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查】三代6口人住8平米老房子,七旬老人终圆楼房梦!

2018-04-03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

作为城市高楼大厦中的“夹缝地带”,城中村仿佛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破旧狭小的房屋,纵横交错的电线,污水横流的道路……生活在这里的不少居民无时不刻不在盼望着改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621u2odoh&width=500&height=375&auto=0△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三个大人睡1.2米小床 晚上只能合衣侧身睡


喝热水,对很多城市人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是,对于正在烧火的潍坊市民杨玉杰来说却很费劲,这样的生活杨玉杰已经过了大半辈子。因为家里穷,她根本舍不得用煤气烧水做饭。



杨玉杰家原本有四口人,老伴儿和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可因为没有文化,更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出力气,在工地干些零工,收入也不稳定。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贫,但过得还算安心。


可就在2017年,杨玉杰的老伴儿突发急病过世,没留下一句话就散手人寰,留下了杨玉杰和两个儿子。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收入又少了三分之一。这间房子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了,整个屋子仅有十平米。卧室的门早已没有了玻璃,杨玉杰用油纸糊了一层又一层。为了抵挡冬天刺骨的寒风,杨玉杰把捡来的塑料布挡在了门外面,刮大风的时候,整个房间都呼呼作响。



房子不仅破,居住面积更是拥挤不堪,这个不足一米半的小床是杨玉杰和两个儿子睡觉的地方。每天晚上,两个儿子竖着睡,杨玉杰就侧躺在床边,但即便这样三个大人挤在一起,因为房子四处漏风,冬天睡觉的时候他们也从不敢脱衣服,还会时常被冻醒。上个月儿子发了工资,给杨玉杰买了一张行军床。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清池街道居民杨玉杰:白天我就折起来,晚上再放下来,然后盖上被子在行军床上睡。


其实,对于杨玉杰来说,自己在哪里住都无所谓,最让她着急的还是两个儿子越来越大,家里这样的条件,将来该如何娶妻生子。杨玉杰的大儿子今年26岁,之前也谈过女朋友,可女方到家里看了之后就提出分手。每每提到这件事情,作为母亲的杨玉杰都忍不住落泪。



杨玉杰所在的清池街道就在潍坊高新区的正东方向,也算是整个区域的核心位置。最近几年,周围的楼房拔地而起,房价也比从前翻了一倍,好的楼盘一平米要卖到一万元左右。  


为了解决城区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难题,潍坊高新区启动了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杨玉杰的家也在规划之内,也就是说,再过不久,她和两个儿子都能住上新楼房了。而且按照建设方案来看,杨玉杰家的情况,可以无偿得到两套保障性住房。



当社区的工作人员把这个消息告诉杨玉杰时,她根本不信,直到记者再次向她提及,她也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从当年20岁嫁到这里,到如今的花甲之年,杨玉杰已经在这间10平方的老房子里度过了近30年的时光。她太渴望能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可她又生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三代6口人住8平米老房子 7旬老人终圆楼房梦


和杨玉杰一样,对搬迁感到难以置信的,还有一对住在隔壁社区的老夫妻。


眼前的这顿饭是72岁的王汝明和老伴儿华玉廷带着小孙女在这间屋子吃的最后一顿饭,他们已经把包裹打好,晚上就要搬到不远处的新楼房里。上周末是孙女的生日,祖孙三人只炒了两个素菜庆祝,孙女一直心心念念的生日蛋糕还是没舍得买。眼看着要搬家了,今天王汝明咬牙给孙女买了个大蛋糕,算是补过一个生日,更是迎接自己盼了大半辈子的新生活。



这间一眼就能看穿的屋子,王汝明住了一辈子。屋子还是他的爷爷在世的时候盖的,最多时曾经住过三代6口人。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十里八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王汝明好不容易找到了媳妇儿,爷爷奶奶就把唯一一间屋子让给了他。就这样,王汝明的两个孩子也在这间屋子降生。



在这里已经住了72年的王汝明也不曾想到,在自己古稀之年还能住上新楼房。这个老房子是晴天漏风,阴天漏雨,墙皮还往下掉。每逢打雷的时候,王汝明一家就不敢入睡,生怕这个风雨飘摇的老房子倒塌掉。房子不仅破旧,而且生活起来很不方便。做饭、洗漱、睡觉都在这个不足十平米的房子里。做饭时的油烟经常会串得满屋子都是,衣服和被子都是菜油的味道。天气暖和的时候还能开门通通风,到了冬天,也只能被油烟熏着。


每天第一件麻烦事就是上厕所。王汝明家的厕所是个破仓房,刮风下雨的时候上厕所还要打着伞。



王汝明有两个孩子,女儿嫁的远,很少回家,有时会寄点钱给父母。儿子和儿媳妇收入微薄,加上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要养,经济上也很窘迫。


这些年,社区为了照顾王汝明夫妇,让他们帮着社区打扫卫生,一个月能给2000块钱。这个钱王汝明除了给自己和老伴儿买药,根本舍不得用在别的地方。房子哪里有漏风的地方,王汝明就自己弄点泥给堵上。



2018年春节之后,听邻居们说,他们马上就要住到新楼房里,而且还不用花钱。72岁的王汝明和老伴儿都认为是自己听错了。如今他们也能住上新房,这是他们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事。


今晚,王汝明和华玉廷就不用再住在这间四处透风的百年老屋里了。离开之前,他们向着四面八方拜了拜,算是对逝去的老人一个告慰,也祈祷着未来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167亿元建保障性住房 潍坊高新区年底将建成3万套保障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621ydfrum&width=500&height=375&auto=0△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陈连礼今年70岁,住在旧祠堂里,一直没有娶妻生子。2017年夏天,陈连礼自己家在一场大雨中倒塌,因为没有地方住,社区临时给他安排住在了旧祠堂里。


陈连礼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即便住在这样的旧祠堂里也丝毫不影响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墙上的画都是他自己拿粉笔画的,镜子上的一层薄灰也成了他搞创作的地方。爱我家,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把陈连礼对生活的热爱诠释得清晰明了。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清池街道居民 陈连礼:因为我没有文化,我的愿望就是快快乐乐就行,知足长乐过个晚年,这就是我的愿望。


陈连礼原来的家离这里不到五十米。如今是危房,一整面墙已经坍塌,整个房梁用一根木桩顶着。几乎摇摇欲坠,陈连礼说,在这个房间说话不能大声,否则会把墙皮土都震下来。屋顶也仅仅是用稻草简单搭一下,下雨的时候地上放的都是盆和桶。遇到雷雨天,陈连礼都战战兢兢。



这间老房子,最多的时候容纳过十几口人。陈连礼的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分开居住了,因为考虑到他只有一个人,身体也不好,就将这间老屋留给了他。这大半年以来,陈连礼十分担心,曾经的旧房子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维修了,可如果这个破旧的祠堂再塌了,自己还能住到哪里去呢?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百姓一直视“住有所居”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不仅让困难群众有地方住,还要住得舒适舒心有尊严,这也是潍坊市政府保障房建设的基本目标。


山东省潍坊高新区建设局局长 马波: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制定了有关的措施,完善了保障制度,特别是对低收入的困难家庭,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之上,符合条件的没有房子的职工,把他们纳入保障范围,促进住房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另外还及时把这些租赁、补贴、经济适用房发放到位,做到应发尽发。


从2015年潍坊高新区启动第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始,共建设安置楼约2万2千余套,到2018年底仍将建设约7千余套,花费共计167亿元。这笔资金对于潍坊高新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为了能尽快让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人群都住上新房,高新区由城投公司做担保向银行贷款,剩下一小部分资金来源于高新区的创业园区招商引资。



安居,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


曾经也和那些全家挤住在几平米危房中的老百姓一样,付瑞海的苦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可是如今,他的新家宽敞又明亮。


搬进新家以前,付瑞海一家也是住在几平米的旧房子里。仅有的小院子里连块砖都没铺,春季里刮起大风灰尘漫天,几乎出不去门。赶上雨天,从大门口走进房间都满身泥泞。提起从前的生活,付瑞海想都不敢想。


付瑞海:上茅房都是露天的大坑,冬天下着雪刮着风也得上那个茅房,我得领着他,看着他,茅房外面,那时候在院内,下雨、刮风真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住房条件再艰苦,付瑞海都能克服。可是大儿子因为先天疾病导致发育迟缓,行动不便,每次去外面上厕所都得费上很大的力气。一直照顾儿子生活起居的付瑞海,很想给儿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可是付瑞海在年轻的时候受过伤,左臂抬不起来,几乎没有什么劳动能力赚钱,家里的花销只能靠妻子在外打工维持。


付瑞海:现在住楼房对他一切生活都方便,他以后的 养老问题是我最大的担心,不能让孩子自生自灭,现在条件行了,搬上房了也不那么担心了。


付瑞海的大儿子今年已经34岁了,可是智力发育不足七岁。什么都需要人照顾,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最让付瑞海担心的是,如果有一天自己和妻子不在了,谁来照顾他。付瑞海很早以前就想过,自己攒点钱给大儿子买个楼房,能让他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可当地房价,一套房子从十年前的三四十万,到如今的七八十万。付瑞海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付瑞海:住不上楼房,绝对住不上楼房,不用说买楼房,装修也没那么多的钱,一辈子也住不上楼房。


以前为了多攒点钱,付瑞海一家人很少吃肉,几乎是上顿土豆,下顿白菜。可即便如此,对于买房款来说也是九牛一毛。



两年前,付瑞海家所住的新城街道被纳入了潍坊高新区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之内。按照面积核算,付瑞海家可以分到三套楼房。付瑞海放弃了一套,折算成少部分的现金,用来装修新房,再给大儿子留下一部分作为养老的钱。


旧房到新居,付瑞海感慨万千。现在大儿子也有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起居都非常方便。



夕阳落下,万家灯火亮起来。在这个城市里,这一扇扇窗户里的点点灯光让早春都变得不再寒冷。


半小时观察:住有所居:圆人人安居之梦


住有所居,人人安居,毫无疑问是内涵丰富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我们看到,地方政府为破解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题,实现“住有所居”,正在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低收入人群,都能像付瑞海一家人一样,在温暖舒适的新家里,挺起腰板过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住有所居!

你会喜欢


【重磅】首个国内5G电话打通啦!多个万亿级新兴产业已在路上...


【重磅】大快人心!以后你在新浪 爱奇艺 美拍上再也看不到这种视频了!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本文编辑:吕亭洁

觉得不错,欢迎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