖科学城等全市重大战略平台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一体联动发展。


报告还指出,应完善“三心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功能格局,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心”都市核心区,强化“三心”之间的交通联系,全方位优化城市功能格局。

 

关键词四

创新驱动发展


过去五年,松山湖积极推进大装置、大平台、高水平大学等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松山湖创新高地。


报告提及,目前散裂中子源已投入使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南方光源预研测试平台正式启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连续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重大技术进展,进一步提升科学城的集中度和显示度,推动东莞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性突破。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正在加紧建设

报告指出,下一个五年,东莞将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等的战略合作,全力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动工建设,推进南方光源预研测试平台建设,加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发展,抓紧做实科学基础设施集聚区。推进科研设施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加强与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沙科学城等的联动发展,共筑大湾区科研创新集聚地。

 

关键词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报告提及,过去五年,东莞产业发展优势得到显著性巩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万亿级规模,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4个千亿规模产业集群形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为推动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报告明确,将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一号工程”,落实“一把手”亲自抓。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协调推动和“七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属地主体责任,创新体制、攻坚克难,尽早在土地整备、环境打造、项目招引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报告还指出,将立足当前基础优势,在智能移动终端及穿戴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率先形成集聚生态,面向未来全力抢占关键战略材料、高端医疗设备等产业制高点,实现五年后基地产值超3000亿元。

 

关键词六

创新成果转化

当前,松山湖拥有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大机构,还有一批高水平企业汇聚于此,逐渐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体系,并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本次东莞党代会,也对松山湖创新成果转化提出了更明确要求。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报告指出, 将推动各镇街加快承接松山湖科学城等的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战略平台策源、镇域转化落地”的创新格局,续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发全市创新创业创富活力;稳步推广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模式,统筹一批低成本空间,完善科技孵化链条,打造科研与转化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综合体,着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关键词七

市直管辖体制改革



探索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推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松山湖功能区的重要使命。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东莞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功能区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有效增强。下一个五年,东莞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市直管镇体制改革,以更充分授权支持镇街改革创新,优化重点工作统筹指挥调度机制,实施基层改革攻坚揭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市级强化统筹、镇村充满活力、市镇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编辑:郑国豪 张珊珊

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新年开新局!松山湖科学城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将迎新突破

不用转诊!这种情况在松山湖就医可直接医保报销

再出发 | 王恩哥:投身材料领域,架起科技成果转化“铁索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创新松山湖

好看要点在看哦

Hi,你还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