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货集合 ▏因远这些老牌美食你吃过几样?

2018-03-19 玉溪那点事


来源:热情元江

来源:玉溪日报李艾丽 图:Kui 白族学会 编辑:sun



哈啰!元宝们~

你的小编已上线!


今天吃什么啊?

“还没吃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推荐啊。”

白族美食

说起白族美食

总会不由让人想到大理颇具特色

又有名气的饵丝、烤乳扇、弥渡卷蹄……


相比之下,

因远镇白族美食犹如藏在深闺中,

还不被更多人熟知。


当记者走进这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小镇,

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这里的美食文化也别具特色,

且以米干为代表的

一众白族美食有着明显的地区特点,

让人垂涎欲滴。



因远镇


也是


位于玉溪市元江县西南部,

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0公里,是玉溪市的“南大门”,

玉溪市白族的主要聚居区。


说起来,因远白族和大理白族还极有渊源~

据史料记载和

近年有关的考古发掘证实,

早在南诏唐天宝年间,

元江白族就开始在甘庄筑城守卫边疆,

宋大理国时期,

白族大量将士来到因远,

明清以后,

不断有大理白族因经商等原因迁至因远。

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

大理白族迁徙到因远的年代久远,再加上所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物产资源等迥异,如今两地美食文化大为不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远镇白族不吃饵丝吃米干

米干即卷粉,

是因远白族传统食品之一,

也是很有名气的。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2007年4月,

因远镇政府根据当地的实情,

结合了米干的知名度,

把白族传统的“三月会”改为了

“三月会·米干节”。

要知道“三月会”可是因远白族隆重的节日,据元江县志记载:每年农历3月18日至24日,白族“三月会”在镇里和白族村一起举办隆重的祭祀和娱乐活动……以示对“天子”的虔诚,又表示节日的隆重。更改名字以后,一方面丰富了节日的内容,一方面更加突出米干在当地的影响力。



因远镇街面上的小吃店都标有“米干”的字眼,就随意走进一家点了一碗,闻起来有浓浓的米香味,颜色看着很独特,没想到入口味道也独特,真的是很过瘾。



不由觉得,

到因远不吃米干,

就相当于没到过一样。

之后,记者打听着找到当地的李春海,向他了解米干制作的过程


见到他时,他正把蒸熟的、粘在米干布上的米干撕下,手法娴熟飞快。



据李春海介绍,因远米干独特之处在于选用本地的优质大红米和清泉水(也用井水)制作,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


制作米干有专门的器具

一直以来都用木制或竹制的蒸制器具,纯手工加工成宽大而薄的大片米干,制作主要有洗泡大米、兑米浆、蒸制米干等过程。


同时,经传统器具加工出来的米干,厚薄软硬非常适中,有筋骨不易断,耐烫耐煮。


此外,米干还晾晒成米干片,大量销往异地。




讲究烹调方法美味无穷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汽锅饭”是因远白族的一种特色。汽锅形似一顶倒悬的羊毡帽,口小底大,用汽锅蒸出来的饭不但比焖锅饭爽口,而且可以在蒸饭的同时,利用蒸笼在汽锅中炖肉菜,汽锅中的沸水也可提供开水之便利。在采访中记者没有见到此物,当地人李将福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电饭煲、压力锅等炊具开始进入农家,至于汽锅他也很少见过了。



因远白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经济作物有油菜、茶叶、玉米等多种,饲养的禽畜有猪、鸡、鸭等,食材丰富,同时,当地人还讲究烹调方法,煮、炒、煎、炸等结合不在话下,因此,简简单单的食材能迸发出独特的魅力。

就以脆皮猪脚来说

据当地开农家乐的卢惠芬介绍,要把猪脚用盐先腌制几天,然后煮得烂又用油炸,由此吃进嘴里才会柔软又有“咔嚓咔嚓”的响声。


再说清汤鸡

做的时候要先放猪油、草果、姜等把鸡肉炒熟,才加入水煮,并且一般还会放葱让味道更加鲜美,最后吃起来肉质入口软嫩,汤汁浓香爽口。





各种腌制品常见于餐桌上

因远白族人家,多喜欢腌制各种咸菜,村民中还有着“要问妇女巧不巧,尝尝她家咸菜就知道”的说法。记者了解到,卤豆腐、腌蒜、腌青菜、韭菜花、腌萝卜、豆瓣酱等不胜枚举的咸菜都会出现在白族人家的餐桌上。


扒萝卜

其中仅用萝卜为原料,就有不同口味、不同形式的多种咸菜,其中以扒萝卜最受欢迎。


其味酸而咸甜、爽口又清香,有助于增进食欲。至于腌制方法,“在每年11、12月份,把新鲜的白萝卜洗干净后切片,然后蒸熟倒到筛子上,放一晚后放盐、干辣子面、白糖、红糖、花椒、辣椒、八角等香料均匀搅拌后装罐,腌制一个半月后变酸即可食用。


吃时若加以少许白糖和芫荽、姜丝、蒜丁等,其味酸中带甜,口感丰富。”卢惠芬说道。


另外,记者了解到,旧时,因远镇腌制品一般作为白族村民们山地田间劳作时的“响午”菜,那时白族农忙栽、割二季,村民们相互换工,做工者一日三餐,早晚两餐在各自家中,午餐则由主人提供送到田间地头,腌的食物由于便于携带且味道可口,久而久之就成为了白族招待互换农工的必备菜食。


END


<广告>

(点击查看大图,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

玉溪人都在看


点击右下方↓“写评论”参与互动讨论!喜欢本文,点下面的大拇指呗!

点击上方↗[●●●]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微社区爆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