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松湖观察|松山湖科学城:“出圈”博物馆界 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


6月17日,绿树掩映中,一场“水墨画工作坊”在松山湖望野博物馆举行,在“笔、墨、纸、砚”的世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松山湖望野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砚田星转——古代砚器展”的一次配套活动。


科技创新之外,松山湖科学城已然“出圈”博物馆界!

近期,松山湖望野博物馆的“印何累累——中国古代的印信”展荣获第四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最佳进步推介奖”。这也是东莞首个非国有博物馆获此大奖。

自2019年10月试运行以来,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藏品远赴北京、山西、辽宁、江苏等多地参加大展,其中部分馆藏文物资料图像更受邀于日本展出,成功在博物馆界打出名气,被称为“非国有博物馆的标杆之一”;藏品捐赠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系东莞市首家藏品入藏国家级大馆的非国有博物馆。



“出圈”背后,是松山湖科学城以高品质文化供给,满足高品位文化需求的生动诠释,是松山湖科学城在博物馆界崭露头角的开始。

自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来,松山湖紧紧围绕松山湖科学城这一国家战略的中心工作,加快文化建设,构建新格局、呈现新气象,迈向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获奖:方寸之间的学术探索


松山湖科学城在博物馆界的“出圈”,自2019年开始。

作为松山湖首家正式备案登记的非有国有博物馆,松山湖望野博物馆2019年10月试运行,2021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实现了松山湖在博物馆界零的突破。松山湖望野博物馆也成为近年来推进园区文化建设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起步即成势。

自2021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后,时隔两年后的博物馆日,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就获得一份特殊的荣誉——自主原创策划、独立实施呈现的“印何累累——中国古代的印信”展获得第四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最佳进步推介奖”,这也是东莞首个非国有博物馆获此大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在众多博物馆的专业展览中脱颖而出,最根本的在于拥有深厚的学养和孜孜以求的学术研究精神,才能够‘言他人之所未言,发他人之所未发’,才能够展他人所未展,对于某一个领域做出自己的学术贡献。”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副馆长金方旭对记者表示。


金方旭向记者讲述获奖背后博物馆的探索发展之路。

去年7月份,在一次有关印章的学术讲座上,松山湖望野博物馆有了策展的前期策划,举行一次中国古代印信的展览——从秦汉壐印,到晋唐图章,再到宋元押记,直至明清篆刻,完整地梳理中国古代印信的文脉,透射出背后的审美变迁、时代印迹。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在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副馆长金方旭看来,2000多年的中国灿烂文化,是一座挖掘不完的宝库。“可以从一方小小的印章里呈现千年风云,洞见时代气韵。”

“松山湖望野博物馆以学术研究、深刻诠释、原创策划、社会教育为核心,坚持‘历史+科技+人文+欣赏+教育’博物馆服务理念,勇于探索创新,着力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精品博物馆标杆,为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和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提供广东样本。”金方旭表示。

“出圈”:博物馆界的松山湖身影


在业界,松山湖科学城随着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多个展览的外出举行,已然“出圈”。

在这次广东省展览获奖的当日,“今时明月照梦华—宋人的生活雅趣”也在江苏省盐城市博物馆如期开幕。本次展览上,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外出借展32件藏品,囊括陶瓷、青铜镜、玻璃首饰等精美器物。

此次外展也是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试运行以来走向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个生动体现。


在此之前,松山湖望野博物馆于2021年4月赴北京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合作策划“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2022年1月22日赴辽宁沈阳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天津博物馆合作“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展;2022年9月,受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日本奈良县橿原考古学研究所邀请,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藏文物拓本在“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特展中展出。松山湖科学城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博物馆界频频“出圈”。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来自松山湖望野博物馆的藏品金代河津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叶形枕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也是东莞市首家藏品入藏国家级大馆的非国有博物馆。

这次入藏在东莞博物馆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体现了东莞市博物馆收藏、研究和策展水平。这件文物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津窑考古成果提供了重要印证,填补了国家博物馆相关类目陶瓷品收藏的空白。

记者从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获悉,自试运行以来,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共策划推出文物精品展览12个,开展系列活动110多场次,发表学术论文13篇,出版书籍2本,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10次,接待观众23万人次。


“出圈”背后:

满足新需求,呈现新气象


多年来,松山湖科学城一向以科技创新的标签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是另一面,松山湖科学城的文化建设已然在逐步构建新格局,呈现新气象。

松山湖沁园路与礼宾路交会口,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正在紧张施工中。未来,这里将改造成集文化、商业功能于一体的艺术街区,届时将囊括大湾区首个数学博物馆、元宇宙科学馆、美术馆等,打造地标性的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松山湖北部片区,松月广场已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未来将规划建设包括展演中心在内的产业服务综合体,打造东莞版的“欢乐海岸”……

多个地标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将筑牢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发展的文化基础。

这是松山湖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新需要。自2020年7月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来,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汇聚,高层次人才云集,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希望松山湖科学城能够举办更多高水平的文艺活动,让更多高层次人才可以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之外,也获得更多精神享受。”有在松山湖工作的科研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从松山湖宣传社会工作局获悉,接下来,大力实施园区文化设施提质扩面工程,优化园区文化空间布局,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快推进文化艺术街区、北部展演中心、科技交流中心音乐厅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园区、片区、社区三级文化建设体系,力争实现“15分钟文体生活圈”。

这也是东莞这座“双万”之城,打造文化强市的城市追求。

今年以来,东莞明确提出打造文化强市战略,坚持“思想引领+文化供给”,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以文化优势引领经济优势。松山湖科学城提速文化建设可谓正逢其时,正当其时。

不远的未来,可以预见,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将持续加速“出圈”。同时,在多个地标性建筑的加速建设中,松山湖科学城的文化建设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新气象,加快高水平文化供给,以文化的力量助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来源:东莞+ 记者 张华桥编责:凌乐仪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松山湖科技创新“拳头产品”精彩亮相中国商标品牌节松山湖公布9个溺水隐患点,请孩子远离!东莞“龙҈舟҈水҈”继续“卷”!未来一周的天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