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减税降费有何不同?专家用生动事例讲清楚了!

央视财经 2019-04-06

2018年,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焦点之一,减税降费始终备受关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规模达1.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目标,从“聚焦”到“落实”,减税降费始终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


现阶段,减税降费为何如此重要?和从前相比,如今减税降费的思路和方案有什么重大变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落实减税降费?


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嘉宾高培勇将给我们带来精彩解析。演讲中,高培勇阐述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减税降费的本质区别。


嘉宾简介



高培勇,经济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三届经济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





在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前,减税降费是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种操作内容来安排的。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实行过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也实施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中国的话语体系当中,等同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要经济一发生危机,就是需求小于供给了,就需要财政搞扩张



实施财政扩张有三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就是减税降费。给企业减税降费,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就增加;给个人减税降费,个人的税后收入也增加。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收入增加了之后会怎么做?总得拿一部分增加投资,因此投资需求就增加了;作为个人,收入增多了会干什么?当然会有一部分存起来,但终归有一部分拿出来去多消费,消费需求就增加了。投资需求增加了,消费需求增加了,整个社会的需求就增加了。因此,它对于填补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缺口是非常有作用的。


第二个办法就是扩大支出。就是政府多花钱,你不花钱,政府花钱,不也是增加需求吗?


第三个办法就是增列赤字。我没有那么多钱,我向大家多借钱,也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


所以在传统意义的减税降费当中,我们都是非常熟悉并且很容易理解给谁减税降费、减什么、以什么做支撑、以什么途径减?


但是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的中国经济形势就不完全是这样了。过去说经济衰退或出现通货膨胀,该如何去归结它的病因呢?是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对比上去归结的,把它归结为总量因素,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需求不足的加需求,需求多了就减需求。


现在我们发现,不单纯是总量之间出了这个缺口,而且有“货不对路”问题,那么多的中国消费者到境外去买东西,说到底是我们的供给和需求不能相匹配。因此,这个时候单纯从总量上去归结它的病因不完全适用,至少得启用结构性的视野,这是高质量和高速度增长之间出现的一种差异。


高速度增长阶段,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需求侧,但是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以往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主线索是需求管理。什么是需求管理?概括起来就是站在需求侧,紧盯需求总量的变化,进行对冲性的逆向调节。我们总是这样讲,东风来了就刮西风,西风来了就刮东风,不是需求多了吗?那就减需求,需求少了就加需求,实现一种短期的平衡。加减法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供求之间找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是短期的。


现在中国进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宏观经济政策布局,它正好是倒过来的。


原来我们盯的是需求总量的变化,现在我们盯的是结构的调整,由总量转到结构;


原来我们搞的是对冲性逆向调节,现在我们追求提高供给质量,追求优化供给结构;


原来我们追求的是短期的平衡和稳定,现在我们着眼长期的发展。


所以结构问题、质量问题,只要它进入了你的视野,它一定是着眼于长期的。


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表达当中,最后的归宿点是“改革”二字,意思就是说宏观调控意图的实现,经济发展理念的实践,最终得通过一种立足于长期发展的制度变革的行动,来加以推动和实施。这是今天发生在大家视野当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有了这种变化,就会对减税降费的实质性的操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更多精彩,尽在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为您权威解读《减税降费之路该怎样走?》。


你会喜欢



【热搜】震“鲸”!日本“退群”!揭秘这一举动,背后的政商利益


【必看】中国高铁年底"上新":10条线路开通!有你家吗?



源: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

本文编辑:张晓璇

觉得不错,欢迎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