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鸠摩罗什尊者传》-过去七佛的译经师

2016-07-11 高僧传 借假修真的思考熊

《鸠摩罗什尊者传》

------过去七佛的译经师

什母临去谓什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传之东土唯尔之力。但於自身无利。其可如何?”


什曰:“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矇俗。虽復身当炉鑊苦而无恨。”    

正所谓:

心山育明德,流熏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千年菩提路系列-东行记-鸠摩罗什尊者传记(上、下两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29cho57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传

(注:又不想花时间看视频又看不懂古文又真的想看鸠摩罗什尊者传记的有缘人,就请继续往下拖去看白话文解释吧.......)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高僧传卷第二)

鳩摩罗什(344年-413年)

鳩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祖父达多。倜儻不群名重於国。父鳩摩炎。聪明有懿节。将嗣相位。乃辞避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自出郊迎请為国师。王有妹年始二十识悟明敏过目必能。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黶法生智子。诸国娉之并不肯行。及见摩炎心欲当之。乃逼以妻焉。既而怀什。什在胎时。其母自觉。神悟超解有倍常日。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弥日设供请斋听法。什母忽自通天竺语。难问之辞必穷渊致。眾咸叹之。有罗汉达摩瞿沙曰。此必怀智子。為说舍利弗在胎之证。及什生之后还忘前言。顷之什母乐欲出家。夫未之许。遂更產一男名弗沙提婆。后因出城游观见塚间枯骨异处纵横。於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若不落髮不咽饮食。至六日夜气力绵乏疑不达旦。夫乃惧而许焉。以未剃髮故犹不尝进。即勅人除髮。乃下饮食。次旦受戒仍乐禪法。专精匪懈学得初果。什年七岁亦俱出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诵毘曇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时龟兹国人以其母王妹利养甚多。乃携什避之。什年九岁。随母渡辛头河至罽宾。遇名德法师槃头达多。即罽宾王之从弟也。渊粹有大量。才明博识独步当时。三藏九部莫不该练。从旦至中手写千偈。从中至暮亦诵千偈。名播诸国远近师之。什至即崇以师礼。从受杂藏中长二含凡四百万言。达多每称什神俊。遂声彻於王。王即请入宫。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言气始交。外道轻其年幼言颇不逊。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无言。王益敬异。日给鹅腊一双粳米麪各三斗酥六升。此外国之上供也。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扫洒。有若弟子。其见尊崇如此。至年十二。其母携还龟兹。诸国皆聘以重爵。什并不顾。时什母将什至月氏北山。有一罗汉见而异之。谓其母曰。常当守护。此沙弥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与优波掘多无异。若戒不全无能為也。正可才明携诣法师而已。什进到沙勒国顶戴佛鉢。心自念言。鉢形甚大何其轻耶。即重不可胜。失声下之。母问其故。答云。儿心有分别故鉢有轻重耳。遂停沙勒一年。其冬诵阿毘曇。於十门修智诸品无所諮受。而备达其妙。又於六足诸问无所滞碍。沙勒国有三藏沙门名喜见。谓其王曰此沙弥不可轻。王宜请令初开法门。凡有二益。一国内沙门耻其不逮必见勉强。二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而彼尊之是尊我也。必来交好。王许焉。即设大会请什升座说转法轮经。龟兹王果遣重使酬其亲好。什以说法之暇。乃寻访外道经书。善学围陀含多论。多明文辞製作问答等事。又博览四围陀典及五明诸论。阴阳星算莫不必尽。妙达吉凶言若符契。為性率达不厉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然什自得於心未尝介意。时有莎车王子参军王子兄弟二人。委国请从而為沙门。兄字须利耶跋陀。弟字须利耶苏摩。苏摩才伎绝伦专以大乘為化。其兄及诸学者皆共师焉。什亦宗而奉之。亲好弥至。苏摩后為什说阿耨达经。什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曰。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答曰。眼等诸法非真实有。什既执有眼根。彼据因成无实。於是研覈大小往復移时。什方知理有所归。遂专务方等。乃叹曰。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鍮石為妙。因广求义要受诵中百二论及十二门等。顷之随母进到温宿国。即龟兹之北界。时温宿有一道士。神辩英秀振名诸国。手击王鼓而自誓言。论胜我者斩首谢之。什既至以二义相检。即迷闷自失稽首归依。於是声满葱左誉宣河外。龟兹王躬往温宿。迎什还国。广说诸经。四远宗仰莫之能抗。时王子為尼。字阿竭耶末帝。博览群经特深禪要。云已证二果闻法喜踊。迺更设大集请开方等经奥。什為推辩诸法皆空无我分别阴界假名非实。时会听者莫不悲感追悼恨悟之晚矣。至年二十受戒於王宫。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有顷什母辞往天竺。谓龟兹王白纯曰。汝国寻衰吾其去矣。行至天竺进登三果。什母临去谓什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传之东土唯尔之力。但於自身无利。其可如何。什曰。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矇俗。虽復身当炉鑊苦而无恨。於是留住龟兹止于新寺。后於寺侧故宫中。初得放光经。始就披读。魔来蔽文唯见空牒。什知魔所為。誓心踰固。魔去字显。仍习诵之。復闻空中声曰。汝是智人何用读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时速去。我心如地不可转也。停住二年。广诵大乘经论洞其祕奥。龟兹王為造金师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令什升而说法。什曰。家师犹未悟大乘欲躬往仰化。不得停此。俄而大师盘头达多不远而至。王曰。大师何能远顾。达多曰。一闻弟子所悟非常。二闻大王弘赞佛道。故冒涉艰危远奔神国。什得师至欣遂本怀。為说德女问经。多明因缘空假。昔与师俱所不信。故先说也。师谓什曰。汝於大乘见何异相而欲尚之。什曰。大乘深净明有法皆空。小乘偏局多诸漏失。师曰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安捨有法而爱空乎。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线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麁。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织师。师亦効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汝之空法亦由此也。什乃连类而陈之。往復苦至经一月餘日。方乃信服。师叹曰。师不能达反啟其志。验於今矣。於是礼什為师。言和上是我大乘师。我是和上小乘师矣。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其见重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川。时符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引见二王说坚云。西域多產珍奇。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符坚建元十三年岁次丁丑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於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鳩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释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至十七年二月。善善王前部王等。又说坚请兵西伐。十八年九月坚遣驍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将前部王及车师王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发坚饯光於建章宫。谓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乎。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有鳩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剋龟兹即驰驛送什。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日下人从东方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纯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立纯弟震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距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虚*予]其节。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堕落。什常怀忍辱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於山下。将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密而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推运揆数应速言归。中路必有福地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符坚已為姚萇所害。光三军縞素大临城南。於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姦叛。然不劳自定也。俄而梁谦彭晃相係而叛。寻皆殄灭。至光龙飞二年。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从弟蒙逊反。推建康太守段业為主。光遣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率眾五万讨之。时论谓业等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剋。光以访什。什曰。观察此行未见其利。既而纂败绩於合梨。俄又郭馨作乱。纂委大军轻还。復為馨所败仅以身免。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光甚器之。资病。光博营救疗。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差资疾。光喜给赐甚重。什知叉誑诈。告资曰。叉不能為益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乃以五色系作绳。结之烧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须臾灰聚浮出復绳本形。既而又治无効。少日资亡。顷之光又卒。子绍袭位。数日光庶子纂杀绍自立。称元咸寧。咸寧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头。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比旦失之。纂以為美瑞。号大殿為龙翔殿。俄而有黑龙升於当阳九宫门。纂改九宫门為龙兴门。什奏曰。皆潜龙出游豕妖表异。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為灾眚。必有下人谋上之变。宜剋棊修德以答天戒。纂不纳。与什博戏。杀棊曰。斫胡奴头。什曰。不能斫胡奴头。胡奴将斫人头。此言有旨。而纂终不悟。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后果杀纂斩首。立其兄隆為主。时人方验什之言也。什停凉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符坚已亡竟不相见。及姚萇僣有关中。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為姚谋不许东入。及萇卒子兴袭位。復遣敦请。兴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广庭。逍遥园葱变為[卄/(〡*臣)]。以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涉歷魏晋经论渐多。而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兴少达崇三宝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眾经。什既率多諳诵无不究尽。转能汉言音译流便。既览旧经义多紕僻。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於是兴使沙门增[(丰*力)/石]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叡僧肇等八百餘人諮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讎校。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眾心悏伏莫不欣讚。兴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信為出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则。故託意九经游心十二。乃著通三世论以勗示因果。王公已下并钦赞厥风。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军将军安城矦嵩并篤信缘业。屡请什於长安大寺讲说新经。续出小品金刚波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禪经禪法要禪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释论成实十住中百十二门论凡三百餘卷。并畅显神源挥发幽致。于时四方义士万里必集。盛业久大于今咸仰。龙光释道生。慧解入微玄搆文外。每恐言舛入关请决。庐山释慧远学贯群经栋梁遗化。而时去圣久远疑义莫决。乃封以諮什语见远传。初沙门僧叡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為叡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製。其宫商体韵以入絃為善。凡覲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噦也。什尝作颂赠沙门法和云。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鸞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凡為十偈辞喻皆尔。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广。常叹曰。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毘曇。非迦旃延子比也。今在秦地深识者寡。折翮於此将何所论。乃悽然而止。唯為姚兴著实相论二卷。并注维摩。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玄奥。什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伦匹者篤。性仁厚汎爱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勌。姚主常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喻如臭泥中生莲花。但採莲花勿取臭泥也。初什在龟兹从卑摩罗叉律师受律。卑摩后入关中。什闻至欣然师敬尽礼。卑摩未知被逼之事。因问什曰。汝於汉地大有重缘。受法弟子可有几人。什答云。汉境经律未备。新经及诸论等。多是什所传出。三千徒眾皆从什受法。但什累业障深。故不受师教耳。又杯渡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乃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餘年。杳然未期。迟有遇於来生耳。什未终日。少觉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呪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於是力疾与眾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方復后世惻愴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餘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於眾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以偽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即於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后外国沙门来云。罗什所諳十不出一。初什一名鳩摩罗耆婆。外国製名多以父母為本。什父鳩摩炎。母字耆婆。故兼取為名。然什死年月诸记不同。或云弘始七年。或云八年。或云十一年。寻七与十一字或讹误。而译经录传中犹有一年者。恐雷同三家无以正焉。


(以下为龙相法师用白话文展开解析鸠摩罗什高僧传)

中国高僧X档案:被两次逼婚的高僧

——释龙相


    汉地的佛教徒,和鸠摩罗什没有交集的,恐怕一个也没有。你作为一个汉人,一个佛教徒,这辈子《金刚经》、《阿弥陀经》念过吧?《维摩诘经》念过吧?《妙法莲华经》念过吧?《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即使没看过,书名总也是如雷贯耳吧?这些全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经论中的,一部分。咱们汉传佛教的三论宗、天台宗、净土宗、成实宗、禅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很多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鸠摩罗什的译作,其在汉地的影响力,大概只有玄奘可以比,甚至可以说,比玄奘的受众范围更广。毕竟,现在这里佛教市场份额占得最大的恐怕就是阿弥陀佛,而对玄奘留下的东西,绝大多数老百姓——甚至很多基层佛教徒”——最多也就是念念通行本的《心经》,更高大上的那些,普罗大众是很少会去翻的,我们感兴趣的是唐僧御弟哥哥,还有《西游记》。

 

    鸠摩罗什名列中国四大译经师之首。四大译经师到底是哪四位,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另一种则是把不空换成义净。但无论如何,鸠摩罗什始终位居第一。他的佛学水平到底有多厉害,简直就不用我再废话了。我们这里要说的,主要是他苦逼的一生。


   我有时候会幻想,同样是一个僧人,如果我站在鸠摩罗什的立场,面临那样的苦难,我会怎么样?我大概会选择早点去见佛祖。而鸠摩罗什忍下来了。他不仅能忍下来,而且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绕不开的一座丰碑,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等我写完了,你就知道了。


    和所有的天才一样,鸠摩罗什从小就令本人这样的低智商黯然失色。甚至还在娘胎里的时候,他就已经表现出了不可思议之处:他母亲怀他期间,无师自通,突然就会说梵语。而生出他来之后,这个功能就又莫名消失了。所以当时就有高人向他母亲指出:你怀的这孩子肯定是个天才儿童。


    关于鸠摩罗什的母亲,这里必须先浓墨重彩地写一笔。她的故事是一个特别好的电影大片题材,是一部爱情加奇幻的悲喜剧,拍出来的卖座率肯定超过什么《大话西游》。同时,他母亲和他父亲的往事,也在鸠摩罗什“僧涯”最大的挫折中起到过关键作用。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国的公主,她哥哥是龟兹王白纯(在位时间349年到382年,相当于东晋年间),她本人的名字叫耆婆。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炎是天竺某国的宰相(相当于这个官吧)之子。鸠摩炎本来应该世袭父亲的官位,但他对这个没兴趣,很潇洒地出家为僧,去云游四海。不曾想,云游到龟兹,被耆婆公主一眼相中(口味真奇特,大概鸠摩炎长得很帅?),死活非要嫁给他。对一个僧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被异性爱上更倒霉的事了,鸠摩炎当然不肯,但人家是公主,她哥哥是国王,你不肯又能怎么样,有的是办法让你肯。所以,鸠摩炎就成了龟兹的驸马,从此和公主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吗?

    不!不是这样的。


    据《高僧传》的记载,耆婆公主智商肯定超过180,看什么书都过目成诵,而且身上长有红痣,按相术来说,肯定要生天才儿子,所以西域各国都来提亲。可是她一个王子也看不上,就看上了鸠摩炎,强迫人家还俗结婚。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公主脾气。但生了鸠摩罗什之后,不知怎么的,她的公主脾气又突然向反方向发作了,她宣布:“我要出家!”鸠摩炎当然不同意:你在玩我吗?!


    丈夫不同意,妻子是不能出家的,公主也一样,所以她就耗着。后来有一次她出城游玩,看见荒塚间枯骨累累,对生死之苦的感悟又深了一层,于是发誓:“这回一定要出家!”丈夫不同意怎么办?绝食!绝食六天六夜。鸠摩炎实在是扛不住了,小老百姓的老婆,饿死就饿死吧,可万一公主饿死了,他还有命吗?一咬牙,同意了。耆婆公主不放心,不给我落发我还是坚持不吃饭!于是赶紧又找人来给她剃度。不仅她自己出家,她还带着七岁的鸠摩罗什一起出家。出家以后怎么样呢?呵呵,人家轻轻松松,证到初果。初果是什么概念?就是从此超凡入圣,跟我们凡夫再也不是一个档次。


    作为圣人的耆婆公主,不,耆婆圣僧,带着儿子鸠摩罗什到处学习。至于幼年的鸠摩罗什能日诵万言之类的事情就不必多说了,从遗传的角度这一点也不奇怪。后来耆婆带着儿子往西度过印度河到了罽宾国,拜罽宾国王的弟弟、法师槃头达多为师,学习《中阿含》、《长阿含》等小乘经典,又在王宫用辩论折服外道,声名大振。十二岁以后,鸠摩罗什又被大乘高僧须利耶苏摩折服,改宗大乘,受学《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等。


    十二岁,鸠摩罗什的人生中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这一年,他母亲带他到了月氏山,遇到一位阿罗汉。阿罗汉看到鸠摩罗什以后,对他母亲说:“这孩子如果到三十五岁没破戒,就会大宏佛法,度无数人,就像当年的优波掘多尊者一样(优波掘多,禅宗尊他为西天第四祖,以度人无数闻名),但如果破戒,那就什么也干不了,最多做个很有才学的法师。”这段话,就引发了鸠摩罗什生平的一个最大谜案,也就是:他后来到底破戒没有?如果破戒,是在几岁?


    但这里还是先说回耆婆。耆婆后来带着鸠摩罗什在西域地图上转了一大圈以后回到龟兹,在鸠摩罗什年满二十岁的时候,耆婆又准备去印度。她向哥哥白纯王辞行,并预言说,龟兹很快就要完了。临走之前,她问了鸠摩罗什一个问题,她说:“大乘教法应该在震旦(即指中国)得到弘扬,这只有靠你。但你去那里弘法,对自身没什么好处,你要怎么办?”《高僧传》中记载,鸠摩罗什此时说了一段振聋发聩的话来回答母亲,他说:“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矇俗,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这意思就是说,大乘菩萨们为了利益众生是不会顾及自己的,如果大乘佛法能够因为我而传到中国,令那里的人得到开化,那我就算是死,也绝没有遗憾!这个回答可谓震烁古今。但鸠摩罗什当时可能根本就没想到,他将为这句话付出了多大代价。


    耆婆得到儿子的回答后,即只身去了天竺,到天竺时,就证到了三果圣位——这个境界离阿罗汉也不太远了。史书上对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炎未再提及,更没记载他对自己那位伟大的前妻作何感想。如果有人问他感想,恐怕他会无语凝噎、泪流满面吧。鸠摩炎被迫还俗又被迫离婚,他个人苦逼的牺牲造就了两位圣僧,这笔账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反正是没人算得清了。


       出身高贵的天才少年鸠摩罗什,自从在罽宾国王宫和外道辩论并一战成名后,就此走上了求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康庄大道,这些年也可能是他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这期间,鸠摩罗什做的最被后世传为美谈的事,就是他折服了自己的老师槃头达多,让他改宗大乘。

当时鸠摩罗什在西域已经名声大噪,槃头达多听说以后感到很莫名其妙,就亲自大老远的从罽宾跑到龟兹,来跟学生进行“学术讨论”。鸠摩罗什对老师宣讲了大乘《德女问经》。大乘的思想,本来老师槃头达多和弟子鸠摩罗什都是不信的,因为大乘经说空说假,和小乘经讲的诸法实有完全不同,而此时鸠摩罗什居然给他讲大乘经,槃头达多根本不能接受。但好歹也是有德高僧嘛,不能掀桌子吧?还是要表现涵养吧?于是他就给鸠摩罗什讲故事,说你啊,说这些干嘛啊,啥空啊空的,多可怕啊,你听我给你说个故事呗!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脑袋有病,极度偏执,要求给他纺线的师傅纺很细很细的线。纺线师傅尽了最大努力,把线弄到极细极细,那人还不满意。最后师傅大怒,指着空气说:“这就是细线了!”偏执狂问:“那我咋看不见呢?”师傅说:“这线太细啦,我这么好的工匠尚且看不到,你哪儿能看得到?”偏执狂就大喜,付钱拿着空气走了。小乘的法师是很擅长讲譬喻讲故事的。老师说这故事啥意思呢?意思就是:你鸠摩罗什跟这个纺线工一样,受着别人的供养,实际却什么也拿不出来,拿出来的就是个“空“!更难听的话没说出口——你不就是一骗子吗?!鸠摩罗什被老师讽刺,很耐心,不放弃,足足跟老师解释了一个多月,槃头达多这才相信大乘所说的空假是真的有道理。于是,槃头达多做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他反过来拜鸠摩罗什为师,并且说了一句名言:“和尚是我大乘师,我是和尚小乘师。”这个故事可谓流芳百世,但我插句题外话:槃头达多老师讲的那个纺线的故事,怎么就越看越跟《皇帝的新衣》有关系?搞文学研究的人还真可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从这件事以后,鸠摩罗什的名声就更不得了了,西域诸王都以极度的虔诚来礼敬他,甚至他每年讲法,来听讲的国王们都会跪下来,拿自己的身子当人梯,让鸠摩罗什踩着坐上法座。


       如果生活永远这么美好下去,可能鸠摩罗什也就是西域历史上一位传说中的高僧,和中国没什么关系,我们今天也就不会把他当作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圣人之一来尊敬了。


       所谓人怕出名,青年英俊的鸠摩罗什,因为声名太大,终于遭遇了他生命中的滑铁卢。


       因为,他被一个惹不起的人看中了,这个人,就是前秦皇帝苻坚。我们一般人对苻坚的了解,最多也就是淝水之战和“草木皆兵”,好像他很脓包的样子。其实苻坚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他非常重视人才、爱惜人才。


       当时,龟兹王的弟弟白震想要谋反,推翻白纯。于是他就和前部王一起到苻坚那里朝见,想搞里应外合。到公元377年,太史报告苻坚,说天象显示会有外国的大德智人出现来辅佐他。苻坚这个人特别爱才,当时他最倾慕的高僧有两位,一位是龟兹的鸠摩罗什,一位就是襄阳的道安大师,于是他认为,莫非连老天都在帮他得到这两位高人?实际上,后来道安大师跟了苻坚以后,也多次在苻坚面前推荐鸠摩罗什。可以说,苻坚这辈子都想得到鸠摩罗什。


       终于,公元382年,苻坚开始行动了。他派遣大将军吕光帅兵七万,西伐龟兹,并且在吕光临行之前,苻坚还殷切嘱咐,说自己不是贪龟兹那块地,纯粹是爱惜鸠摩罗什这个人才,让吕光一获得鸠摩罗什就赶紧给他送来。这话说得也未免太欲盖弥彰,实际上作为一个帝王,征服西域才是他的根本目的,但鸠摩罗什作为附属品,当然也是必须的。


      于是,吕光就带着大军开拔了。到384年,龟兹被吕光攻破,《晋书》上说,龟兹王白纯携珍宝逃走,《高僧传》则说白纯被吕光杀了,吕光又立白震为新的龟兹王。总之,随着舅舅白纯的失败,鸠摩罗什家破人亡,变成了吕光的阶下囚。


       吕光此人是一个非常骁勇善战的将才,精通兵法谋略,但《晋书》也记载,这人不爱读书,所以他只是一介武夫,根本不是文化人。没文化,他怎么能欣赏鸠摩罗什?苻坚只让他带回鸠摩罗什,又没叮嘱他不许对鸠摩罗什干嘛干嘛,而鸠摩罗什名气这么大,年纪又这么轻,现在落到了自己手里,吕光会放弃这个娱乐的好机会吗?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怎么拿鸠摩罗什开心。


       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非常恶俗变态的节目:


       “鸠摩罗什法师,你娶个媳妇吧!“


       看到这里,会觉得这个情节似曾相识吗?在不是很多年以前,大批僧人被赶出寺院的时候,逼他们放弃宗教身份的手段,最奏效也最恶毒的一招不就是千方百计给他们塞个老婆吗?所以,这种事,根本就不稀奇,千百年来,有权有势者想虐待僧人,思路都是一样下流的。不过,对吕光强迫鸠摩罗什娶妻这件事,我有个朋友还有更独到的见解。他说,鸠摩罗什的父亲如果长得不美好,耆婆公主也不会非要嫁给他,耆婆作为公主,想必也十分貌美,所以,鸠摩罗什的基因必定非常出色,再加既有名又年轻,粗人吕光一看到这样名震西域的小帅哥现在落到任自己宰割的田地,当然会想虐待他啊!这根本就是一种变态的性心理嘛!对这个说法,我也觉得很赞同!


       吕光逼迫鸠摩罗什结婚,鸠摩罗什当然拒绝,苦苦哀求,坚决不接受。而吕光只用了一句话就把他的上诉全部驳回了,他说:“你的道德不能高过你爹!”估计鸠摩罗什听到这句话时,真要悲愤欲死:这叫什么逻辑?!这叫什么伦理?!所以我前面就说了,鸠摩罗什的悲剧和他的父母有很大关系:如果他爸爸当初没有扛不住压力还俗娶他妈妈,吕光到此时也就拿不出这么一个乍听很有理、实则是狗屁的借口。当然,即使没有这个借口,吕光也还会想出其他招数,只是,这个理由实在是太现成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吕光把鸠摩罗什灌醉,然后和一个美女一起关进了小黑屋。僧人的戒律是禁止喝酒更禁止女色的,吕光可算得无所不用其极。他给鸠摩罗什安排的妻子,是白震的女儿,也就是鸠摩罗什的表妹。被灌醉后和表妹一起被反锁在屋里的鸠摩罗什,最终屈服了。当然,如果他不屈服,下场想必不是死就是生不如死。


      对这件事,后世评价不一。有道德圣斗士认为,不管怎么说,破戒就是破戒,鸠摩罗什的节操有污点,他本应该自杀护戒!也有人认为,人嘛,到了这个时候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要太苛求了。


      但,我完全不苟同这两派看法。鸠摩罗什最终选择忍辱屈从,的确是因为他不肯死。他为什么不肯死?我们回忆一下前文,当母亲耆婆劝他弘化中国的时候,鸠摩罗什说了什么?他说:“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矇俗,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


      为了把他发誓弘扬的大乘佛法播撒到中国去,他就一定要活着,再屈辱也要活下去!


      这,就是他实践的菩萨行。


      之前写到鸠摩罗什被吕光逼婚。吕光是个粗人,对鸠摩罗什也不了解,他才不管什么戒律,他只是想玩。逼着鸠摩罗什娶妻之后,他还想出很多玩法,比如让鸠摩罗什骑牛、骑烈马,想让他摔下来,鸠摩罗什行菩萨道,忍辱柔和,根本不生气。最后吕光有点良心发现,终于不玩他了。


      其实,攻克了富裕的龟兹以后,吕光就想在这里享受人生,不想走了。在这段时间里,鸠摩罗什向吕光显露了好几次本事,比如作了几次准确的、重要的预言,令吕光对他产生了信任,在吕光面前取得了一点发言权。鸠摩罗什劝吕光走。当然,如果吕光不回中原,鸠摩罗什所受的罪不都白受了吗?于是吕光广泛征求部下的意见,终于决定班师。


      可是突然,噩耗传来:苻坚死了。


      苻坚死于后秦皇帝姚苌之手。


      吕光再也不用为苻坚卖命了。公元386年,他在关外凉州给自己加了一大堆头衔,建年号太安。这下,他真的不回中原了。鸠摩罗什只能在凉州蛰伏,等待入关的时机,这一等,就足足等了十五年。这十五年,也不知他是怎么熬下来的。因为吕光和在他死后继位的吕纂根本就对弘扬佛法没兴趣,鸠摩罗什在那里更类似于一个幕僚、一个预言师。而他的预言又不是每次都被采纳。这十五年里,他可以说是毫无用武之地(但也可以合理推测:鸠摩罗什的汉语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纯熟的)。吕氏对鸠摩罗什的态度,其实仍然谈不上有多尊重,但关系还算挺好的。比如吕纂有一次和鸠摩罗什玩搏击,假装杀他,并且说:“砍了胡奴的头!”鸠摩罗什却答:“呵呵,你砍不了胡奴头,胡奴就砍你的头。”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吕纂没把鸠摩罗什当什么值得尊敬的对象,只是一个游戏玩伴;

第二,他们关系处得还挺近。吕纂敢跟鸠摩罗什玩这种游戏,当然是因为一点也不怕他刺杀自己,而鸠摩罗什也敢于反击吕纂侮辱性的戏言。可见鸠摩罗什是一个情商多高的人,他当年不仅能忍受武夫吕光的羞辱,还能在这样前途渺茫、人生一片黑暗的境况下和自己的仇人——吕氏当然是他的仇人,杀了亲舅舅,逼他破戒,一再地侮辱他——相处地很好,这需要多么高的内在修为?至少我肯定没有。


顺带说一句,吕纂后来死在他堂兄弟吕超刀下,被砍掉了脑袋。吕超小名就叫胡奴。

在这十五年间,灭掉了苻坚、自己又爱好佛法的姚苌倒是派人去请过鸠摩罗什,但吕氏怕鸠摩罗什成为姚苌的智囊,不放行。姚苌死后,姚兴继位,鸠摩罗什才终于等到了进入中原的机会。

姚兴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兵讨伐吕隆(吕超之兄,继吕纂位),吕隆投降。当年十二月二十日,鸠摩罗什被姚兴隆重迎请到了长安。

鸠摩罗什终于时来运转了。

姚兴和他父亲姚苌一样,是真的很爱佛法。他以国师之礼厚待鸠摩罗什,让他在西明阁和逍遥苑译经,不仅派遣八百位饱学僧众参与译经,自己还亲自拿着旧译本与鸠摩罗什一起校雠,并且撰写了一部《通三世论》来阐述因果道理,由此王公大臣当然是趋之若鹜,纷纷礼请鸠摩罗什译经、讲经。《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首楞严经》、《弥勒下生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一篇篇、一部部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经论不断从鸠摩罗什的译场流向中国各地,无数僧俗奔赴长安来听鸠摩罗什讲法、跟随他学习,其中就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道生大师。实在来不了的,也以书信向他请益,其中也包括了庐山慧远大师。可以说,当时的汉地乃至西域,凡是慕佛之人,就没有不倾慕鸠摩罗什的,他的门下汇聚了那时最有前途的僧才,比如僧肇、僧睿。

所以,鸠摩罗什应该春风得意、十分开心?

不,他并不开心,甚至很苦闷。

为什么?因为,实际来说,姚秦佛法的兴盛不过是表面现象,真正通达法义的明白人是非常少的。这就像让一个博士去当乡村教师,教小学一年级生,他只能去讲些最粗浅的道理,哪里找得到能与他在佛法上真正平等交流的人呢?即使这些小学生都特别崇拜这位老师,又于事何补?他的苦闷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当时鸠摩罗什很想写一部类似于佛教大百科全书的大乘的对法论。我们知道小乘的对法论系统是非常完备的,比如《发智论》等“一身六足论”,以及《大毗婆沙论》等等,而大乘的对法论当时相对就显得比较贫乏。鸠摩罗什是学贯大小乘的真正的大师,是最有资格来写大乘对法论的人,他也非常自信可以写得比任何一部小乘对法论都好。然而他的这个宏伟理想最终没有付诸实施,因为他想到了惨淡的现实:中国,根本没有人懂这个。鸠摩罗什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折断了羽翼的大鸟,搁浅在这片贫瘠的沙漠里。所以最终他没有去写,《高僧传》说:“凄然而止。”这是多荒凉的寂寞,又是多深邃的悲伤。

回头来说姚兴。

姚兴爱不爱鸠摩罗什呢?他是真爱,简直爱死了,爱到都不知道拿什么表达好。最终,这位皇帝兴高采烈地合计出了一个表达爱意的方式:我给你送十个美女!嗯!你一定要接受哦!

为什么是送美女呢?他也有他自己的逻辑:鸠摩罗什是一代大师,伟大的、无与伦比的高僧。如果他的基因不传递下去,岂不是太可惜了!所以,他当然应该留种呀!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姚兴给鸠摩罗什送去了十个美人,逼着他接受。难道佛法的钻石级粉丝姚兴皇帝不懂戒律吗?我想他应该懂,因为鸠摩罗什翻译过《十诵律》、《十诵戒本》,对于僧人不应该有老婆这个常识,他不太可能不知道。但是一方面,当时比丘戒律在中国的传授也还没有太久(是从曹魏昙柯迦罗译出《僧祇戒心》后汉地才正式开始有传戒的),大家的重视度也还不够;另一方面,姚兴本来是羌人,文化方面属于从屌丝通过努力奋斗才挤进高富帅行列的,他也不太可能很在乎戒律这种事;更重要的方面,则恐怕是鸠摩罗什有“前科”啊,你不是娶过一次了吗?干嘛不能再来一次?给吕光面子,就不能给我姚兴面子吗?我是纯粹为你好啊!别不识抬举啊!另外这里还有个故事可以证明姚兴是懂戒律的。鸠摩罗什有位老师叫佛陀耶舍,姚兴也很仰慕,重礼相请。佛陀耶舍知道他逼鸠摩罗什纳女之事,坚决不来,说你要是待我跟待鸠摩罗什一样那可怎么办!姚兴就差没赌咒发誓,郑重说明不会逼佛陀耶舍干那事,佛陀耶舍这才来到中国。

当然,面对姚兴的“厚爱”,鸠摩罗什能不识抬举吗?很明显,不能。如果坚决拒绝,无疑将给他和姚兴之间已经建立的亲厚关系蒙上阴影,直接影响到他的译经事业。

鸠摩罗什妥协了,从此,他搬出了僧舍。

此后最难堪的一件事,恐怕就是当年鸠摩罗什从之学习戒律的老师卑摩罗叉来到长安。老师不知道鸠摩罗什被逼纳女之事,看到学生这么风光,老师还很高兴地问他:“你跟汉地真有缘,在这儿收了多少弟子?”鸠摩罗什回答说:“有三千人跟我学习,但是我业障太深了,所以并没有让他们将我敬为师父。”而鸠摩罗什每次讲法时,也会告诉学生们:“就像莲花生在臭泥里,你们只取莲花,不要取臭泥。”意思就是,跟我学,只学纯粹的教法就好了,我的行为你们不要学。很诚实,很坦率,也很悲哀。

《高僧传》记载鸠摩罗什卒于弘始十一年(公元409年)八月二十日,在汉地一共住了八年,译经三百多卷。临终前,他对僧众说:“我希望所翻译的经典能够流传后世。现在我对你们发誓,如果我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谬,死后焚身,舌不焦烂。”果然,据《高僧传》记载,他圆寂之后,依佛教葬仪火化荼毗,舌头确实没有烧毁。


鸠摩罗什大师的生平,我觉得像我这样微不足道之辈根本没资格评价。后人为了为尊者讳,不免千方百计在他的卒年上做文章,以图将他娶妻的年龄推至那罗汉预言的三十五岁以后。但我翻了好多天史书,考证来考证去,也实在没有个定论。比如,《广弘明集》里收了一篇署名僧肇的《罗什法师誺》,说鸠摩罗什卒于癸丑年(按:公元413年),卒年七十岁。如果确实如此,那么鸠摩罗什娶龟兹公主就是在41岁.然而这个《誺》中的疑点实在太多,且一个41岁的中年大叔恐怕也很难被当年的吕光看作“年齿尚少”(《高僧传》语)从而生出虐待欲。所以我并不采信这篇《誺》文。又有《晋书》所传鸠摩罗什吞针以示自己清白的传说,也实在不知是从哪条小道里得来的消息,毕竟《晋书》是唐朝人写的。


如果要说像优波掘多尊者一样度化无数人成圣,鸠摩罗什大师好像确实没有这个事迹,至少从史传上看不出来。但是,大师对汉地佛教的恩德是难以估量的,为了把大乘教法传播到汉地,他付出的代价之大,有何人可比?他所译经典在汉地被接受的广泛程度,又有何人可比?后世,包括玄奘这样千古一人的高僧,有哪位不是受他的恩泽?他固然不是小乘的阿罗汉,但岂不是真真正正身体力行菩萨道的大乘菩萨吗?夫复何言......


更多佛门经典及高僧传记敬请关注“借假修真”微信学佛平台,南無阿弥陀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