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村支书带领全村脱贫致富!锦囊妙计拿走不谢👍~
我们常说,“致富不致富,关键看支部。集体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作为农村地区最基层的党组织,村党支部对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人作用。今天我们先去四川认识两位村支书,他们一位是60后,一位是80后,一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一位年轻有为、干劲十足,但眼下这一老一少遇到了一个相同的困难。
60后老村支书呼吁土地流转遭村民抵触,大学生村官上任接手30万债务
李少均,今年53岁的他,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毛村当了26年村支书。在连续9届村支书的位置上,他从一个年轻小伙子变成了村里最操心的中年人。然而,李少均现在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他说的话有些村民不听了,甚至还有些抵触。
村支书李少均正在谋划一个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大动作。前提是要把村里的大部分土地通过流转,集中起来。可是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部分村民的反对,说什么也不同意
面对村民的抵制,李少均并不生气。为了解开村民的心结,李少均一次次找上门,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他为什么要去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这还得从毛村的状况说起。
距离宜宾市兴文县十几公里的毛村,是四川省的省级贫困村,全村700多户,2600多人口,有1500多亩耕地和8000多亩林地,零散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
现在,毛村除去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大约还剩1400多人,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在家的50岁以上老人和妇女儿童,他们除了在稍微平坦的地带种点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大部分土地都已经闲置,成了荒地荒坡。
毛村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加上青壮年劳动力外流,2014年,这个村的人均年收入才勉强达到4000元。最困难的一户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李少均的父亲就是毛村的老支书,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20多年来,村子还是没什么起色,这让他非常难过。李少均告诉记者,毛村山地多,平地少,留守人员居多,单靠种粮食赚不到多少钱。
李少均和村支部仔细研究,琢磨利用原生态的环境资源,招商引资,引进油茶等经济作物。而这第一步就需要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种植规模。
李少均:油茶通过我们加工以后做出的油,现在可以到百多块钱一斤,这个经济价值比较高。可以带来旅游、观光。它有四个月的花期。
点子虽好,但一缺地,二缺钱。于是,李少均和村支部,一边说服村民,把各家闲置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另一边,出去寻找投资人和开发商。但是,李少均他们没想到的是,刚一跟客商接触,人家只问了一句话就把他们给噎回去了。
李少均:主要是路不通。
毛村只有一条通向山外的泥巴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到了梅雨季节,根本没法走。
这样的条件,谁愿意把钱投在这儿呢?
比起村外的客商,村里的矛盾更让李少均头疼。毛村世世代代种粮为生,现在集中土地,大面积改种油茶,不少村民想不通。
当宜宾毛村村支书李少均为规模化种植油茶的事而烦恼的时候,远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甘孜州羊厂村,30岁的大学生村支书郑欧飞和他的同事,也正在和村民商量今年的种植项目。
四川省甘孜州姑咱镇羊厂村村支书郑欧飞:这两年花椒树一直在退化,品种在退化。你们看到这个树籽,不肯长,而且得那种斑虫病,核桃树这几年市场价格也不好,我们觉得(种植)大樱桃还是可以。
大樱桃,在市面上也叫车厘子,现在零售价一般要卖到三、五十元一斤。显然,种大樱桃,对这个贫困山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当村支部正式提出来,砍掉退化的花椒树、核桃树,改种大樱桃的时候,不少村民接受不了。
村里的花椒、核桃树虽然已经到了退化期,但好歹每年还能有笔固定的收入,现在要把这些长了几年的花椒、核桃树全部砍掉,改种大樱桃,羊厂村的村民心里还是舍不得,更何况大樱桃一般要种四年才能出果,这中间的几年怎么办?
村民的疑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但郑欧飞为什么一定要劝说村民放弃传统作物,改种大樱桃呢?
羊厂村距离康定市区只有20多公里,离姑咱镇只有大约3公里,但2009年以前,这里只有不到半米宽的一条羊肠小道,从山上一路弯弯曲曲盘绕到山下,高低落差达2000多米
去姑咱镇买一次东西,3公里的路要走4个小时,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山头,体力差的,走一趟回来就得在床上躺一天。
郑欧飞:然后山上吃水也是很麻烦,干旱的时候,就靠用(塑)胶桶背水上去吃。没法联系,开会都是骑着摩托车一家一家喊。我们开群众大会,定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我要花三四天才把人全部喊齐。
羊厂村地处高海拔山区,村民居住分散,经济收入主要靠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种点玉米、土豆、核桃、花椒,偶尔再上山挖点天麻、贝母等中药材补贴家用。
郑欧飞:有时候运气好,一天能挖一两斤天麻,卖一两百块钱,运气不好,三天挖不到一窝天麻,一分钱没有。在2010年的时候,可能就只有一千多块钱吧。
刚到羊厂村的时候,郑欧飞心里直打鼓,自己刚满24岁,年纪轻轻,没啥经验,怎么能带领这样一个贫困村走出困境?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当他走马上任第一天,翻开村集体账本,看到的数字吓了他一跳。
郑欧飞:我们搞交接的时候,村上账户上有一千二百块钱,欠了三十万债务。我当时看了这个情况自己都灰心了,觉得在这个地方,不可能搞出什么东西来。
1200元的现金,30万元的外债。面对这份尴尬的财务账单,80后村支书郑欧飞怎样办?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又该怎么走呢?还有那位远在宜宾的60后村支书李少均,他有什么办法能让毛村村民们理解他的想法并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呢?
身体力行逐个击破难题,村支书做实事赢得村民信任
郑欧飞到羊厂村的时候,村民几乎不相信这个年轻的村支书会留下来,虽然表面不说,但大家心里都认为,他就是一个来“镀金”的大学生。
面对种种质疑和困难,郑欧飞怎么才能赢得大伙的信任?他决定先给村民做点实事,首先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题。
村财政没有钱,郑欧飞一次次跑州、县、乡,软磨硬泡,请求有关部门以扶贫项目建设提灌站,用管道将山下的河水和山上的泉水引到村里。最后,县里终于同意免费提供设备,由村里自己负责安装
郑欧飞:我在后面压队,从这面一路一路挖下去,挖到村子底下,把所有的水管全部铺通,最后我们建成12000米的人畜安全饮水,把饮水这一块解决掉了。
世世代代背水喝的羊厂村用上了自来水,让村民对郑欧飞刮目相看。接下来,郑欧飞又找到了当地的移动通信公司负责人。
郑欧飞:最先我们找的移动公司老总,他问了一下人口多少,212人,户数多少,56户。我很诚实跟他说,他摇了摇头,没必要建,你另外建起过后,我们塔基要几十年才能收回成本,最后就说民生这块的问题,他说你是大学生村官,到这个地方,你是外地人,能为他们着想,可以,我支持你。
在郑欧飞的努力下,羊厂村终于在大山里免费建起了移动通信基站,终结了这个村打不通电话的历史
郑欧飞:我也很感动,我说我们这个地方,终于进入信息化时代了,摆脱以前那个通讯靠吼的时代了,我很高兴。
羊厂村在年轻书记的带领下,走出了封闭的大山。
2009年,村里有了第一条土石公路,2015年,又升级成水泥硬化路
水通了、电话通了、路也通了。郑欧飞开始为羊厂村寻找今后发展的方向。
郑欧飞:2012年的时候,我把村两委带出去了,在遂宁到处去看了一下,产业规划、产业链这方面的,当时对村两委还是触动很大。
大樱桃市场售价高、产业链长,也适合羊厂村的生态环境。外出考察的经历,让郑欧飞和同事们大开眼界,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种植大樱桃的信心。回到村里,村主任带 头在自己家的承包地试着种起了大樱桃。但大樱桃要种四年才挂果,第五年才进入丰产期,村主任的榜样还是没法彻底打消大家心里的顾虑。
事实胜于雄辩,郑欧飞和支部商量后,决定带着村里8名有文化、有号召力的村民到邻近的汉源县实地参观,看看发展樱桃种植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郑欧飞:2014年把她们带出去看了一下,刺激了一下她们的神经。为什么大家都是人,他们可以住这么好的房子,开着好车,住着洋房,为什么你们要住石头墙房子?那就是思路的问题,思想意识的问题,在这方面,我跟她们做了详细的工作。
参观调研期间,羊厂村支部要求8位村民,每参观一个考察点,都要做笔记、谈感想、写心得
在一篇村民写的日记里,记者看到有这样一段话:看了几家农户一年总收入在8-10万元左右,一亩能收入3万元左右。我们当时很感慨,甚至有几个年青的说,我们回去马上种,看见汉源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或许我们的明天比他们更好。
参观归来,羊厂村村委会以这8个村民为核心,组织了大樱桃种植合作社,统一标准、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大樱桃稳产高产,郑欧飞还请来了农业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村民怎样修剪枝条,传授维护管理技术。
甘孜羊厂村“80后”村支书郑欧飞,终于逐步打消了村民的顾虑,他和村支部规划的大樱桃项目终于能够启动了,他对村里脱贫致富也更有信心了。
郑欧飞:肯定有理想才有结果,自己想都不敢去想,怎么会有收获呢?
而远在宜宾的毛村,李少均为了赢得村民的信任,给村里引进油茶种植,他把修公路提到了首要位置。
让李少均没想到的是,有的村民头一天同意修路并签了协议,可是第二天就反悔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反悔怎么办呢?
李少均:最后我们又找到他亲戚,大家做工作,群众代表上门做工作,最后他还是答应了。
为了修通村里公路,吸引来投资,年过半百的李少均在县里和村里来回奔波,找政府、找企业,四处化缘、东拼西凑。终于,他的热情和诚意打动了搞生态农业开发的王永尧,决定到毛村来,一起开发油茶种植产业。
可是,建设生态油茶园仍然面临土地流转的难题,怎么才能让村民愿意把各家的土地集中起来呢?李少均掰着手指头,给大家算起了成本账。
李少均:你种粮食,今年气候好,风调雨顺,你可能就是六七百斤,你顶天了;稍微气候又不好一点,就是个两三百斤,连个务工工资都要白费劲。
将土地流转给生态油茶种植园后,村民不用负担种植成本,不用担心油茶产量,而且每年还能得到一笔固定的租金收入。
除了算经济账,李少均的另一个举动更赢得了大家信服。原来,毛村通常只算那些种了水稻、玉米的地,称为“习惯亩”。村子里被撂荒的土地,时间长了,就不算在土地面积里。
在实际流转中,村支部出于对村民和投资商负责,仔细丈量了荒坡荒地的面积,也给予了相应的租金,这样一来土地租金收入大大超出了村民的预期
村民:原来两亩多土地,量出来是六亩。多四亩土地,就多了接近八万来块钱。
李少均在毛村已经连续担任了9届村支书,干了26年。他说,为了把毛村带上脱贫致富的路,虽然受过委屈,也吃过亏,但不能遇到矛盾就退缩。那么,土地流转到底给毛村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甘孜州羊厂村,同样怀揣脱贫致富梦想的郑欧飞,又拿出了什么锦囊妙计来带领村民奔小康?
土地流转“生三金”,村民生活改善住新房
今年58岁的毛村村民余开明,去年将自家的十几亩地,流转给了生态油茶园,光土地流转费一项就获得了17万多元的收入。他用这一笔钱,在破旧的老宅子旁边盖了几间新房
依靠土地流转的资金,毛村很多村民改善了生活,添置了一些新家电、新家具。
土地流转增加了收入,生态种植园区经济的形成,又将他们从农民转化成了工人,他们在生态油茶园里当厨师、服务员、清洁工,有的在生态园从事种植养殖,不用离乡背土,就能在家门口得到稳定的工资收入
盘活了抛荒的土地,让村民脱贫致富,李少均和同事将这种方式总结为“一地生三金”。
李少均:一地生三金,第一个就是土地流转得租金,第二个就是就近务工得薪金,第三个就是得到了喂养牲口,卖给王庄(公司),就能够得到收入。
李少均说,虽然“一地生三金”的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支持,但仍有个别村民还没接受。像节目开头提到的村民万天伦,李少均就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土地流转的事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6月15日这天,他又一次来到万天伦家。这次几个小时的耐心劝说,万天伦终于松了口,尽管仍然坚持要留点地自己种,但考虑可以用村里其它土地来对等交换。
从最初的抵触、不理解到慢慢接受,村民态度变化的背后,是百姓对村支书、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可和信任。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扶贫移民局局长罗光洁:其实这个村支部,特别是我们村支部书记,他的号召能力的强弱,群众是要看他平时,跟大家做了什么好事,平时都不干事的人,老百姓肯定是不听的。所以有号召能力的前提,就是要跟老百姓交朋友、做实事。
甘孜的羊厂村“80后”支部书记郑欧飞,也终于想出好点子,破解大樱桃种植前四年村民的收入难题。
原来因为地处高海拔山区,羊厂村每年冬季土地都要闲置几个月。他们趁这个时间,将一部分土地集中流转到村里,然后招聘村民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高档羊肚菌,务工的村民每天有120元工资。等羊肚菌成熟后,一部分归村集体,一部分再给村民分红。
随着收入增加,村民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住在山坡上的李通燕,2015年年底,就在自己老房子旁边,新修建了一个卫生间,洗脸洗澡洗衣服比原来方便多了。
村民李通燕:这个是我们新买的洗衣机,去年2015年买的,这是安装的浴霸,这是洗脸的。都是国家政策好了,我们赶上好时代了,享受城里的生活。
郑欧飞已经在羊厂村摸爬滚打了六年,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小山村已经和现代社会完全连在一起。虽然大樱桃树还要等上两年,但郑欧飞和村主任已经在微信上专门建立了一个大樱桃种植群,他还设想尝试用“互联网+农业种植”的新模式,把未来的大樱桃买到全国。
四川省甘孜州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杨凯:检验村支书最大的一个方法,是不是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两句话,是不是做到了进村狗不叫,进门知锅灶,你经常到这个村里面,那肯定狗不会咬你的是吧,因为熟了。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半小时观察:信任源于行动
两位村支书看起来差别挺大,一位年过半百、忠厚实诚,一位年纪轻轻、思想活跃;一位世代生活在村里,一位是外来的大学生。但他们在改革中都遇到了一 个共同的难题,怎么才能打消大伙的担心,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每一个乡村都是一个小社会,面对脱贫致富的要求,每一位村民都有自己这样那样的利益考虑,让大家放下顾虑、拧成一股绳,一起奔小康,两位书记的选择都是一致的,就是用行动证明自己,无论是修路铺水管还是跑资金找投资,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为村民 的利益奔波操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当书记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诚意的时候,百姓的心结自然会打开,为书记们投上信任的一票。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经济半小时》编导:刘朝晖 樊建恩
本文编辑:姜美羊
基层干部好样的!↓↓↓欢迎分享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