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万科宫斗启示录!那些年被资本"挤"走的创始人...

2016-06-29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

万科作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此次股权之争也是引起了财经领域以及法律界的关注。万科的股权之争,也给大家带来一些疑问,到底王石为什么放弃股权?之后的20多年是否有机会拿回股权?在目前大众产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从万科的故事可以得到哪些启示?除了王石还有哪些被资本挤走创始人?


万科股权之争启示:规则比情怀更重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096l8ava&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万科的股权之争,也给大家带来一些疑问,到底王石为什么放弃股权?之后的20多年是否有机会拿回股权?另外,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从万科的故事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万科的前身是1984年王石成立的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但从1988年股改起,王石就带头与管理层放弃了股份,在随后的28年里,分散股权一直是王石坚持的策略,大股东的股份也始终控制在14%左右,王石也彻底将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即便面临公司进行管理层激励的机会,也没有趁机拿回股权。时至今日,仅持有少量股份的万科管理层在资本面前没有任何抵抗力



财经评论员 李德林:其实万宝之争给现在的创业公司提了一个醒,那就是投资人对创业团队,更看重的不仅仅是他的技术,而还有他对整个公司运营以及资本的掌控力,如果说这个管理团队或者是创业团队,在公司里面尤其是股权没有占到一个控股比例的话,那么一般的风险投资人是不会去冒险来着这个创业团队的,因为他们会担心这样的创业团队不稳定。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朱慈蕴:万科的股票,这个是一种比较相对比较分散的管理层是没有控制权的,这个这样的一个结构呢,其实在我们现行的上市公司当中并不是很多,这种情况下的公司其实是非常容易被收购的,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说我们的公司制度当中包括我们的章程当中要不要采用一些反收购的措施啊包括常用的一些比如说交错换届了、比如说提出议案的方式等等。



此外,朱慈蕴还认为,万科当前的表决机制也有待改进,尤其是规定一个决议不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反对就能通过,实际上是把弃权票也计入了赞同票,这也是此前表决引发争议的原因。从借鉴的角度来讲,创业公司的股东们在起草公司章程的时候,对这些问题可以进行更清晰地约束。


关于万科股权之争他们这样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096o9pzt&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万科作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此次股权之争也是引起了财经领域以及法律界的关注,一起来听一听业界专家们的观点。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朱慈蕴:从目前的万科的经营业绩来看,大家都认为管理层,是给万科的业绩带来了很好地一个帮助,那么从这个给意义上讲,全面更换管理层,显然不符合万科上市公司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小股东的利益,那么这样的一种股权争夺,显然是对万科的发展是不利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汤欣:比如说作为收购方来讲,它的收购来源资金是不是符合了合法的渠道,甚至和现有的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华润)之间存不存在所谓的一致行动的法律问题,那么像这样的一些法律争议点来说,我并不觉得这个事情就已经是终局浮现了。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万科股权之争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无需代入过多个人的情感和道德的判断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马光远:它本质上是一个法律规则范围内的事,我认为只要是符合规则都是对的,而且控制权争夺是资本市场一个非常好的提升公司治理的外部压力机制。那么在欧美(资本)市场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中国市场我们看到大家对控制权争夺,一方面是带有一个道德评价,另一方面就是搞不清股东的权益,跟公司的创始人,跟公司的管理层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赵锡军: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一种收购,你肯定是要按照市场的规则来做,在市场规则没有涵盖到的情况下,那么就要看,你的行为是一种照顾到所有股东利益的行为,还是你更多的考虑自己利益的行为



财经评论员 林耘:宝能进入万科举牌,来者不善归来者不善,但是时机的把握是因为万科足够便宜,万科管理层在面对大股东举牌进入的时候呢,它采取寻找新的大股东的方式,其实这个做法本身就使得问题更加复杂,使得它跟宝能、跟华润、跟深圳地铁产生了多角的关系,到现在这个阶段宝能开始要行使它大股东对公司运作上的权利,我觉得也是非常正常的。


新闻链接DISCOVERY


那些年 被资本“挤”走的创始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096j9lke&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手创建万科,如今却面临出局,王石的境遇让人感慨,但在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这样的事情却并非个案。接下来我们不妨细数一下,那些被资本挤走的创始人们。 


乔布斯——苹果创始人


上世纪70年代,乔布斯和朋友创办了苹果公司,从此一鸣惊人。然而乔布斯的经营理念与管理层分歧过多埋下了诸多隐患,1985年,乔布斯新开发出的电脑在市场上节节惨败,董事会归咎于乔布斯并将他逐出了苹果公司。 


莱昂纳多·波萨克与桑德拉·勒纳——思科创始人


1984年,莱昂和桑德拉夫妇用5万美元注册了今天大名鼎鼎的思科公司。1990年,思科上市。但上市仅半年之后,在6名副总裁的集体辞职威胁下,思科董事会解聘了桑德拉,莱昂辞职。随后两位创始人抛售了股票,从此与思科再无关系。 


杨致远——雅虎创始人


杨致远创办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雅虎,1996年上市。有报道称,自2003年起雅虎股价不断下滑,雅虎董事会就数次威逼杨致远“靠边站”。 2008年11月17日,杨致远辞去雅虎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


王志东 新浪网创始人


1998年王志东创办新浪网,并领导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2000年新浪成功赴美上市。2001年6月1日,董事会宣布免除王志东在新浪网的一切职务,原因是不认同王志东给新浪网设计的发展模式。 


于刚、刘峻岭 1号店创始人


2015年夏天,随着沃尔玛对1号店实现绝对控股,创始人于刚、刘峻岭在与沃尔玛产生分歧后不得不选择清退股份,双双离职。 


吕传伟 快的打车创始人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合并后,滴滴打车CEO程维、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CEO。但随着滴滴占据主导地位,快的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吕传伟也从公众视野消失。


在这些案例中,除了乔布斯在苹果濒临绝境时临危受命,重回苹果并创造了苹果神话以外,创始人重新出山并大获成功的并不多见。而在资本横行的年代,黯然离去的创始人远远不止这些。创业难,守业更难。显然,一个成熟企业的创始人,需要成长为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监护人,才能在现实的资本争霸时代守护自己一手养大的公司。

你会喜欢


【揭秘】万科股权"宫斗戏",谁更应该警醒?


有答案了!万科股东大会十大爆点,王石回应逼宫、年薪...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本文编辑:张宁、李天路

转给创业者!↓↓↓欢迎分享和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