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6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云南有人吃杨梅感染sk5病毒死亡,呸!我还SK2呢!

2017-06-04 玉溪那点事



近期,一则关于丘北人民医院三人感染sk5病毒死亡的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和微信传播,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网传的信息称,“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32岁,最小的5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己播岀,暂时别吃杨梅,李子,特别是紫金的杨梅,目前昆明有3167个已感染。”

这可太恐怖了,到底是不是真的??


小编本着求真的态度上网搜了一下

咦,不对啊

怎么全国各地都一样?

只有医院名字改了?


是疫情全国蔓延了?

真的假的吓尿了

这sk5是什么病毒?

事实上,sk5、sk6、SB250这些病毒,已经像流感病毒一样,每年总要爆发几次。当然引发感染的东西从大盘鸡到泡鸡脚再到羊肉、酸菜鱼到现在的杨梅和李子,换不一样的地方,内容嘛换汤不换药。

看吧,之前的sk5可是由酸菜鱼引发的,今年,引发它爆发的变成了杨梅和李子。

其实,早在2016年的时候,此条信息就被云南警方辟过谣。谁知今年,它又出现在我们的空间及朋友圈了。

(云南警方辟谣)

2月份,华商报就曾经辟谣:“并不存在SK5病毒

(西安市卫计委辟谣)

这样说来,这次的SK5又是谣言了。

那这个谣言最初是哪儿来的?

从流传的时间顺序、文字措辞来看,

SK5病毒是从一个非常搞笑的SB250病毒修改而来

如果任其发展,

搞不好后续会有S.H.E病毒,

或者NC250病毒之类的“变种”吧?

谣言为什么每次都能迅速传播?

造谣者为了使自己的谣言尽可能地传播,编造谣言时一般都从很普遍的事物入手,与尽可能多的人都有关,与人的切身利益相关,这样大家才会愿意去传播。

比如这条SK5谣言,连续提到“人民医院”、“中央电视台”两家权威单位,加持权威性,还把“魔手”伸向了最近上市的杨梅。同时,如果谣言结果不严重,不劲爆,不能吸引眼球,就不能导致传播。造谣者对此心知肚明,有意无意使用“病毒”、“死亡”等惊人词汇。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造谣可怕,传谣是助纣为虐,生活中也许我们一不留心就相信了谣言,成了帮凶,我们该如何辨别谣言,寻找真相呢?警方提示,面对谣言,我们要擦亮双眼,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和思想,不被别人所左右。

01

要有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

提高自身“免疫力”。例如,天津港爆炸第二天有传言“现场有700吨氰化钠,已经爆炸挥发到空中,今晚下雨,氰化钠遇水会变成剧毒……”如果大家有一定的化工常识就会知道,氰化钠是一种晶体,熔点563.7℃,是不容易挥发的。退一步说,如果爆炸的高温已经导致挥发,那么700吨氰化钠挥发,够把全国人民毒死,可现场还有记者武警消防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显然,这个数据不准确。其次,氰化钠溶于水,但并非一溶解就释放大量氰化氢,通常是在遇酸情况下才会大量释放氰化氢。因此,这条信息是谣言。

02

注意信息出处和可靠性


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在网上搜索一下,看一看信息的出处,如果只是网络帖子,可信度就要打个折扣;再搜索一下信息中的关键词,了解一下当前报道情况,避免偏听偏信。

03

关注官方信息

谣言信息一般会涉及很多行业或部门,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这个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有些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的话,会及时澄清。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官方的信息来辨别这些谣言。

04

疯狂煽情消息不可靠

如遇上有“是某某人就顶”之类话的,要十分警惕其真实性,因为真相的力量足够强大,不需要煽情。

05

向警方求助

对于我们很多人都无法辨别的、社会影响极大的消息,可以寻求警方帮助我们识别这些信息的真假。

警方提醒广大网友和市民,遇到不确定的、容易引起社会恐慌的消息,要保持理性,学会正确对待,努力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刑法修正案(九)》第291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小编语:谣言止于智者!

编辑:

 牙膏君,综合于武汉晚报周医见及yes厦门

玉溪人都在看




点击右下方↓“写评论”参与互动讨论!喜欢本文,点下面的大拇指呗!

点击上方↗[●●●]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微社区爆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