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有多厉害:马路边都可能发射火箭!
航天航空一直以来都给人一种神秘,遥不可及的印象。但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通讯、定位等等服务都是基于商业航天的发展,今天的“企业创新再出发”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开辟商业航天新时代的快舟火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00e6sgkl&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今年1月9日,快舟一号甲顺利完成“商业航天第一单”,首飞就实现了一箭三星的发射,其运载能力和载荷比均处于同类火箭的前列。
“快舟一号甲”是“快舟一号”火箭的升级版,采用国际通用接口,主要为300公斤级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快舟火箭创新地使用了一种复合材料,密度比原来的金属材料降低了很多。
对用户来说,除了火箭产品性能外,价格也是决定因素之一。“快舟一号甲”火箭发射成本目前已降到1万美元左右,极具竞争力。此外,发射方式的创新,也让火箭对发射场地的需求大大降低。
中国航天科工四院九部总师助理 胡长伟:采用一车一箭的发射方式,可以不依赖于固定的发射场,只要有篮球场大小的硬质地面,你就可以实现发射,这样就做到了我们航天发射随时随地发射,马路边都有可能实现发射任务。
航天科工通过开放合作,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市场参与,精简流通环节,实现了2016年4月24日签订发射服务合同、8个半月发射任务的“快舟”速度。开辟了中国商业航天的新时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00dh94n5&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当前我国商业航天大气候已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继快舟一号甲之后,接下来的五年航天科工集团有怎样的布局呢?
记者 刘磊:当前,世界商业航天发展迅猛,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规模约3353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到了76%。以前多由政府主导的航天产业,正走向大众消费时代,最终走入寻常百姓家中。
在我身后的就是由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快舟家族的新成员快舟十一号。快舟十一号起飞质量78吨,箭体直径2.2m,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500公斤,主要承担400公里-1500公里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计划于2018年进行首飞。和快舟一号一样,它也将采用车载移动方式发射,坐上“大黄车”,直奔发射场。
记者 刘磊:这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大黄车,名字叫做火箭运输发射车,这个大家伙也是由航天科工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火箭躺在上面运到发射场,等完全起竖后就可以直接发射了。和快舟一号的发射车不同的是,它的载重量更大,而且可以车、架分离,执行任务的时候更加机动灵活。
目前,航天科工集团已构建从火箭研发到发射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未来他们在提升火箭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还将大力开拓市场。
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副总经理 李运生:市场开拓,这是非常关键的,未来五年我们计划拿到不低于62次商业发射订单,从今年来看已经超出我们预期,航天工业60年的资源的积累,在军民融合战略提出之后,提供了机遇,要把一些资源释放,为社会创造价值。
为中国航天点赞!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记者 刘磊)
本文编辑:张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