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超牛!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竟变"金土地",创造产值近30亿!

2016-09-07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

在黑龙江省肇源县,有一个人对沃野千里的黑土地视而不见,偏偏看上了那些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他不仅在这样的土地里种水稻,还要顶着东北零下30度的严寒养螃蟹。

盐碱地零下30度养出大闸蟹

接近八月末,以阳澄湖为代表的南方大闸蟹还没到开湖捕捞的季节,但黑龙江省肇源县鲶鱼沟的捕捞队已经蠢蠢欲动了。


捕蟹的工人们每一次拉起网,都能收获满满的一大网螃蟹,大伙一个个越干越起劲。


八九条船,船船都得装满了才能往岸上返,一天得往返上好几趟才能把每个笼里的蟹捞干净。



△捕蟹工人们在合力收获螃蟹。


肇源县鲶鱼沟王志国:咱们这总共这个大海湖里头,咱们下了1300来个笼,一个笼你算它拿三斤,一遍将近4千斤。


王志国说的4千斤只是一天得捕捞量,想把这水里的蟹捞干净,大伙得干上一个月。


王志国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眼前这个捕蟹的水域一眼望不到边,足足有2.4万亩,而这只是其中一个。


像这么大的水域在鲶鱼沟一共有七个,每年的产蟹量都在五六十万斤。谁能想到,这里原来却是一大片盐碱地。



△已经从盐碱地改造成的湿地。


把盐碱地改造成眼前的湿地,这听起来已经非常不可思议了。并且东北每到冬季气温都会降到零下30度左右,这么低的温度螃蟹怎么能活呢?


1998年,地处肇源的松嫩两江流域爆发洪水,突如其来的大水淹没了绝大多数农田。作为年轻干部的蔡云楼一身闯劲,打算借此机会下海创业。


谁也想不到,随着大水而来的还有数不尽的野生江鱼,蔡云楼包下水面的三个月后,挖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肇源县鲶鱼沟致富人蔡云楼:大的就得二三十斤的鲤鱼,几十斤的草根,鲶鱼那就是一天就得五千斤,六千斤,没育苗,也没饲养,天赐之财,天上掉下来一样。


那时候,捕捞队足足干了一个月,300万斤鱼净赚112万,让年轻的蔡云楼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而此时的蔡云楼却一下子流转了20万亩盐碱地。


肇源县鲶鱼沟徐良志:在盐碱地上,他的意思就是放水,几年之后能出现大片的芦苇塘,对咱们来说天方夜谭,说笑话似的。



△那个时候谁也不要的盐碱地。


蔡云楼却发现盐碱地下面竟然藏有很多芦苇根茎,如果能把水引进来,改造盐碱地就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引水的同时,蔡云楼又找来大型机械在盐碱地表面进行翻耕,筑坝建沟渠。2003年,大片的芦苇在水面上冉冉升起,蔡云楼一跃而成了千万富翁。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水面加上大片的芦苇塘形成了天然湿地,让他发现了一个养鱼养蟹的绝佳机会。可是,在那之前,当地养螃蟹的人都以成活率低而纷纷放弃。


蔡云楼:我当时就没信这个邪,2008年我就买回来了这个受精卵拿回来孵化,花了36万水上漂,一个没活。


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失败,蔡云楼为了养螃蟹也赔了几百万。终于,他在2010年突破了低温,运输、繁育、受精等一连串的技术难题,并且在黑龙江也是第一个繁育出适应低温环境蟹苗的人。蟹苗的成活率从原来的10%突破到了50%。


不仅如此,蔡云楼还在蟹苗孵化池里挖了条深沟,以解决东北零下三四十度蟹苗无法过冬的问题。


此外,每年他养的大闸蟹都会早上市一个月,正好打的是市场空白期,价格自然拔了头筹,每斤能卖到50元以上。



△蔡云楼在水面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蔡云楼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养的大闸蟹能卖高价但是投入却比别人还低。


《经济半小时》记者注意到,在空中盘旋着一群野生水鸟,不时伺机下水捕食。吸引水鸟前来的就是天然的湿地,每年工人们把蟹苗投放进水里之后根本不用理会,螃蟹都是靠水里的野生鱼虾自己捕食。


几万亩的水域面积一望无边,根本无法人工饲养,捕蟹的季节也是螃蟹繁育的季节,工人们在浅水处设好网,螃蟹自己就会走进网里。螃蟹的捕获率能达到90%以上,工人们只需要每天到蟹笼里取蟹就成了。


今年鲶鱼沟的野生大闸蟹还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蔡云楼这12万亩的水域面积,能产出20万斤蟹苗和五六十万斤成蟹,仅成蟹的收入就有3500万元之多。


四年寒暑赔600万终出金土地

靠着112万的天降之财蔡云楼有了梦想的开始,曾经的盐碱地也被他改造成了风光无限好的湿地。可育芦苇、养鱼养蟹,用蔡云楼的话说,都不是他的目的所在,他要布一盘谁都下不了的大棋,把盐碱地真正改造成金土地。



△敲击地面板结的盐碱沙土形成了一层硬壳。


在手里一捏,土块变成了碱面样子的沙土。任凭什么样的农作物也很难在这种坚硬如壳的盐碱地上生根发芽。


仅在肇源县,盐碱地的面积就超过了50万亩。就像蔡云楼说的一样,盐碱地的土地利用价值几乎为零,可蔡云楼偏偏要在这种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里种水稻。


一时之间,谁也理解不了蔡云楼要干吗。鱼和蟹的养殖正在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非要在盐碱地里种水稻。


黑龙江省肇源县农委主任韩雪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说哪一个专家可以拿出一套非常完全,非常适合又可以推广的技术。


即便没有一个人赞同,但是蔡云楼自己心里清楚,之所以引水育芦苇、发展到后来的养鱼养蟹都是在为这一天做铺垫,他下的是一盘大棋。只有种水稻这一条路才能让盐碱地达到真正的产业最大化。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2007年,蔡云楼拿出1000亩土地进行试种。他还从省农科院、松原市、肇源县等地聘请了六位专家组成了科研小组,但结果和大伙预判的一样。


蔡云楼:连续四年赔了就得600多万,然后我们这个团队就宣告失败。


在盐碱地里芦苇种成了,螃蟹也养活了,可是在盐碱地里种植水稻却是接二连三地受挫。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2011年,他决定完全推翻之前的想法,不再依赖那些理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要从头来过。


在蔡云楼试种了几十个抗碱品种的水稻后。盐碱地里的水稻竟然奇迹般的开始增产了。



△当年,水稻的产量达到了每亩1000斤。


那一年的丰收喜悦让鲶鱼沟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不被人理解的蔡云楼此时也成了鲶鱼沟远近闻名的大明星。


然而,即使产量够了,这种盐碱地种出来的大米能被市场接受吗?



△蔡云楼特意蒸了一锅碱地米让大伙尝尝鲜。


让人再次感到意外的是,蔡云楼的盐碱地大米成了市面上的抢手货,卖价比普通大米每斤贵了四五块钱。经他之手改良盐碱地水稻已经扩种到5万亩,仅大米就能带来8000多万的收入。


看到盐碱地的水稻产生了效益,蔡云楼觉得,这该是带着农民一起致富的时候了。


起初,农民们并不相信,这明明可以赚钱的大买卖,会是无偿提供。面对村民的质疑,蔡云楼提出了唯一的条件,必须按有机的要求种植盐碱地水稻,由厂里统一回收,不光如此,蔡云楼还保证每个农户一年不会低于15万的收入,如果少了15万,由他出钱补齐。这对于村民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村民杨利伟:等到后期收完以后,确实是这么回事,确实达到这理想了。


黑土地上种庄稼,一年也就是五六万的收入,但是杨利伟自从在鲶鱼沟包了地,一年稳稳地二十万进账。两年时间,家里盖上了新房,买了新车。


一时间蔡云楼手里改良好的5万亩盐碱地被抢购一空,有180多户农民加入到鲶鱼沟盐碱地水稻的种植队伍当中,想包地的农户已经排到2年以后了。


这盘大棋里,发展新兴农业,做品牌提高附加值才是最终他要走的路。



△碱地米加工厂的大粮仓里堆放着还没经过加工的稻谷。


这些稻谷被蔡云楼称之为原粮,核心秘密就在这里。


蔡云楼:低温储藏不是大米,是对原粮水稻进行储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米质的新鲜口感。我们这种方式和别的销售方式不一样,我们线上你私人定制之后,每个月都是新磨,包装,当月配送到家吃新粮。


蔡云楼不光在种地上点子多,如今还玩起了互联网,他不想再用传统的销售模式卖大米,而是在网上让消费者订购一年的土地,他负责管理种植,秋收过后把粮食低温储藏起来,每个月现脱壳现制作,快递到家。蔡云楼把他发明的这种销售模式起名叫“C2F”。


蔡云楼坦言,碱地大米本身产量就不多,加上较好的品质和这种销售模式,省掉了很多中间环节,利润从原来的10%一跃提高到30%,蔡云楼和鲶鱼沟成了肇源县远近闻名创新的表率。


肇源县委书记冯忠宏: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30万亩了,这个规模以上的这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了42家,年加工总量达到了75万吨,产值接近30个亿这样一个规模,鲶鱼沟就是我们发展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


半小时观察: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十几年间,这里的人们看到了湿地养蟹的成功,看到了盐碱地种稻的财富,更看到了实干加巧干的不一样的思路。


种什么,在哪儿种,怎么种,这几个核心的问题,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互联网+C2F”的销售模式,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了高端样本,也为原产直供、生态品质、全程溯源和私人订制的多位一体,提供了很好的模式范本。这是成功的创业者,给我们提供的全新借鉴。希望他们的经历和故事,能启迪更多的人,成就更多的梦想。

你会喜欢


▶【曝光】可怕!快递单竟成"泄密单",你的个人信息仅值5分钱...


▶【曝光】重要功能丧失!小米、魅族手机上"黑名单"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经济半小时》编导: 王岸卿  李慧

本文编辑:李天路

为创业者点赞!↓↓↓欢迎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