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点亮童年!全市儿童友好城市案例“评优”,为松山湖点赞!


近日,为了争创儿童友好城市,东莞印发《东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东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未来如何点点滴滴、时时处处、用心用情为孩子们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为了总结一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优秀案例、让儿童友好观念深入人心,东莞市妇联携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推出“东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其中,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正为东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应援点赞吧~




投票时间

11月24日10:00至12月2日10:00

主办单位

东莞市妇联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

投票方法

1、投票入口:通过微信转发的活动链接进入,每天可投10票。下载并打开南方+客户端每天可再投15票。


2、南方+操作方法:下载南方+客户端,在搜索栏输入“东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优秀案例,你来选!”,点击内文链接,可参与投票。


3、投票方法:进入投票界面后,可搜索单位名称,输入: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点击图片右下方投票标记,即可投票。



4、分享方法:在投票界面,点击单位图片右上角的分享按钮,可转发该单位案例;也可点击相应单位的图片,进入该案例的详细内容页面,点击右上角即可转发。







相关链接


01
中国散裂中子源:举办开学第一讲,组建科技巾帼志愿服务队




扫描上方二维码为ta点赞!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国际前沿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研究平台。装置自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以来,已取得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


中国散裂中子源展厅面积约1300平方米。其中科普展厅位于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综合办公楼二楼,面积约为885平方米,是一个集展示、科普、互动等功能于一体大科学装置展示平台。


科普展厅以简约大气的蓝白配色为主调,结合等比例缩小的设备模型,以及全息投影、光子膜投影技术等方式,从人类对微观物质的探索开始,向公众揭秘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意义,全面展示散裂中子源探秘世界微观奥秘的运行原理。继而走进高能所,观看其他国之重器,以科普之心让观众感受科技自立自强的魅力。



中国散裂中子源开设公众科学日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每年5月,中国散裂中子源均开展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过程中面向青少年儿童开展一系列科普讲座、“科学家故事”环节、参观科普展厅及科学家工作的环形加速器中央控制室和靶站谱仪大厅,带领大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资讯丰富的科普报告,结合震撼、壮观的装置区参观,开阔了青少年儿童的眼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中国散裂中子源与属地学校合作,举办“开学第一讲”活动。每年9月开学时,中国散裂中子源组织所内的研究员到不同的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讲”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鲜活生动的实例,为同学们打开了物理学世界的一个全新的大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了解科学、走近科学、热爱科学。


中国散裂中子源牵头组建松山湖科技巾帼志愿服务队,发动15名高学历科技工作者担任科普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广大少年儿童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理想种子。截至目前,松山湖科技巾帼志愿服务队共开展科普活动100余场。



中国散裂中子源于2015年获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荣获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称号。除积极参加国家重大科技展出外,基地采取了一系列多元化科学普及手段,促进科学的普及与传播,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共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5届、科普展览1场、科普进校园、专题科普活动等30余场,科普讲座47场、论坛179场。





02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造“趣见材料 一起科学”儿童友好空间



扫描上方二维码为ta点赞!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作为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在科技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面向公众特别是儿童持续开展材料科学领域的体系化科普服务,打造覆盖粤港澳地区、国际一流水平的材料科学专业性科普教育基地。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之初一体考虑、同步规划了科普功能。其中,松山湖材料博物馆是实验室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的集中呈现,面积约900平方米,常设“原子织造:从元素到材料”“文明之光:材料与人类文明”两大展区,以及科学实验教室。实验室现有科研团队50多个,实验间超90个,可让儿童亲眼见到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观测原子级别的微观物质结构,同时有可容纳480人的报告厅,开展大型科普讲座。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普工作,实验室组建了一支由专职工作人员、科研专家、联培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高效灵活、可持续发展的科普队伍。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数名研究员担任科学教育顾问、科学副校长、科普讲师;邀请、推荐科研人员通过办讲座、做实验、申项目的方式参与科普;成立了极具特色的“三棱镜科普志愿服务队”,来源于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的硕博研究生,兼具扎实的学科专业背景和浓厚的服务热情,仅2023年以来由志愿者现场接待的活动超100场,提供科普讲解和实验演示约500次,服务逾万人次,一半以上为青少年儿童。


围绕材料科学创新成果展示与科学普及教育主题,实验室以“展-讲-创”为主线,以材料博物馆为主阵地,搭配科普讲座、探秘实验室、实验互动等多种活动,打造“1+N”儿童服务模式,为儿童带来渐进式、交互式、沉浸式、启发式的材料科学认知探索体验。


在博物馆的基础上,实验室面向儿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活动。实验室依托科研团队开发系列科普课程,主题包括但不限于非晶合金、超导材料、骨水泥、第三代半导体等,目前已开发科普课程约20个。科普实验演示直观展示材料性能和科学原理,在安全提前下可让儿童参与,寓教于乐,融学于趣,目前实验室已积累推出超导磁悬浮、神奇非晶、发光半导体等十余个实验。



自2020年启动科普服务以来,实验室携手中国科协、市科协、科学馆、科技馆、中小学校等一起“趣见材料”,组织线上线下系列科普活动30多次,科研人员开展科普讲座超40场,线下受益儿童过万,线上参与人次逾20万,近20所中小学校超5000名师生走进实验室,探寻材料博物馆,在科研人员的导览和实验中体验材料科学的魅力。


实验室已获批全国首个英才计划协同培养基地、“香港未来科技英才成长计划”内地首个协同培养基地、广东省儿童友好基地、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东莞市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正逐步成为材料科学普及的前沿阵地。





03
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打造周六科普秀,创建科创儿童友好园区



扫描上方二维码为ta点赞!


松山湖中部片区位于松山湖核心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教育资源丰富、科技创新主体集中,聚集了16所学校、22个居民小区、22个新型研发机构,片区教职工和学生人口约6万人。


2023年以来,结合片区“学校多、小区多、科普资源集中”等优势,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按照“1+N”(一品牌多中心)“多元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市、园区、社会上的科普资源,重点打造松山湖“周六科普秀”科普品牌,集中整合园区科普资源,通过多元化高质量的科普惠民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松山湖创建科创儿童友好园区贡献基层力量。



自3月11日开展第一期活动以来,松山湖“周六科普秀”的影响力逐步提高,期间获得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市科协、市科技馆、东莞科学馆、松山湖科协的大力支持,截至10月,片区已举办36场松山湖“周六科普秀”活动,共约1.2万个家庭、3.1万人次参加,涵盖亲子类、专业技术类、大中型活动类、大科学装置类等四类科普活动。其中,10月28日松山湖“周六科普秀”跨城联动,带领深圳(南山)中加学校高一年级50多名学子和家长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亲身了解建设发展历程和实际应用领域。


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推动市科技进步活动月、“流动科学馆”等市品牌活动走进“周六科普秀”,两场活动共吸引了超5300个家庭、1.3万人次参与互动;组织片区幼儿园、企业来莞儿童走进市科技馆、东莞科学馆,参加科普课堂、“漠名奇妙颠倒沙漠展”等一系列科普活动,通过探究和互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承办松山湖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采用“线下+线上”方式举办院士进校园科普讲座,园区各中小学学子通过线上观看了直播。



为解决企业部分职工子女暑期无人看管的痛点难题,中部片区党委联合东职院团委在红珊瑚药业、华勤技术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松山湖“周六科普秀”暑期科创成长营,为企业职工子女开展免费科创托管服务,服务人次超4000人次、服务时长超700个课时。


为了做好“周六科普秀”潮玩形象大使的创作征集和推广宣传,中部片区举办了以创作“周六科普秀”形象大使、共绘科学城为主线的系列活动,重点围绕“三个一”开展(一场科普主题IP线上创作征集展播、一次科普主题线下集体绘画及展播、一幅20米科普卷轴创作及展示)。其中,96支队伍参加线下集体绘画比赛,通过学生的视角和画笔,展示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成效和独具特色的科技氛围。





04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让科学流行起来



扫描上方二维码为ta点赞!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建校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科创教育工作,以科学教学为主体,以科普活动、科技竞赛为两翼,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让科创教育之花绽放。



学校高标准建设了科学探究室12间(含航模室和创客室),信息技术教室3间,教师一律在专用教室上课。还设置了6间材料室,均以高于省一级学校标准配备材料,耗材补充机制完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齐开足科学课时,实验开出率100%。


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扩容增色。在建设了标准的教学场所下,校园里有大家熟悉的“玩具”:平路车车跑道、海模池、四驱车活动区、魔方屋、华容道屋、乐高墙、科技展品互动区、壁挂式科学馆、古仪器模型(浑天仪、地动仪、简仪)等。还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学长廊(航空航天科学展、校园吉尼斯纪录、科技前沿展板),开辟校园动植物园,为科学教育扩容增色,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学校航模队多次代表东莞市参加全国的比赛,多名选手荣获金牌、银牌。杜明昊成为东莞首位获航空模型一级运动员称号的学生。2名学生入选国家航天模型集训队,代表中国参加在斯洛伐克举行的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开创了东莞小学生参加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的先河。在东莞市科技创新大赛、创客比赛、信息技术比赛中,学校也多次荣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成果丰硕。


学校科教融合课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徐德诗、刘大禾、李廷芥、潘习哲等院士进校园开展讲座,还举办问渠讲坛,邀请中国散裂中子源童欣博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张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会仟等科学家进校园,点燃学生的科学热情。教师们带领学生到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高新企业参观、体验,让家庭、社区、工厂、大自然成为广阔的科学教室,突破空间的壁垒;以寒暑假生活超市、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加强学科融合,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获得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STEM教育领航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东莞)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学校、东莞市首批品牌学校、东莞市创客培育学校等各类荣誉称号达10余项。


学生科学学业质量总体水平较高。2020年东莞市进行了小学生科学学业水平质量检测,检测了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我校学生科学总体水平较高,居东莞市首位。


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发展,成果实践效果显著,近三年,仅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学生获奖40人次,其中,国家级33人次,省级7人次,学生综合素质日益凸显,多名学生在《少年发明与创造》《科学课程》等发表文章。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责编:刘慧茹来源:南方+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史上最大规模高交会!松山湖前沿科技产品集体亮相南方先进光源未来怎么建?30多位院士专家集中研讨提需求、谈建议艺术促融!《融·和》第六届两岸文化产业艺术展开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