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论与启示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通过剔除2015年金融冲击的数据以及使用工具变量法的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长期杠杆率的降低作用显著强于短期杠杆率,对企业流动负债和东部地区企业杠杆率的降低作用较为显著。第二,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财务困境、增加金融可得性和降低资源错配程度,表明数字经济能够对企业去杠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第三,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会显著增强数字金融降杠杆的作用。第四,传统长期信贷比例的提升会显著增加杠杆率,同时提升违约风险,而数字金融会带来杠杆率的下降,对违约风险影响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去杠杆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且具有如下政策启示:首先,数字金融具有降低企业杠杆率的经济效应,丰富了当前“稳增长”和“去杠杆”的政策工具。应加大对数字网络硬件设施的投入,促进数字中国建设,进而通过数字金融作为传统信贷的替代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率水平。其次,数字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信贷会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促进同业竞争,提升市场效率。企业去杠杆政策应更多依靠信贷结构转型,大力推进新金融业态与传统信贷的结合。最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疫情持续、企业违约事件不断发生的背景下,应加强地区市场化建设,增加网络硬件投资支出,完善数字网络环境,推动金融发展和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共同发展,进而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释:①数字经济主成分由企业所在城市的电信业务收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和移动电话用户数构成,权重分别为0.8115、0.1200、0.0466和0.0219。②其中,东部地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安徽、海南、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天津、北京;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内蒙古;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云南、西藏、青海、新疆。③由于篇幅所限,稳健性检验结果备索。参考文献:[1]纪敏,严宝玉,李宏瑾.杠杆率结构、水平和金融稳定——理论分析框架和中国经验[J].金融研究,2017(2).[2]谭小芬,李源,王可心.金融结构与非金融企业“去杠杆”[J].中国工业经济,2019(2).[3]王宇伟,盛天翔,周耿.宏观政策、金融资源配置与企业部门高杠杆率[J].金融研究,2018(1).[4]金鹏辉,王营,张立光.稳增长条件下的金融摩擦与杠杆治理[J].金融研究,2017(4).[5]周彬,周彩.土地财政、企业杠杆率与债务风险[J].财贸经济,2019(3).[6]刘晓光,刘元春,王健.杠杆率、经济增长与衰退[J].中国社会科学,2018(6).[7]刘晓光,刘元春,申广军.杠杆率的收入分配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9(2).[8]刘哲希,李子昂.结构性去杠杆进程中居民部门可以加杠杆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8(10).[9]Carlos Cuerpo,Ines Drumond,Julia Lendvai,Peter Pontuch,Rafal Raciborski.Indebtedness,Deleveraging Dynamics and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C].European Commission Economic Papers,2017.[10]汪勇,李雪松.外生冲击、房地产价格与企业投资[J].财经研究,2019(3).[11]陈春华,曹伟,曹雅楠,邵薪洁.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脱虚向实”[J].财经研究,2021(6).[12]Liu,S.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Market Liquidity[J].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2015(16).[13]Loebbecke,C.Picot,A.Reflections on Societal and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Arising from Digitization and Big Data Analytics[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5(24).[14]Hoenig,D,Henkel,J.Quality Signals? The Role of Patents,Alliances and Team Experience in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J].Research Policy,2015(44).[15]冉芳,谭怡.数字金融、创新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与决策,2021(15).[16]张铭心,汪亚楠,郑乐凯,石悦.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21(6).[17]郭丽虹,朱柯达.金融科技、银行风险与经营业绩——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21(7).[18]张斌彬,何德旭,张晓燕.金融科技发展能否驱动企业去杠杆?[J].经济问题,2020(1).[19]林爱杰,梁琦,傅国华.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去杠杆[J].管理科学,2021(1).[20]张金昌,王大伟.财务困境预警:概念界定与理论辨析[J].财经论丛,2020(12).[21]王相宁,刘肖.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1(13).[22]翟淑萍,韩贤,陈曦.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路径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4).[23]梁琦,林爱杰.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与杠杆率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24]Demertzis,M.,S,Merler,G.B.Wolf.Capital Markets Union and the Fintech Opportun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2018(1).[25]韩珣,李建军.金融错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济“脱实向虚”[J].金融研究,2020(8).[26]张庆君,李雨霏,毛雪.所有制结构,金融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研究,2016(4).[27]邵挺.金融错配,所有制结构与资本回报率:来自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0(9).[28]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3).[29]张蕊,余进韬.数字金融、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J].现代经济探讨,2021(7).[30]Altman E.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8(4).[31]周煜皓,张盛勇.金融错配、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J].会计研究,2014(8).[32]江艇,孙鲲鹏,聂辉华.城市级别、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错配[J].管理世界,2018(3).[33]Mendoza,E.,Terrones,M.,An Anatomy of Credit Booms:Evidence from Macro Aggregates and Micro Data.[C].NBER Working Paper,2008.[34]Schularick, Moritz, and Alan M. Taylor, Credit Booms Gone Bust:Monetary Policy, Leverage Cycles, and Financial Crises, 1870-2008.[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2,102(2)[35]孟庆斌,侯粲然,鲁冰.企业创新与违约风险[J].世界经济,2019(10).[36]Bharath S T,Shumway T.Forecasting Default with the Merton Distance to Default Model[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8(3).责任编辑: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