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宽敞明亮的展厅内,各类材料科学相关的历史故事、应用展品与前沿探索的知识扑面而来……5月27日,松山湖材料博物馆实行试开放运营,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家材料科学博物馆,来自松山湖北区学校的近200名学生作为第一批观众先行探馆,打开了探索材料世界奥秘的大门。
来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项目,新的园区已基本建成,松山湖材料博物馆正位于展馆楼的二楼,展陈面积近900平方米。材料的构成单位是什么?陶瓷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石墨和金刚石有什么异同?在导览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走进博物馆,首先被眼前巨大的一个原子模型所吸引,大家都直呼“太酷了”。随后,便跟随导览人员的脚步一同开启沉浸式探游。从铅笔、陶瓷、丝绸,到使用手机、乘坐高铁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与材料科学息息相关。而材料的重要性,在这座博物馆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里包含了“原子织造:从元素到材料”、“文明之光:材料与人类文明 ”等板块,其中涉及无限潜力的瓷、千变万化的碳、磁力的无形之手、超越自由之超导、高分子的魔力、电池的变迁、从沙子到芯片等方面的内容。参观所到之处,导览人员都从日常的应用场景引入,将每类材料的历史故事、发展历程、现代化应用及未来的可能性等串联起来。期间,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事实上,本次负责讲解的两位导览人员均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联培博士生,他们不仅需要熟悉博物馆的展陈内容,还需要根据学生们的理解接收能力调整讲解内容,让同学们听起来简单易懂而又新颖有趣。
此外,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互动实验环节。上午场中,实验室的非晶合金团队和空间材料团队为同学们展示了“材料魔法师”非晶合金;下午场中,纳米生物团队则展示了伯努利原理实验。如此一来,同学们对相关材料的性能和神奇的物理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例如,科研人员用几毫米宽的铁基非晶合金丝线便能提起4.5L的水瓶;而另一种铁基非晶合金被放入染色水体中时,蓝紫色的水很快便能恢复清澈之状……此外,科研人员仅用吹风机、气球、乒乓球三样常见的物品,便为同学们诠释了“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这一实验原理。“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有机会学习了很多新知识,开阔了眼界,也将很多材料跟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冷同学谈到,即便很多知识尚未理解透彻,但这趟经历十分有意义,希望回去后跟老师、同学们继续交流,把知识学得更透彻。“老师的讲解非常贴合生活实际,表达也很幽默风趣,很多知识都能理解。”参观期间,王同学与其他同学一样,一边参观一边做笔记,坦言很喜欢导览人员的讲解方式。而位于展览楼一楼,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展厅也已修建完毕,展陈面积400多平方米,充分展示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果、人才队伍、发展定位及未来规划等。活动当天,学生们有序前往一楼进行参观。此外,实验室还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新材料——单晶铜箔。而这背后,实验室团队与合作者研究成果“实现尺寸最大、晶面指数最全单晶铜箔库的可控制备”,曾入选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
“这是实验室的代表性研发成果之一,希望学生们能牢牢记住这段参观之旅,将它作为开启探索科学世界的一把‘钥匙’。”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致力于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交互式、沉浸式、启发式的认知探索体验,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材料科学专业性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