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失的村庄,崛起的巨城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 2019-04-06


四十年前,深圳市在中国行政区域的地图上的名字是广东省惠阳地区宝安县。



在1978年,深圳其实并不在中国预期的行政规划中。它的出现,来源于这个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曾面临过的一场抉择,也是领导着这个东方大国的执政党,在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上,毅然自我革新而激荡出的一粒果实。


△纪录片《深圳故事》第一集片段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直面逃港事件 催生深圳经济特区



△纪录片《深圳故事》第一集片段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在香港一个叫吉奥的偏远小岛上,一群老人都会进行一场特别的祭奠。


香港吉奥岛


四十多年前,一群广东农田里劳作的少年,在贫穷的压抑和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之间,他们从对岸的宝安县,在夜色中,游向了香港。那时的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农民、知青、工人,而登上香港的陆地之后,他们在香港地方日志中,国家历史档案的记录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逃港者


逃港者自述


当年,村民们每天通过过境耕作口,去香港区域的土地上劳作,从六十年代开始,宝安农民发现,同样是种地,自己挣取的工分,连香港农民收入的零头都赶不上。1978年,香港人均GDP超过了3900美元,而一河之隔的内地,这个数据才不到160美元。一条边防线,让同样的劳动,得到的却是相差100倍的劳动报酬。从内地逃港的人数,开始日渐增多。


过境耕作口


76岁的骆德志是位退休香港水警,他的职业生涯与逃港潮紧密相连。骆德志回忆称,当时有些逃港者用筏,有些人靠游泳,还有的人把吹气枕头绑在身体上,或者是用避孕套。


退休香港水警骆德志


千奇百怪的偷渡工具让骆德志至今印象深刻


逃港者照片


今天的深圳市龙岗区的南岭村,在40年前,曾是宝安县最穷的地方之一。


深圳市龙岗区的南岭村


△纪录片《深圳故事》第一集片段


原宝安县南岭村的村支部书记张伟基,见证了这中间的所有变化。张伟基至今还记得,一天干完农活回到村里后发现,村里所有的人家都人去楼空,就连自己的老婆都扔下孩子不知所踪。追上村民后,妻子在逃港路上的哭诉,让张伟基明白,逼走乡亲们的就是那望不到头的贫困生活。


原宝安县南岭村村支书 张伟基


1978年,宝安县逃港事件的报告,已经雪片般飞往了中央和广东省委。时任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之一的习仲勋,专程来到了宝安调研。1978年7月的这次调研之后,宝安县发展边境小额贸易,种植蔬菜和建外贸基地的工作,快速展开。


1978年年底,养四只鸡就是资本主义的教条理念,在宝安县被彻底打破。莲塘大队与香港五丰行开始合作,生产队一次性就为香港客户养了10万只鸡,每卖一只鸡,宝安农民就可以赚到两元钱的利润。生产制度这一变,再也没有一个人逃港了。


宝安县发展边境小额贸易


1978年的中国,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每年不过615元;这一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而为解决逃港问题撑开的这一丝丝政策上的缝隙,却让宝安这个边陲小城迸发出了超乎想象的活力,1978年宝安县部分村集体,已经开始迈向万元村的行列。


广东省省长 马兴瑞:当时,中央没有钱,但是给政策,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的,广东省委书记习老他们,就以杀出一条血路的这样一种气魄和气概来推动这项改革。今天,深圳的模式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种飞跃。


广东省省长 马兴瑞


40年后的今天,南中国海边上的这座新城,已经实现了2.4万亿的经济总量,已经聚集了近2000万的人口,已经跻身全球城市30强。1979年的那个春天,没有人会预料到中国人将会创造出这样的经济奇迹。


一个改革的年代,一个开放的中国,无论前面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密布,为了全体民众的美好生活,义无反顾在这一天,走进了历史长河的风雨之中。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八集纪录片《深圳故事》。


纪录片以深圳为样本,通过讲述今天鲜活的“深圳故事”,从一个城看一段历史,从这段历史读懂中国人改革的意义,以及它给中国和世界政经历史所留下的坐标意义。该片于1月21日-1月28日,在央视财经频道每晚20点档播出。


今晚19:50,纪录片将播出第一集《杀出一条血路》。


明天将继续《深圳故事》第二集《思想解放天地宽》。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你会喜欢


6.6%意味着啥?一图读懂:2018,守住“稳稳的幸福”!


首破90万亿!这份成绩单超亮眼!关乎你的收入、房子、车子→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本文编辑:张爽

觉得好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