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反套路”了吗?
最近,2019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论坛在中国互联网大会期间举行。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令人防不胜防,那么AI诈骗主要有哪些形式呢?
第一种:转发微信语音
骗子在盗取微信号后,向该微信号的好友提出转账要求。为取得信任,骗子会转发之前的语音,进而获得钱款。虽然目前微信语音是不能转发的,但骗子可以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增强版微信(插件),实现语音转发。
第二种:声音合成
骗子通过骚扰电话等方式,录音提取某人的声音,并对素材进行合成,用伪造的声音实施诈骗。
△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第三种:AI换脸
视频通话的可信度明显高于语音和电话,但利用AI换脸,骗子可以伪装成任何人。
第四种:通过AI技术筛选受骗人群
通过分析公众发布在网上的各类信息,骗子会根据所要实施的骗术对人群进行筛选,从而选出目标人群。
例如实施情感诈骗时,可以筛选出经常发布感情信息的人群;实施金融诈骗时,可以筛选出经常搜集投资信息的人群。
随着科技的进步,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广大群众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多重验证
在涉及钱款时,群众要提高安全意识,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在不能确定真实身份时,可将到账时间设定为“2小时到账”或“24小时到账”,以预留处理时间。
此外,可以选择向对方银行汇款,避免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转账。这样做,一方面便于核实对方信息,确认钱款去向;另一方面,对方能通过短信通知得知转账信息。
△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二、保护个人信息
社交平台的发展加大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难度,民众将越多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上,致使受骗的概率升高。
为避免骗子借用个人信息实施诈骗,民众应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以防止骗子利用AI技术掌握大量个人信息并对人物性格、需求倾向等进行刻画,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
三、相互提示,共同预防
青年人要及时做好家中老人的宣传防范工作。提醒、告诫老年人在接到电话、收到短信时,只要是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和事,均不要理睬,以免被诱被骗。
四、拒绝诱惑
民众应当避免占便宜心理,警惕陌生人提供的好处。
△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那么,对于这种利用新技术的诈骗,该如何整治?
专家建议:
▲即时通信、网络社交等平台企业应当加强账户管理,防止他人盗用用户账号及密码,建立风险提示制度,出现账号异常登录等情况时对用户进行风险提示。
▲利用以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预警算法为基础的AI技术进行反网络诈骗。在工信部等部门的主导下,利用大数据优势,将相关数据通过反诈骗机制进行共享,进而提高反诈骗的精准度。
▲建立专门人工智能安全机构,制定人工智能标准,对AI技术进行管理和监督,监督AI技术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
▲采取措施保证人工智能系统使用的数据被合理限制、管理和控制,以此来保护隐私权,在保护数据安全的情况下,不禁止利用AI技术造福公众。
“
学会“反套路”了吗?
来源:法制日报
本文编辑:侯奕爽